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文字篇幅較長,閱讀需要5分鐘,內容均爲真實有料可查,拒絕槓精、

如果說起中國人最有共鳴的IP形象,那一定是孫悟空。

這些年,每一年都有無數題材基於西遊版塊的電影上映,叫好不賣座的,根本就是魔改的

啥都有,這個取經四人組是真真正正的寶藏男孩,可以讓各類導演無限挖掘、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西遊

而孫悟空最經典的形象無疑是“六小齡童”塑造的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六小齡童

正巧,戲裏戲外,咱們的章老師,都以悟空自居。

並且深度捆綁

在網上搜“六小齡童”,會發現聯想關鍵詞總是有“六小齡童黑料”“六小齡童人品”等等,還能找到“爲什麼六小齡童的微博讓人不舒服”“六小齡童爲什麼讓人口誅筆伐”之類的話題,關於他的一些公開行爲和言論。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六小齡童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蜜汁操作


比如央視版《西遊記》導演楊潔去世,他卻在靈堂宣傳自己的電影;這也就是爲什麼之前,網路上一頓喧囂對六老師不滿的緣由、

那今天,我們來說說假如六小齡童沒有演孫悟空,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別人能不能演好悟空這個角色,到達這個高度。

這可真是個有趣的假設、

我們來想象一下。

我覺得,哪怕換了一個人演孫悟空,這部《西遊記》依然會封神、

有非常大的概率,這部電視劇還是會火遍華人世界。

《西遊記》是最有名的國產奇幻經典。在央視版同名電視劇之前,它早就是熱門的娛樂題材,不僅有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樣的戲曲電影,還有《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這樣的動畫佳作。

戲曲更是形成了一個單獨的門類,叫“猴戲”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猴戲


六小齡童自己說過,“我只是把猴戲搬上電視熒屏的那個人,我所做的一招一式,每個動作都是猴戲。”

這話簡直太靠譜了,誰都贊同:傳統猴戲幫助電視劇《西遊記》取得了巨大成功,作用很關鍵。

猴戲是我國一種古老的藝術,早在唐代就有《白猿獻壽》(又名《白猿救母》),到了民國時期更是趨於成熟,湧現出《安天會》、《花果山》、《水簾洞》等精彩作品。

由於表演難度高,觀衆又特別喜歡,猴戲往往作爲重頭戲出現。以京劇爲例,所謂生旦淨末丑,主演猴戲的演員一般都是武生臺柱

像武生大師楊小樓,

以及後來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萬春,都以擅演猴聞名。

猴戲裏演得最好的,被稱爲“猴王”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猴王

根據地域及演繹風格的不同,猴王也有南北之分,最早的北猴王當屬楊月樓,代表作是《安天會》,動作靈活如猴,有“楊猴子”之稱;接下來便是堪稱武生泰斗的楊小樓,曾和梅蘭芳、餘叔巖並稱爲“三賢”。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楊小樓的父親楊月樓,也因爲擅演猴戲,綽號楊猴子,


最後是李萬春,其演繹的美猴王靈捷機智,不俗不野,更總結出“要猴學人,不可人學猴”的藝術經驗。在六小齡童拍攝《西遊記》的時候,還曾專門向李萬春討教猴戲。

至於南猴王,蓋叫天和鄭法祥都曾得到這個名號。

然後是跟北猴王李萬春齊名的張翼鵬

有着“看不殺的張翼鵬,唱不坍的西遊記”口碑。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南北猴王

張翼鵬、李萬春之後,戲劇界比較出名的猴王是“南猴王”章宗義。這跟六小齡童關係就更緊密了,後面我們還得提到。

在猴戲領域物色孫悟空扮演者,對籌拍電視劇《西遊記》的楊潔而言,是聰明的捷徑,特別是在她發現武打演員演技不足的時候。

後來劇中的孫悟空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也正是這種選角思路。

藉助、結合傳統猴戲的藝術積累,在電視熒幕上塑造美猴王,這一模式贏得了觀衆認可。

至於具體人選帶來的效果會有何不同,最重要的因素還是藝術天賦和實力。

(其實思路和現在的選擇有名氣的明星去拍電影道理是殊途同歸)

《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提到,六小齡童之外

還有三個很適合扮演孫悟空的猴戲演員,他們分別是李小春、董志華、劉建楊。


李小春是“北猴王”李萬春之子。

13歲登臺,始演開蒙武戲,行家無不讚賞,戲迷奔走相告。

19歲替國家赴莫斯科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主演《哪叱鬧海》榮獲金獎。

22歲赴滬《天蟾舞臺》公演,聲譽鵲起。

24歲再次赴滬《中國大戲院》公演,“李小春”三字在大江南北紅得發紫!

最終合作沒談成,因爲李小春要求劇中的孫悟空也按傳統戲曲勾臉。請注意,這只是創作理念不合,並非實力上有欠缺。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董志華,10歲開始學習京劇,1979年畢業於中央藝術團,原系中國京劇院資深武生,主演的《三岔口》、《大鬧天宮》曾在法國巡演。

他錯過《西遊記》,同樣並非因爲實力問題。他當時是劇院臺柱,又有出國任務。

董志華後來最終還是投身影視,主演的《大上海1937》、《過江龍》、《西安殺戮》曾經紅極一時。

而你們想不到的他居然是功夫裏的。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周星馳電影《功夫》中,董志華一手五郎八卦棍使得虎虎生風

可見,六小齡童並不是唯一人選,也不是當時楊潔心目中的最佳人選。

而且由於做了這個選擇,《西遊記》劇組還付出了額外代價。

《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中提到六小齡童的幾個細節:

1.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

2.早期表演需要父親常駐現場指導

3.高度近視,不喜歡戴隱形眼鏡,打戲經常打到對手、

(以上信息不是胡謅,均在楊潔導演自傳裏有自述,六老師粉絲不要噴我)


這些當然會影響整體拍攝進度。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第一次拍攝未能完成全本《西遊記》。

到了1998年再拍續集,效果遠遜於前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六小齡童已經40歲,高難度打戲難得一見。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續集中大量出現孫悟空擼胳膊挽袖子的情況。

如果當初由別人來主演,很可能就會省去這些麻煩,全本《西遊記》也許就能一次性拍完,質量也許還會更高。

當然這只是本人的臆測。


如果六小齡童沒有主演《西遊記》,他本人又會如何?


沒有了這部電視劇帶來的光輝,他是否會在原本的傳統戲劇領域取得高水平的成就?

大概……不那麼樂觀。

六小齡童來自猴戲世家,這個話題就要先從“章家猴戲“說起。

100多年前,浙江省上虞市西北部一個叫道墟的小鎮裏,有個叫章廷椿的年輕人,他每到節日便會戴着木頭雕刻的猴面具,光着腳,手舞鋤棒耍起猴戲。因爲演得好,他被人們稱爲 “活猴章”。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南猴王

章廷椿有個兒子叫做章益生,他也和父親一樣,農閒時參與演出,演得最多的也是猴戲,有“賽活猴”的名號。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章家祖籍是蒙古人,明朝滅元以後被貶爲墮民。


章益生又娶了墮民之女,受到族人歧視,按規矩不能列名入譜,也不準進祠堂祭祖。

後來章益生離開家鄉去紹興賣藝,又做起了戲業生意,把大城市的服裝道具販賣到小城鎮,用賺來的錢到上海開了一家老閘大戲院,還帶去了一個戲班子。

章益生不僅猴戲出彩,生意頭腦更讓人讚歎,讓名不見經傳的紹劇在上海生根開花,也讓老閘大戲院成了當時上海最大的戲院之一。至此,章家開始有了世家的底蘊。而章家猴戲經過兩代人的演繹,也變得更加具有生命力。

章益生有兩個兒子。

大兒子章宗信,藝名七齡童,自幼隨父入滬,七歲掛牌老閘大戲院,以飾包拯演《壽堂》、飾劉成美演《後硃砂》而成名,有“神童老生”之稱。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章宗信戲演得好,還很有編劇才華,創作了一系列作品


看看之前被稱爲猴王的那些人,基本都是京劇出身。而章宗義卻以地方戲“紹劇”出身,奪得“南猴王”美譽。1961年毛澤東看完章宗義演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後,寫下名句: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猴王


章宗義在一次演出中發生了意外,造成了粉碎性骨折,傷好之後又遇到了“倒嗓”,聲音壞了,於是就想到“文不行就武,唱不行就打”。

他經常觀摩武生大師蓋叫天父子的表演,最終決定開紹劇猴戲,出演孫悟空。這成就了日後鼎鼎大名的“南猴王”。

章宗義的傳人原本是兒子小六齡童。

小六齡童自幼天賦異稟,6歲就爲外賓演出,坐過周總理的肩膀,可以說是衆望所歸的繼承人。可惜的是,他得了白血病,16歲就去世了。

假如六小齡童沒演過西遊記....

△1957年12月15日,周恩來陪同緬甸總理觀看紹劇演出《大鬧天宮》,其中六齡童扮演孫悟空,小六齡童

因爲這個變故,六小齡童成爲章宗義的希望。

當年六小齡童進入全國視野,光是這個藝名就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許大家曾經有這樣的聯想:他來自傳統戲劇世家,即便沒有遇到《西遊記》電視劇這樣的契機,留在原本的領域內發展,也會取很不錯的成就。

但事實上,在傳統戲劇界,永遠是靠天賦和實力說話的。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六小齡童在猴戲方面的天賦遠不如他的父親,也很難達到他父親的高度。而劉建楊作爲六齡童的弟子,早已取得了公認的傑出藝術成就。

高中畢業後,六小齡童更是告別章家猴戲,進入浙江崑劇團藝校擔任崑劇武生。甚至因爲沒有成績,他不止一次表示過想要放棄戲曲行業。


由於當代流行文化的衝擊,傳統戲劇終究在淡出大衆視野。如果六小齡童沒演西遊記,其實仍然有一定的可能,會借自己原本積累的表演和武打功底,改行成爲影視演員。

如果足夠努力,沒準能成爲熒屏和銀幕上的“熟臉”。

但他畢竟演了央視版《西遊記》,徹底告別了給“猴戲”接班的可能性,靠着一個成功的電視劇角色在影視界立足,多年來就以此作爲資本發展事業,並且有了後來的言行。

至於章家猴戲,現在的傳承者是劉建楊。

最後再換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如果六小齡童沒有演《西遊記》”,答案也可以非常簡單——六小齡童就不存在了。

因爲“六小齡童”是個藝名,是爲參演《西遊記》才取的。

在這之前,他一直都叫章金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