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子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包括

食物中毒

腸道傳染病

人畜共患傳染病

寄生蟲病

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

不包括

一些與飲食有關的慢性病、

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雖然國際上有人把這類疾病歸爲食源性疾患的範疇,但國內將其歸類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當今世界上最廣泛的衛生問題之一,據相關報告,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髮病率的第二位。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時常發生。

例1

2011年4月

德國

發生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 (EHEC O104:H4)感染暴發疫情,同時波及部分歐洲其他國家及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患者以急性腹瀉、腹痛發病,少數病例還可繼發溶血性尿毒綜合徵(HUS),導致多器官受損,甚至死亡。

例2

2012 年12月

日本

日本各地接連發生一系列因諾如病毒而引起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病例數達1381人。

例3

2006年

中國 北京

暴發因生食福壽螺而引發廣州管圓線蟲病,患病人數達70 餘人。

例4

2011年4月

中國

三鹿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數十萬嬰幼兒進行體檢篩查。

食源性疾病暴發有什麼特點?

暴發人數

一起食源性疾病暴發少則幾人,多則成百上千人。

發病形式

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多爲集體暴發,潛伏期較長 (6~39小時);非生物性爲散發或暴發,潛伏期較短 ( 數分鐘至數小時)。化學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發病例出現,各病例間在發病時間和地點上無明顯聯繫,如毒蕈中毒、河豚魚中毒、鼠藥污染中毒等。

地域特點

如肉毒桿菌中毒在中國以新疆、甘肅地區多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發生在沿海地區;黴變甘蔗中毒多發生在北方地區;牛帶絛蟲病主要發生於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習俗的地區。

季節特點

某些食源性疾病在一定季節內發病率升高。如,細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發病率最高;有毒蘑菇、鮮黃花菜中毒易發生在春夏生長季節;黴變甘蔗中毒主要發生在2~5月份。

怎樣預防食源性疾病?

爲了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我們應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食品安全五要點”,從自身做起。

保持清潔

手在細菌、病毒傳播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時刻謹記讓雙手保持清潔。不僅餐前便後洗手,做飯之前和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處理過程中。食物與廚房用具總是親密接觸,所以廚房用具要保持清潔,比如碗筷、筷子筒、刀、案板、抹布。

另外,廚房和儲藏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蟲、鼠及其他動物。

生熟分開

這裏的“熟”是指切完了直接喫的東西,比如涼拌黃瓜、熟食等;“生”是指切完了還需經過加熱處理的食物,比如畜禽生肉、生鮮海產品等。生的食物可能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在準備和儲存食物時可能會污染其他食物。所以生熟食物要分開,而且它們所用的案板、刀具、器皿等也應該分開,以避免產生交叉污染。

完全煮熟

許多食物容易被致病菌侵襲,特別是肉蛋奶、水產品等高蛋白食品,所以食用肉禽蛋奶和水產品時要注意煮熟再食用,在涮火鍋時尤其要注意。

安全存放

室溫儲存食物,微生物可迅速繁殖。高於60℃或低於5℃,可使大部分微生物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止。對於家庭生活,60℃以上保存食物不太現實,所以主要還是低溫保存,而且要讓食物儘快放入冰箱冷藏。但是例如單增李斯特氏菌仍可在冰箱內存活,所以冰箱裏取出的熟食也需要徹底加熱再喫。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或進行處理達到標準要求的水以保證安全;挑選新鮮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選擇經過加工的食品,例如經過低溫消毒的牛奶;水果和蔬菜要洗乾淨,尤其是如果要生食;不喫超過保質期的食物。

文章來源:陝西疾控

發 布:漢陰縣實驗小學

掃描關注瞭解更多信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