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芯能科技茁壯成長,資金實力不斷增強,芯能科技開始聚焦自持電站建設,加大高毛利率分佈式電站業務投入,相應減少分佈式項目開發及服務,合理控制低毛利率光伏產品業務規模,盈利能力較強的光伏發電收入佔比逐年上升,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轉型的前幾年,芯能科技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分佈式光伏項目開發及服務,即幫助客戶建設分佈式光伏電站,這類業務前期投入比較少,而相應地,利潤也比較低,喪失了自己持有分佈式電站所能獲得的長達20年的發電收益,。

文/董興榮、姚順意,財資一家原創首發

在新能源產業中,光伏安全性能最高、環境設置最好、轉換率較高,不僅能保護環境,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但光伏項目前期投入大,承接項目、擴大生產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一箇中小型電站就要投入上千萬元。隨着市場逐步規範,潮水退去,依賴國家補助不是長久之計,光伏企業需要依靠自身力量,活用資金、用活資金。

對光伏企業來說,自建資金管理平臺頗有難度。針對這一困局,浙商銀行適時推出“湧金司庫”,以“技術平臺+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的組合方式,幫助光伏企業實現司庫管理的功能和價值。《財資中國》專訪了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芯能科技”)財務部副經理花罡,請他講述芯能科技的財資管理以及與“湧金司庫”合作的觸“電”之旅。

“小”芯片生成“大”能量,芯能科技與湧金司庫合作的觸電之旅

彙集“小”芯片,生成“大”能量

芯能科技成立於2008年,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2013年前後,轉入分佈式光伏電站投資、建設、運營的領域,進入產業鏈中游。

花罡判斷,未來分佈式發電將是光伏產業的主流。

分佈式光伏的潛在市場空間巨大。目前,地面電站趨於飽和,拿地成本攀升,而大量的居民屋頂、廠房屋頂未得到充分利用,這是光伏電站建設的合理選擇。

“小”芯片生成“大”能量,芯能科技與湧金司庫合作的觸電之旅

“自發自用”的模式將創造更大的價值。“自發自用”是指在企業屋頂上建設光伏電站,所發的電直接輸送給該企業使用。對光伏公司來說,一方面,“自發自用”縮短了電力輸送路線,輸送損耗低,提高了電站發電的用電效率;另一方面,“自發自用”直接賣給企業的電費高於電網收購的價格,提高了公司的發電收入。而從企業用戶的角度,從電站直接用電的價格低於電網價格,降低了用電成本。此外,用戶出租屋頂不僅將獲得一筆收益,而且還可以享受光伏公司提供的屋頂修繕、用電監控、故障維修等一攬子服務。

事實證明,芯能科技的選擇是正確的。目前,芯能科技先後爲500多家企業提供了綠色環保用電方案,其中不乏娃哈哈、海利得、中國巨石、華孚色紡、敏實集團、國能中電等知名企業。

前重後輕,光伏行業的資金特性

轉型的前幾年,芯能科技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分佈式光伏項目開發及服務,即幫助客戶建設分佈式光伏電站,這類業務前期投入比較少,而相應地,利潤也比較低,喪失了自己持有分佈式電站所能獲得的長達20年的發電收益,。隨着芯能科技茁壯成長,資金實力不斷增強,芯能科技開始聚焦自持電站建設,加大高毛利率分佈式電站業務投入,相應減少分佈式項目開發及服務,合理控制低毛利率光伏產品業務規模,盈利能力較強的光伏發電收入佔比逐年上升,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未來,芯能科技將圍繞以分佈式光伏爲核心的清潔能源服務商的定位,繼續優化業務結構,增加優質自持電站規模,進一步鞏固在分佈式領域的行業地位,保持收入和利潤的穩定增長。同時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圍繞主業拓展相關新業務,積極探索光伏產業的新型經營模式,整合各項競爭優勢,實現公司在新能源產業中的新發展。另一方面,在自身發展經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尋求通過收購、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積極佈局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及盈利能力的產業,穩步推動公司業務適度多元化,謀求拓展新的業務領域以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作爲光伏行業的典型代表,芯能科技的財資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單筆收入少而分散

芯能科技的收入主要是用電企業的電費,單筆金額較少。芯能科技的客戶主要分佈在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能源相對匱乏的省份,因而,芯能科技在這些區域設立近50家子公司,開立了許多銀行賬戶。

2.收支具有周期性

分佈式光伏電站前期投入較高,而之後20年內資金穩定迴流。花罡介紹說:“在修建投入之後,我們只需要負擔運維成本,收入來自使用光伏電站發電的企業,企業每月定期支付電費,收取率約99%,收入穩定,不會出現資金鍊問題。”

3.研發投入大

光伏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研發出光電轉換效率更高的芯片是每個光伏公司的追求。與此同時,新業務的開拓需要研發力量和人才的投入。

因此,芯能科技的財務管理採取統收統支的模式——分子公司的收入定期彙總至總部,支出也統一由總部支付。在這種模式下,資金充分集中,減少了資金沉澱帶來的成本。“集中只是第一步。”花罡說,“更高效地將資金管理好,盤活存量金融資產,是芯能科技資金管理所追求的目標之一,這少不了金融機構的支持。

池化聚合,司庫模式提升資金效能

2012年,我國光伏行業遭遇寒冬期,芯能科技遇到資金困難。浙商銀行爲芯能科技提供了3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幫助其渡過階段性流動資金難關。2018年,浙商銀行創新推出“湧金司庫”綜合解決方案,芯能科技是第一批簽約客戶之一。

“湧金司庫”依託集團資產池、易企銀平臺及相關產品與服務,向企業提供集賬戶管理、支付結算、資金融通、流動性管理、金融資產管理、風險管理、信用管理和供應鏈金融等於一體的金融科技綜合解決方案。

“集團資產池正是解決公司資金管理痛點的良方。”花罡說。據悉,集團資產池是浙商銀行“湧金司庫”的技術支撐平臺之一。企業可將合法持有且經浙商銀行認可的金融資產託管或質押入池,在金融資產質押和授信加載額度下,可辦理各類銀行融資業務。芯能科技的項目公司分佈比較分散,子公司賬戶資金管理需求較大。目前,芯能科技有9家子公司加入浙商銀行的集團資產池,通過“湧金司庫”實現了集團流動性的統一管理。花罡說:“公司開展資產池業務,將子公司的銀行授信額度統一起來,可以方便地進行額度調撥,減少公司資金佔用,優化財務結構,提高資金利用率。”

在業務結算過程中,芯能科技使用的大部分是銀行承兌匯票,浙商銀行集團資產池可以幫助芯能科技輕鬆地完成以票換票,打破空間距離,節約業務辦理時間,成功盤活沉澱在賬上的票據資產、減少融資成本。此外,憑藉資產池的託收回款靠檔計息功能,芯能科技一個季度最高能增加120萬元的利息收入。集團資產池的良好體驗給芯能科技帶來了驚喜,其與浙商銀行“湧金司庫”的全面合作也正在進行更深入的融合。

分佈式光伏是將分散的光資源匯聚起來,集中發電,轉換成可供利用的能量。“湧金司庫”是幫助企業將分散的財務資金資源匯聚起來,集中調撥,爲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這種將分散的資源集中利用的模式將會是各個商業場景中的趨勢。

★本文內容來自《財資中國》雜誌2019年5月刊,有刪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