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创新普惠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地提升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同时有助于培养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信用意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浙江碳银是一个联通低碳环保与银行金融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以解决分布式清洁能源利用与投资需求为宗旨,探索光伏产业发展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


普惠金融三个样本:产业平台、大型银行、科技公司,谁将引领未来


2005年世界银行召开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会,首次正式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即“包容性金融”。焦瑾璞(2015)认为,普惠金融是指在金融机构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竞争和创新,以保证金融服务排斥对象逐步获得其需求的相关服务。2015年12月,我国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通知》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有哪些新的进展和成就?如何破解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这个难题?2019年6月上旬,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带队普惠金融创新调研组先后赴浙江碳银互联网科技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平安普惠等普惠金融践行者开展调研,并走访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对普惠金融领域的权威学者进行访谈。

一、普惠金融具体实践

无论是产业互联网平台浙江碳银、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还是金融科技公司平安普惠,其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实践都各具特色。

(一)浙江碳银:打造数字产融平台

浙江碳银普惠金融实践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打造数字产融平台,有效促进光伏产业链各主体的集约、协同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低碳产业投融资信息不对称,使得光伏产业与金融服务相得益彰。截至2019年5月,浙江碳银已累计安装5000余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中有近900个农户家庭依靠银行贷款完成电站安装与余电并网销售,获得持续性家庭收入来源。

普惠金融三个样本:产业平台、大型银行、科技公司,谁将引领未来

浙江碳银是一个联通低碳环保与银行金融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以解决分布式清洁能源利用与投资需求为宗旨,探索光伏产业发展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浙江碳银理顺产业链信用关系,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建立互联网产业平台之后,浙江碳银串联起光伏产品的客户需求、柔性生产、仓储物流、安装监控、资金支持与财产安全保障等业务全流程,聚集生产制造商、销售服务商、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各方参与主体,改变了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服务关系,厘清各方职责,将各个业务流程或环节标准化以后分散至不同参与主体,改变以往依靠规模取胜的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与协同化发展。在这一模式下,信用也由集中变为分散,并且以真实消费和生产驱动,形成以产品消费、设备交付的支付、结算为基础的信用闭环,理顺产业链中的信用关系。与此同时,碳银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引入平台,以平台之力撮合产融合作,多种方式实现增信,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而原有模式下,以资产抵押为核心手段的风控要求,与节能环保行业的实际情况不契合,成为阻碍金融资本进入低碳产业的最大障碍。此外,浙江碳银打造分布式光伏发展平台,缓解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将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机结合起来。

(二)建行浙江:开创普惠金融“浙江模式”

中国建设银行近些年积极探索发展普惠金融,2018年将普惠金融作为全行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浙江省分行发挥浙江“数字高地”“市场大省”“美丽乡村”等优势,围绕三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合规经营),紧抓三个重点(重点客群、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通过平台经营、数据经营和链式经营等模式,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开创普惠金融的“浙江模式”。

浙江省分行先后推出“市场快贷”、“文明助农贷”等产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有力地促进“三农”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同时也积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018年2月开始,分行率先在国家级文明村安吉余村试点“文明助农贷”,同年10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通过与基层党组织的合作,与省内国家级、省级、市级文明村签约,分别给予其农户30万、20万、10万元信用额度,探索出文明村建设与普惠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截至2019年4月,分行已与942个省级及以上文明村签约党建共建协议,签约率达97.88%;累计授信客户数1339户、授信金额2亿元。其创新之处在于,将金融服务与党的建设、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村集体党组织、农户评选文明村镇的积极性,培养和增强村民信用意识。

在建设银行“小微快贷”的基础上,分行结合当地的信息优势和市场特点,创新推出“市场快贷”产品,于2018年11月开始在义乌市试点。分行与义乌市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对义乌小商品城7.5万个市场经营户各类信息、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精准画像,为守信市场经营户提供纯信用、全线上、秒放款的自助贷款服务。截至2019年4月底,授信户数6266户,授信金额8.9亿元,贷款余额4.22亿元。

普惠金融三个样本:产业平台、大型银行、科技公司,谁将引领未来

(三)平安普惠:探索创新“聚合模式”

作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的小额信贷业务板块,平安普惠自2015年开始,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初以“缺什么找什么”为特征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即“聚合模式”。凭借集团资源和自身强大的整合能力,基于自身在小额信贷行业经验与优势,平安普惠将市场中优势资源进行充分聚合,以专业分工化解原有两种模式客群下的诸多瓶颈,提升小额信贷业务包括获客、风控、增信、资金、贷后等各核心节点的效率,通过规模效应和科技赋能,实现信贷成本的逐步降低,从而可以为更为广泛的客群,提供更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并维持商业可持续性。可以说,以融资担保为核心的“聚合模式”借款服务平台的创新,充分发挥融资担保的“信用中介”属性,初步破解小微信贷业务“获客难、服务难、风控难、成本控制难”等行业痛点,是平安普惠在普惠金融领域多元竞争中核心能力体现。

从业务看,在小微信贷领域,通过多年的行业深耕与数据积累,平安普惠发现在现有市场主体服务的金融业务客群外,仍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供给空白。正是看准信贷市场旺盛的需求与结构化供给不足之间的缺口与失衡,平安普惠明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聚焦于客群更为下沉的小微信贷市场,凭借差异化的业务能力,形成有效的错位竞争。从产品看,平安普惠主要提供两个产品体系:一是以“中小额”、“中高频”为特征的无抵押信贷产品,通过在线申请,系统风评及审批,最快15分钟完成放款,客户体验非常快捷便利。二是相对大额、低频的有抵押信贷产品,辅以有效的顾问服务,并搭配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充分满足小微客群多样化、个性化的贷款需求。

二、普惠金融主要经验

观察上述三个市场主体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具体实践,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主要有:

(一)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比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值得关注。浙江碳银通过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整合了光伏发电各方信息,理顺产业链信用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参与各方信息不对称,为金融服务光伏产业提供了可能,提升了效率。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通过与基层党组织合作,与省内国家级、省级、市级文明村签约,以“文明助农贷”为切入点,走出金融服务与党的建设、文明建设创新融合的新路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平安普惠以“缺什么找什么”出发点,整合优势资源,聚合各方力量,探索普惠金融“聚合模式”,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二)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商业可持续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出路。浙江碳银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努力推动产业数字化,依托平台进行信息搜寻、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精准获客,降低业务成本。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行内客户信息,联通外部公共信息,精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更直观地为客户“画像”,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平安普惠运用以人脸识别技术、微表情和声纹识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远程面谈与欺诈电网等应用、大数据和反欺诈风控模型等,力图使小额信贷服务成本更低,进而使价格更可被接受,效率更高。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了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

普惠金融三个样本:产业平台、大型银行、科技公司,谁将引领未来

(三)将农村市场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农村市场是普惠金融重要战场。光伏电站使用寿命最长可达30年,可为农村家庭、贫困家庭提供长期持续收入来源。浙江碳银60%的项目面向农村家庭用户,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助力光伏扶贫养老工程深入开展,提升农户“造血”能力。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以“文明助农贷”为抓手,将金融服务渗透至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不但拓宽自身金融服务的广度,还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拓展农村市场提供借鉴。平安普惠先后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向农村创业群体提供免息贷款服务。截至目前,陆续向内蒙古、黑龙江、重庆等地共计6个地方特色农业项目发放贷款。

与此同时,上述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还积极地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如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农村和农民的信用意识,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有机结合,用金融的力量来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其“文明助农贷”在农村地区让文明发挥更多力量,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市场快贷”在城市地区助力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为普惠金融未来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结论

我国面临着发展普惠金融的良好机遇,应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创新,建立符合国际普惠金融理念、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特点的普惠金融体系。当前,创新普惠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地提升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同时有助于培养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信用意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普惠金融三个样本:产业平台、大型银行、科技公司,谁将引领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