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代表作有《蜀道难》等。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在我们中华这个诗歌国度里,几千年来,一代一代的吟唱者,用诗这种特殊的语言,记录历史、歌咏生活、抒发志向、交流感情、鞭挞时弊。唐宋时期,诗歌文化的鼎盛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仅唐诗流传至今的就有五万多首,留下名姓的诗人就有2000多位。在他们中间 ,一批杰出诗人们脱颖而出。由于他们各有特点,后人评价的时候,给他们冠以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等特别的名号。

这些名号,有的是别人给的,如贺知章称呼李白为”谪仙人”;有的是自称,如白居易自称“诗魔”;大多是当代起的,如刘禹锡的诗豪、也有是后代人给评的,如杜甫的诗圣之称始自明代。这些名号,是对其人其事其诗的高度概括,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具有权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虽然他们有贫富、寿命长短之别,而对诗歌的热爱和造诣,几乎达到同等的高度。他们,都是用生命在歌唱,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诗歌王者!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有981首诗存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李白被称为诗仙,始于肯为他“金龟换酒”的贺知章。贺知章比李白大42岁,据说他读了李白的《蜀道难》后,惊呼:“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觉得这么好的诗作不应该是人写的,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写得出!李白号太白,天上有神仙太白金星,李白就是从天上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当时贺知章的名声远大于李白,有了贺知章的宣传,李白的诗名大振,誉满京华,从此“谪仙人”成了李白的代称!此事,李白有“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的记录,也有杜甫“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的佐证。“狂客”即贺知章。

李白的人有仙气。他对道教中的神仙极度追崇,中年之后甚至炼丹服药以求长生。李白对神仙的信仰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伤害,也解放了他的心灵,让他能够像仙人一样自由自在。李白的政治理想是失败的,但能保持乐观向上之心,与他的神仙信仰有很大关系。李白的诗才圈粉无数,而不接地气的狂傲和崇仙,也使他难觅知音。称他“谪仙人”的贺知章,骗他欣赏十里桃花,品尝万家酒楼的汪伦,算得上他生命中难得的知己。

李白的诗中有仙气。狂傲洒脱的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浪漫。这与他傲视王侯、诗酒放纵的人生态度分不开的。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诗中的仙气,多来自于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嗜酒豪饮 ,他的创作灵感常在飘然若仙的醉态中迸发 。这种成仙的感觉,让李白有了超然的气质,超凡的心境 。很多名作都是在醉酒的情况下完成的。代表作有《蜀道难》等。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但他一生饱经战乱,漂泊无依,只有以诗为史,写出大唐社会的繁华与沉沦,写出诗人的忧患和期盼。约1500首诗存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圣人” 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最尊贵的称呼,如:字圣、书圣、茶圣等。只有在某个领域有着前无古人的巨大贡献,才能称之为“圣”。杜甫的“诗圣”之誉始自明朝中期武宗之时,白沙学派的盟主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具有权威意义,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

杜甫被尊为”诗圣”,一是指他的完美人格、醇厚的伦理风范。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把济世苍生作为自己的信条,孜孜不倦,终其一生。他有天地间最无私的大爱。他一生爱国,时值暮年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他博爱, 儒家信奉“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只信奉“兼济天下”。杜甫本身就是需要救助的人,可他依然帮助与自己一样的穷苦人。自己住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他期待的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是指他精深的诗歌造诣、承前启后的诗坛地位。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由于杜甫有着艰难困苦的仕途经历,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的诗歌心系苍生之疾苦,朝廷之危难,直陈时弊,体察民情;诗风厚重,诗句朴实,关注民生,充满了对家国的忧患和对未来的期望。

白居易称赞“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北宋苏轼给与更高的评价:“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刘禹锡青年得志,但仕途坎坷。首因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后两次因诗被贬,前后被贬23年。既有豪情,又有良好的心态,享72岁高寿。有722首诗存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刘禹锡的“诗豪”誉称,来自于白居易的《刘白唱和集解》:"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白居易和刘禹锡是非常好的朋友,他称刘禹锡为“诗豪”,也是有依据的。

首先是人豪。刘禹锡性格刚毅豪爽,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而且永远保持乐观,微笑面对生活。刘禹锡首次被贬召回时,游玩玄都观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正是因为这首不服气的诗,刘禹锡再次被贬。刘禹锡第二次被贬返回京城,作《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还是不服气!他压根就没有服输过——白居易十分同情他的遭遇,感慨“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哈哈一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读刘禹锡的诗,会感受到一个真正的硬汉站在面前。

诗豪。刘禹锡的诗风雄浑、壮阔,透着自身性格的刚毅和战斗精神。他能够用很多诗篇来指责嘲讽当朝的权臣,也能够为了自己的生活,抒发豪放勇猛之词,从不做伤春悲秋状。代表作有: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浪涛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鬼“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27岁就英年早逝。有238首诗存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李贺是位奇人。容貌奇。李商隐作的《李贺小传》中说“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贺的眉毛长得几乎连在一起,手指特别长;才奇。“李贺七岁能词章”,少年天才的名声惊动韩愈等大腕亲自上门考察;经历奇。李贺27岁而亡,一生短暂而磨难,生活枯槁而艰辛。李贺有大才、奇才,但考取进士的资格也被小人剥夺了,真正的怀才不遇。然天赋才华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在唐诗的创作中得以燃烧释放,在诗的王国里占有一席之地,也不枉他一身才情了。临终时有红衣人对他说,天帝建成白玉楼,要召他去天上为楼作记。李商隐十分同情他,发出“天上缺人才,人间就不缺人才吗"的感叹;行为奇。李贺作诗,爱骑一骡子,偶有所得,就记下投入背上的破囊中,晚饭后整理成诗,再投入另一囊中,过后不再看。独自骑行洛阳与长安之间,写的诗也随手丢弃,不以为意。 诗风奇、题材奇。李贺的鬼神题材诗作,写得光怪陆离,雄奇诡谲,经常借神话传说来寓今。一串串奇思妙句,让人惊叹难解。他的语言悲凉凄苦,营造悲冷的氛围。正是有这么多“奇”,后人才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称之为"鬼仙之辞"。代表作有:

《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佛“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407首诗存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王维一生为官比较顺利,唯一的大波折,是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下狱受审。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判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职使用,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政局的变化无常使少有壮志的王维逐渐消沉,开始吃斋念佛。四十多岁开始,便过起半官半隐的简单生活,喜和僧人往来。临终留下遗言,奉劝世人信佛。王维的诗比较淡雅恬静,充满禅韵佛意,所以世人称他为”诗佛“。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佳篇流传。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中。

“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孟诗现存500多首。

孟郊被称为”诗囚“,来自宋金时期的”北方文雄“元好问。他在《放言》中吟诵道:“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 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诗囚,即“为诗所囚”,指孟郊、贾岛作诗苦吟,讲求炼字铸句,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中第十八首再次提到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尽管称孟郊”诗囚“有嘲讽的意味,但也极其形象的抓住了孟郊其人其诗的特点。

有人说,孟郊一生都在苦难中度过,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也就46岁时《登科后》那一天:"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他自于家国动乱、仕途受挫、亲子离散给他带来的苦,却伴随了他一生。以至于晚年郑余庆招他任参军,生活将出现改观时, 却暴疾而卒于赴任的途中。

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期间,他在河南目睹了藩镇之变造成的社会动荡;五十岁才任溧阳县尉,文官任武职,使孟郊很郁闷,不久便辞官;在家庭生活上,孟郊少年丧父,老年丧子(三个儿子都先他而去),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只有母亲陪伴、鼓励着他,给他温暖。所以,孟郊才能写出触及心灵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由于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由于生活中的苦难,孟郊遂放迹林泉,把赋诗作为他全部的追求和心灵慰籍;所以,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如“诗囚”一般苦吟,为了推敲一个字,竟误撞了韩愈市长的马车。孟郊的生活经历,使他的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代表作有:

《落第》: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寒地百姓吟》: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槌钟饮,到晓闻烹炮。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诗奴“贾岛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仙,号"碣石山人"。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 ”(苏轼评语)。

贾岛被称“诗奴”,源于他写诗精于雕琢,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属于苦吟诗人。一次为了诗中用什么字更好,竟误撞了韩愈市长的马车。没想到一撞结好友,贾岛欣然接受韩愈的建议,把“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 ,”推敲“也从此成为表示写诗或做事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时的常用词。

贾岛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然曾得到过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彻底摆脱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的诗中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凄苦情味。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随处可见。 代表作有: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剑客》: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怨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2700多首存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诗魔”之称来源于他自己的诗句:“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白居易为何如此热衷写诗,到了魔怔的程度?一是爱情不顺,他终生所爱乡村女子湘灵,却遭到母亲的持续反对,在母亲的苦苦相逼下,37岁的白居易才娶他人为妻,湘灵也为了白居易终生未嫁。白居易无奈又内疚的写道:“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二是仕途坎坷。白居易的为官生涯,要么被贬,要么自请外放,多次打击之后,他说自己已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既然如此,除了“事事无成身老也,醉乡不去欲何归”去喝酒外,唯一的发泄出口便是“日午悲吟到日西”。白居易也因此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受到后人的推崇。唐宣宗吊白居易诗曰:“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盛赞“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名句有: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问刘十九》: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僧“齐己

齐己(约860~约937),晚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他以四个朝代的旁观者,得享76高寿。有800首诗存世。

齐己出身贫苦,自幼出家。齐己热爱写诗,并四处游历,到过很多地方,写出的诗歌风格和题材有一定的广度。诗风古雅,格调清和

《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春雪初晴喜友生至》:数日不见日,飘飘势忽开。虽无忙事出,还有故人来。已尽南檐滴,仍残北牖堆。明朝望平远,相约在春台。

“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贺知章是唐朝最顺遂、最长寿的诗人,享寿86。有19首诗存世。

贺知章认为自己行为旷达,不拘礼法,所以这么自称。其实贺知章一生的顺遂,得到皇帝数十年如一日的青睐,在唐朝诗人中是非常罕见的,是典型的人生赢家。既然他自称狂,后人便称其为“诗狂”。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贺知章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个性洒脱,其诗没有愤世嫉俗。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气度雍容,清新潇洒,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 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有的情感。 诗歌感情源于生活,发于心底,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想偶书》:离别家乡岁月多,归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

“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存诗共100多首,

陈子昂提出了建安风骨的诗歌新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大多词意激昂,风格高峻,一扫齐梁及初唐宫廷诗人的颓靡之音,大有“汉魏风骨”,所以被誉为“诗骨”。 陈诗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杰”王勃

王勃(650~676)唐代人,字子安。王勃少年天才,然天不假年,26岁而终。

王勃是唐初四杰之一,一篇《滕王阁序》使他名满天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更是流传千古,让人感怀。明代学者胡应麟赞誉王勃的诗为“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五言长城”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擅长五律,自称“五言长城”。他在五言诗尤其在五言律诗方面,确有深厚功底和卓越成就。虽诗自夸,应理解为他对五律的偏爱、创作数量的众多以及对其艺术成就的自信。存诗500首。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早春》: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因而王昌龄独以七绝成为名家,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信秋词五首·其五》: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诗神”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明代“公安派”诗派领袖袁宏道称“苏公诗高古不如老杜,而超脱变怪过之,有天地来,一人而已。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无足观者。至李、杜而诗道始大。韩、柳、元、白、欧,诗之圣也;苏,诗之神也!”于是,苏东坡诗神之誉响遍神州,无人置疑。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宗”杨万里

杨万里(1127一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9部诗集录诗4239首,写诗的时间跨度为44年。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因"诚斋体",杨万里被誉为一代诗宗。代表作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歌国度里王者的风范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条能蘸水,水中影引他长。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此文较长,但仍属描其轮廓。感谢阅读,您辛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