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爲寺坐落於蒼山蘭峯腳下,沿南陽村側西行約六公里可抵達,是大理著名的寺廟建築之一,據傳始建於唐朝現存建築爲20世紀80年代復建。

相傳天竺高僧贊陀崛多來到南詔國傳法,南詔王閣羅鳳皈依在其門下,成爲佛門弟子。閣羅風爲了報答師父的恩德,提出要爲贊陀崛多建造一座清修的寺院,地址就選在當年高僧在蒼山隱修的蘭峯下。寺院建成後,觀音菩薩踏雲而來,頌出偈語“有爲無爲,有岸無岸,身居龍淵,心達彼岸”,於是就起名爲“無爲寺”。

這是一種說法,另一說法是“無爲”二字與道教有關。無爲寺後側有藥師殿,每年大年初三,無爲寺舉辦“藥師佛”廟會。大理國段氏傳位22代,9代帝王爲僧,有8位帝王選擇在無爲寺剃度,由此可見,當時無爲寺在大理國堪稱皇家寺院。‍

根據康熙《大理府志》記載,無爲寺建於明朝永樂八年(1420)。被稱爲無爲寺寺寶的千年香杉樹仍枝繁葉茂,傳說這棵古香杉是南詔王閣羅鳳親手種下的,經過無數戰爭洗禮,始終挺拔。這棵高近三十米、樹齡大約一千三百年左右的香杉樹,已被列入“中國稀有名貴古樹”之列,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大理“活寶”。‍

除了香杉樹,寺後的救疫泉也是一絕。從岩石縫中緩緩滲出的泉水,清涼而帶甘甜,是大理首屈一指的泉水。據傳在歷史上曾經無數次救了大理國:每逢瘟疫橫行,大理人會來到無爲寺,用救疫泉水煮寺前香杉樹葉飲用,服用的人大多痊癒,因此大理國王段素隆爲這口泉水立碑“救疫泉”。‍

歷史上,無爲寺一直是大理知名的習武聖地。建寺之後,無爲寺歷代名僧輩出。無爲寺和山下的崇聖寺都有武僧,時常有擺臺打擂的盛事。寺門左側的草坪上放了一個米多長的雪白石槽,石槽裏還有個直徑約五十釐米的石球,似乎向人們講述當年無爲寺的練武盛況。‍

END

資料來源:《中國名城·雲南·大理》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