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歷了多次朝代的變更。當然有歷史的地方,自然也是有遺物和寶藏的流傳的。而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便爲我們留下了許多不俗的作品,比如故宮便是其中之一。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價值那麼大,爲何只賣了8萬元?


除了恢宏大氣的故宮之外,其實還有一座恭王府也令世人讚歎不已。但是奇怪的地方在於,恭王府雖然可以稱得上是半部清代史,並且擁有了極高的價值,但是最終卻僅僅只賣了8萬元,這是爲何呢?

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是清朝後期恭親王奕訢的府邸及花園,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作爲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恭王府曾先後作爲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爲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價值那麼大,爲何只賣了8萬元?


恭王府的建築規模宏大,佔地約6萬平方米,分爲府邸和花園兩部分,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餘米,佔地面積約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佔地32260平方米,花園佔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擁有各式建築羣落30多處,佈局講究,氣派非凡。最爲重要的地方在於,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1912年,在袁世凱的逼迫下,清帝溥儀退位,清朝就此滅亡。正是因爲這樣的變故,使得恭王府這樣一座寶藏遺址般的建築,開始了不堪回首的歷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價值那麼大,爲何只賣了8萬元?


在1898年5月29日之時,奕訢去世,恭親王爵位由他的孫子溥偉承襲。溥偉是個風度翩翩,一表人才之人,但是可惜的是,他的個人能力遠遠不及奕訢。最爲不幸的地方在於,此人沒有能力,但是野心又高於奕訢。如此一來,自然就難免會幹些荒唐事。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價值那麼大,爲何只賣了8萬元?


對於溥儀退位的行爲,溥偉曾經堅決反對,並叫嚷道:“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不會亡!”當然,這並未改變最後的結局,因此溥偉很鬱悶,離開北京,跑到青島,先後在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庇護下苟延殘喘,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圖謀復辟。

但是復辟並不是一件小事,隨隨便便便可以做的,它是需要活動經費的。爲了獲得經費,在1921年之時,溥偉將恭王府部分府邸,抵押給北京天主教會的西什庫教堂,價格爲8萬銀元。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價值那麼大,爲何只賣了8萬元?


然而,1922年,隨着肅親王善耆逝世,復辟宣告失敗,溥偉根本就還不起這8萬銀元。後來,經過10幾年的利滾利,8萬銀元變成了近20萬銀元,窮困潦倒的溥偉更加還不起了,於是西什庫教堂就成了恭王府的第四代主人。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價值那麼大,爲何只賣了8萬元?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