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圖靈獎得主,多位院士,近十位 MIT TR 35 獲得者,視覺、自動駕駛、智能金融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年輕掌門人和新銳學者,工業互聯網、金融集團、創投、諮詢大咖,清華姚班、上海交大 ACM 班、中科大少年班的天之驕子……構成了這場青年 AI 科學家暢談的主題元素,這既是上海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特色活動,也像是這個時代的人工智能縮影。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上海交通大學、氪信科技將聯合舉辦「新世代 新疆界 新引擎:青年 AI 科學家暢談」主題活動,邀請了國內外一批頂尖的 AI 科學家、青年學者,以及圖靈獎得主 Raj Reddy 等大牛,探討產業升級、前沿研究、60 年 AI 簡史三大話題。

  五界大咖「無界對話」共論 AI 賦能產業升級

  近年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NLP 等研究領域藉助深度學習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加速了這些研究在金融、醫療、自動駕駛、傳統制造等各個行業的落地應用。本次活動首先以「AI 賦能傳統產業」話題作爲出發點,探討 AI+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作爲國內最早佈局金融風控業務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公司聯合創始人兼 CEO 朱明傑博士首先會作爲代表發表主題演講,將以氪信在金融領域的深度實踐爲案例,闡述他眼中 AI 的真價值。

  在其後的圓桌交流環節,朱明傑博士作爲主持人,將與招商局創投總經理呂克儉,富士康工業互聯網首席戰略官姚忠佑,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副院長、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顧彬,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數字化麥肯錫亞洲區總裁沙莎四位嘉賓探討多個議題,包括 AI 企業的價值和估值如何相輔相成?AI+產業的機會與痛點是什麼?銀行擁抱科技的「面子」與「裏子」,智能金融的拐點是什麼?AI 與 IOT 兩大風口化合之後,未來的走向如何?

  工業界和學術界兩界爭鳴 AI 前沿問題

  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一個極爲明顯的趨勢就是學界與工業界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產業界與學術界都已成爲了 AI 基礎研究的前沿陣地。該活動的第二個圓桌邀請到了國內一批優秀創業公司的青年學者、研究員共同探討 AI 前沿研究。

  AI 前沿產學研對話,商湯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徐立博士首先做主題爲「突破·連接·創新」的演講。其後的圓桌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盧策吾主持,參與嘉賓包括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Momenta 創始人兼 CEO 曹旭東,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韋福如等。

  這些嘉賓都是各自所在領域的佼佼者,多位 MIT TR 35 得主。孫劍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理解、人臉識別、和計算攝影學。韋福如博士最近的研究工作主要圍繞機器閱讀理解領域展開。曹旭東則對無人駕駛環境感知,高精地圖,駕駛決策有深入研究。

  與圖靈獎得主共話 AI 60 年沉浮史

  與前兩波 AI 浪潮不同的是,中國成爲了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前沿陣地。無論是基礎的研發實力、人才培養、資金與政策支持,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回顧過去 60 年 AI 浮沉史,老牌 AI 巨擘、新銳青年學者的思想碰撞將產生哪些新的洞見?這是此次活動的最後一個話題。

  此圓桌交流,由微軟全球副總裁沈向洋做主持,參與嘉賓包括 1994 年圖靈獎獲得者 Raj Reddy,曠視科技創始人兼 CEO 印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盧策吾,氪信聯合創始人兼 CEO 朱明傑以及清華姚班,上海交大 ACM 班、吳文俊博士班、IEEE 班,中科大少年班的在校學生等。

  跨越四代 AI 人才的圓桌交流,承上啓下式的思想接力,嘉賓們將在此圓桌中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與產業的結合會將它推向何處?技術將如何顛覆現有市場、創造新的格局?哪些新興研究正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

  最後,除了以上精彩的主題演講與圓桌論壇,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下,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氪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也將共同發起成立青年 AI 科學家聯盟,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美國工程院院士沈向洋博士作爲名譽主席,旨在促進青年人才培養、項目孵化、技術成果應用和產業對接,通過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推動 AI 賦能產業的變革與創新。

  活動議程

  

  時間:2018 年 9 月 18 日 13:30-18:10

  地點:上海徐匯西岸航匯大廈 3F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