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邦身边人才济济,为了刘邦能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事前可谓是煞费苦心算无遗策做了万全的准备,从刘邦带多少人见项羽,说话时怎么放低姿态,逃跑时怎么出逃,都一一作出安排,反观项羽这边,只有一个完全没有事前准备的范增临时起意,还有一个并不怎么想下手的项羽,刘邦能毫发无损的离开绝不是巧合。不过,苦于没有事先安排,范增刺杀计划还是失败了,再加上项羽本就没有在鸿门宴杀刘邦之心,刘邦也就逃过了这一劫。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为何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真相究竟是什么?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为何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真相究竟是什么?

项羽自刎乌江,一代枭雄就此损落,很多人为他惋惜。很多人会想到,如果当时鸿门宴的时候,杀掉刘邦不是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吗?咱们今天来说说,为什么鸿门宴不杀刘邦的原因。

可是,当我们跳出英雄主义的这个怪圈,不给刘邦戴上主角光环,不难发现,鸿门宴事件还是有很多漏洞的,其实项羽压根就没想在鸿门宴上对刘邦下手,项羽也完全没必要再这样一个小宴会上杀刘邦,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何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真相究竟是什么?

原因一,那个时候,项羽具有绝对的优势,他完全没必要杀刘邦。

大家都知道,在推翻秦的统治时,各个势力之间是达成合作协议的,意思大概是:我们先把秦废了,到时候谁先破了咸阳,就等着大家一起开个会宣布称帝。巧的是,刘邦命好,一不小心就第一个破了咸阳。为了遵守约定,刘邦就在咸阳留了点兵,从咸阳退到了霸上,等着大家。

一个月之后,项羽到了,听到刘邦已经进城的消息气的咬牙切齿,当场就扬言要跟刘邦开火,就连军师也同意项羽的意见,鼓励道:“没错,赶紧打!”项羽跟他的军师又不是莽夫,想开战自然是有底气的,那时候,项羽有四十多万的精兵强将,刘邦只有十万人,两军相差了整整四倍,项羽完全有能力在正面交战中击败刘邦,没必要在鸿门宴上用小人的卑鄙手段杀掉刘邦,为自己留下污点。

而且,说到底,这鸿门宴完全不是项羽逼着刘邦来的,是刘邦在知道自己必败之后,自己跑过来谢罪,表忠心的,所以这个鸿门宴可以说是刘邦的突然袭击,项羽和范增都没有准备。不过,面对刘邦孤身一人赤裸裸的勾引,范增没有项羽那么好的定力,自然就起了邪念,想在半路上刺杀刘邦,毕竟一个杀手就能解决的事,谁还愿意调动四十万的大军?不过,苦于没有事先安排,范增刺杀计划还是失败了,再加上项羽本就没有在鸿门宴杀刘邦之心,刘邦也就逃过了这一劫。

为何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真相究竟是什么?

原因二,项羽是个有气节的人,他不屑在鸿门宴上杀刘邦。

项羽是贵族出身,他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身上有一种贵族的傲气与骨气,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领兵打仗之人,尤其注重光明正大的决战。

所以当这样的项羽,遇上仅仅带着百人,又是专门前来认错谢罪,实力远远不如他的刘邦时,项羽是不屑于用卑鄙阴险的手段让刘邦死在鸿门宴上。

项羽的确想让刘邦死,但是他的心性决定他只会让刘邦在与自己决斗时光明正大的死,而不是在这种战场下的酒肉交际中被刺杀。

最后一点,刘邦的谋士算无遗策,拿准了项羽不会在鸿门宴动手

为何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真相究竟是什么?

刘邦身边人才济济,为了刘邦能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事前可谓是煞费苦心算无遗策做了万全的准备,从刘邦带多少人见项羽,说话时怎么放低姿态,逃跑时怎么出逃,都一一作出安排,反观项羽这边,只有一个完全没有事前准备的范增临时起意,还有一个并不怎么想下手的项羽,刘邦能毫发无损的离开绝不是巧合。

所以,关于鸿门宴,项羽是莫名其妙背了锅,他若是真的想在鸿门宴上杀刘邦,就算刘邦有十条命都逃不出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