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的产业技术研创园发展势头迅猛,已积聚英国ARM、展讯通信、新思科技、中德IPK智能制造研究院、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龙头项目,截止到2017年在园区注册的企业数达到1055家,入园企业员工超过2万人。

园区投用62万平方米,去年年底有159万平方米载体加速建设,眼下,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开工建设载体面积达252万平方米,涉及重要项目20个,招商部平均每天要接待一二十家欲入园企业。

规模扩张,量的集聚只是研创园发展的表象;新技术,新机制,新理念,才是激发企业和园区快速前行的关键。

拥抱新技术,迈上快车道

两年前,骆敏舟辞去中科院的职务,应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经理”,来到研创园,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所成立一年多,即研制出轻型协作机器人、精准辅助穿刺机器人、汽车拆解机器人等极具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今年合同收入有望达到1.4亿元。

5年内积聚300名创新人才,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孵化3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50亿元,带动行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200亿元。骆敏舟信心满满,研创园真是创新创业福地。

两年前,南京联成科技进驻园区时,同行不解,怎么会选这么偏的地方。两年过去,同行艳羡联成有眼光,抢占了先机,选对了好地方。

南京联成科技原本从事信息安全软件集成开发,正是在入驻研创园的那年,开始自主研发安思易智慧系统运营云服务平台。安思易集安全服务、信息安全、数据中心等各类企业所需信息服务为一体,已有无锡红豆集团、金融快车、跃达等大客户签约使用。

公司董事长凌云介绍:

以往用传统的安全软件服务客户,12年时间累计服务了五六千家客户,现在使用云服务平台,计划三五年内服务10万客户,且服务品质比过去实现极大提升。用数据和智能取代人工,服务当然更精准、更便捷、更安全。

落户研创园的展讯通信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领军企业,南京展讯公司业务规模将仅次于上海总部,主要承担以CPU、5G、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及软件为核心内容的研发。南京展讯处于5G研发最前面,计划于明年下半年开发出基于展讯5G芯片的商用终端,展讯5G产品团队突破常规,与标准化几乎同步开展终端原型机和芯片的开发。

迎接并顺应新技术,开拓全新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这是南京联成科技等入驻企业成功的关键。

聚焦新技术,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IC)设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大主导产业,坚持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集聚了ARM、新思科技、创意电子GUC、中电科五十五所华莹电子、五十八所、展讯通信、大唐电子、中德IPK智能制造研究院、鑫业诚机器人、华设科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诺禾致源基因大数据测序实验室等一大批重点项目。

研创园已成为江北新区创新策源地,园区现已落地了省产研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川大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南工大膜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多家含金量高的新型研发机构,有31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人才锻造园区核心竞争力

从追求规模、利税到突出人才集聚,注重营造产业发展生态,研创园正在经历园区发展质的飞跃。

2017年三头牛激光电视从深圳迁至研创园。公司创始人之一、销售总监陈秀牛说,看中研创园就是看中这里创业的高性价比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公司研发团队大多毕业于南京高校,大家喜欢南京研发氛围。

激光电视制造零污染,对使用者眼睛伤害降到最低,被视为制造业蓝海。三头牛在京东发起激光电视众筹,很快完成200多万元资金。目前,公司一代产品已售600多万元,二代产品即将在今年8月上市发布。

从研发到制造,三头牛展现了研发和制造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公司主攻研发,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自有品牌商标,而产品的制造交给富士康等制造名企进行代工生产。陈秀牛说,企业快速推进,得益于拥有高端人才研发团队。只要找齐关键人才,其它要素就容易了。

园区上千家高科技企业落户投资,人才需求量极大。就在今年5月,南京留交会的重要专场活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举行精英人才招聘会。研创园联合人力资本服务机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吸引了大批高端精英人才前来交流洽谈。

招聘会现场,30多家企业提供了近200个岗位,涉及到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岗位,部分岗位年薪达三四十万元,大多需要5-8年行业经历,能够带领团队完成项目。不少应聘者都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从上海赶来的陈先生在上海一家企业从事游戏设计,他说,曾在日本留学,看到江北新区这几年发展很快,看好江北前景,希望能在研创园找到合适的岗位。

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企业服务部部长叶玲介绍:

企业最大的需求就是人才。最能吸纳人才的还是产业。像台积电落户江北就引来了大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园区收拢战线,聚力发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等三大主导产业。

今年中兴芯片受美国制裁事件,为园区企业敲响了警钟。“连中小企业都感受到受制于人的压力,不少老总开始琢磨未来发展方向,浮躁的企业少了,更多的企业沉下心打造核心技术。”叶玲说企业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园区,园区更为注重发展的本质,全力聚焦产业,以产业招商形成人才集聚,这是维系园区长久繁盛的根本。

良好生态让事业“开挂”

创办两年,在孵企业63家,已有7家毕业。力合星空,这一发起于深圳的科创企业孵化平台被引进研创园以来,发展迅速。力合星空南京公司总经理李淋说,研创园发展非常像当年深圳南山。前年到研创园,电梯没人,食堂只有部分区域有人就餐,现在到处排队,现有的楼宇都是超负荷,载体建设要拼命赶上项目落户速度。他介绍外界看好江北新区,南京资源丰富,创业性价比高,已有不少企业从北京、深圳、杭州移师到研创园开拓事业。

视博云,一家从事视频云数据的企业从北京迁至江北研创园,一年运营成本减少三千万元,而市场拓展却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南京为中心,辐射苏皖。

江苏五城共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随园区共同成长的创业企业,2015年,创始人邱云鸣带着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从杭州来到研创园打天下,仅仅两年五城公司扩展为70多人的创业企业,今年的线上交易量有望突破100亿元。公司运营液体化学电商交易平台,涉及危化安全,金融交易,平台建设困难重重。园区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公司缺钱,园区立刻联系了南京银行,做了很多金融创新服务。

园区企业表达最多的是,不少园区都有扶持政策,但研创园政策实在,达到了就兑现,不玩虚的,令人信赖。

在力合星空南京公司吴长旻看来,研创园的务实得益于对项目研究深入,每引进一个项目,都能扎进项目本身,一旦引进,就按承诺及时兑现,企业对园区非常信任。

人才安居是眼下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研创园把解决人才入住视为重点工作,现有600多套人才公寓已全部安排给企业人才,大受企业称赞。

研创园创新服务亮点纷呈。园区发扬“店小二”精神,不断丰富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配套了循环班车、托育中心、五星级酒店等服务设施,建立了航天云测、甲骨文人才培训、ICisC中心等多个公共技术平台。借助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科创中心、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猪八戒网双创示范基地三大超级新型孵化器,建立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江苏首个NB-IoT 智慧物联实验网也已在园区铺开,智慧路灯和智慧停车项目已经启用。江北新区法律服务园开园运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仲裁院、南京公证处江北分部、金陵司法鉴定所等机构入驻,为园区提供专业、公正的法治保障。

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