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期間,吳玠、吳磷兄弟率領的這支宋軍,在陝西境內有效抗擊金軍,成爲阻止金軍南下四川的勁旅,被南宋朝廷視爲西北的柱石,最後把陝西戰場的軍事指揮大權完全交給吳玠,任命他擔任陝西諸路都統制。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國毀盟興兵,父親吳磷擔任宣撫使總領陝西三路大軍迎戰金軍,吳挺自己也獨當中軍統制要職。

在南宋與金斗爭的100年間,西北黃土高原六盤山下的一戶普通農家裏,出現一位投筆從戎的英武青年,名叫吳玠。由於他武藝超羣,作戰勇敢,文韜武略,在同金兵打仗、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屢立功勳,從一個士兵漸漸成長爲一員指揮千軍萬馬、總領西陲軍政全局的最高統帥和方面大員。所統帥的“西兵爲天下最”。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六盤山吳家名將代出,終宋之世。除吳玠外,又湧現出吳磷、吳挺和吳曦等南宋名將。他們多爲出將入相的王侯重臣和國家社稷柱石,被史書稱之爲僅次於岳飛“岳家軍”的“吳家軍”。時人甚至“只知吳氏而不知有朝廷”。千秋功罪,歷史自有評說。

“吳家軍”的前兩代—吳玠、吳璘和吳挺,被人民贊爲抗金英雄,其業績將永遠彪炳史冊,而到第三代的吳曦卻走上了降金叛宋的歧路,不僅毀“吳家軍”世代英名,其個人也被釘在了歷史的羞辱柱上而遺臭萬年。

吳家領軍人物:

吳玠(1092一一39年),南宋將領。字晉卿。德順軍(今寧夏隆德)人。因爲家鄉有重武風尚,本人自幼一邊讀書,一邊練武,不到20歲就練就一身好武藝,尤其精通騎術和箭法,在鄉里遠近聞名。後來由於西夏軍隊入侵,爲保衛家鄉而投筆從戎。政和中期(約1114年),在一次阻擊夏軍來犯的戰鬥中首次立功,升任進義副將。後來又因多次立功而被提拔爲隊將、涇原第十將和第二副將。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南宋偏安江南,金軍大舉進犯西北時,吳玠擔任徑原路兵馬都監、兼知懷德軍,在陝西都統制典珍的指揮下與金兵作戰,屢立戰功,升任忠州刺史。建炎三年(1129年),宋廷任命大臣張浚爲宣撫處置使,到陝西巡撫。張浚非常看中吳氏兄弟,便把兄長吳玠提升爲統制,胞弟吳磷提升爲掌帳前親兵。

次年,吳氏兄弟同仇敵汽,在戰鬥中奮勇殺敵,大敗金軍主帥婁宿。這一仗打得金國大將撒離喝丟盔棄甲,狼狽不堪,邊逃邊哭,大出洋相,在金軍中傳爲笑話。金軍廣大士兵在私下裏,都以“啼哭郎君”譏稱撒離喝。期間,吳玠、吳磷兄弟率領的這支宋軍,在陝西境內有效抗擊金軍,成爲阻止金軍南下四川的勁旅,被南宋朝廷視爲西北的柱石,最後把陝西戰場的軍事指揮大權完全交給吳玠,任命他擔任陝西諸路都統制。吳玠在總結對金兵以騎兵爲主力的作戰實踐時,發明了“駐隊矢”的新戰法,即以弓箭兵輪番羣發而制騎兵的戰法。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紹興元年(1131年),金軍在主帥金兀朮的指揮下,以10萬大軍直撲陝西渭州、寶雞等地。吳玠、吳磷兄弟率部迎戰,運用“駐隊矢”戰法,打敗金軍,兀朮本人也中箭,僥倖逃命。朝廷獎勵吳氏兄弟,封吳玠爲鎮西軍節度使,吳磷爲徑原路馬步軍副總管。第二年,又把陝西軍政大權全部交給吳階,授他兼任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節制興、文、龍三州軍事。

不久又加任檢校少保,兼利州路、鳳州制置使。紹興四年((1134年)二月,金兀朮、撒離喝再次率10萬兵馬重新向陝西進攻,戰略目標則是拿下陝西,進軍四川。吳玠、吳磷等將領分東西兩路阻擊金軍,經過兩個月浴血奮戰,宋軍以少勝多,不僅守住原有陣地,還恢復了鳳、秦、隴三州土地。捷報傳到宋京,朝廷再次破格提吳玠爲川、陝宣撫副使,檢校少師,奉寧、保定軍節度使。吳磷也由防禦使升任定國軍承宣使。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吳玠由一個鄉村讀書人蔘軍,從保衛家園到捍衛國土,在陝西與金軍作戰十年之久,大大小小的仗打了無數次,身上傷痕累累,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紹興九年(1139年),宋金媾和停戰,宋廷爲嘉獎吳玠在陝西的巨大戰功,授予他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升任四川宣撫使,仍然繼續節制陝西階、成等州軍務。同年,吳珍病逝在陝南前沿陣地仙人關,享年47歲。朝廷贈少師。後追封爲涪王,溢“武安”。地方官民爲了紀念他,在他去世的仙人關專門給他修建一座廟宇,命名爲“思烈”,用以寄託人民的哀思。

史家在評論時認爲:吳玠雖是一名軍人,但在戎馬倥傯中,仍然堅持讀書學習,尤其偏愛史書。他把歷史上孫、吳等軍事名將的兵法都反覆熟讀,經典之處儘量記錄下來,用以指導自己的軍事實踐。吳玠與一般武夫不一樣,他視野開闊,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管理部隊嚴而有恩,任用將領量能使用,官兵們都願意跟着他赴湯蹈火,大有古代良將的風度。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吳磷(1100一1167),字唐卿,吳玠的弟弟。吳磷智勇雙全,與他兄長一起成爲著名的抗金大將軍。

建炎三年(1129年),吳磷與兄長吳玠同時被陝西宣撫處置使張浚所賞識。此後兄弟二人並肩作戰,同受升賞。兄吳階去世以後,吳磷接替哥哥的使命,成爲陝西抗金的主力部隊,被升任龍神四廂都指揮使。紹興十六年(1140年),正當宋高宗和姦相秦檜慶祝“和議”成功的時候,金人撕毀和約,分兵四路在主帥金兀朮的指揮下,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金兵很快佔領河南、陝西的許多州縣。接着,金將撒離喝率領西部金兵,強渡黃河,攻佔長安,直趨鳳翔。

這時,只有四川制置權宣撫司事的胡世將和吳磷駐防在河池,情況十分危急。胡世將緊急召集各路將領商議防禦辦法。參謀官孫渥提出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原的意見。吳磷認爲孫渥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憤怒地說:“儒語沮軍,可斬也!”並自願“請以百口保破敵”。

在吳磷的指揮下,首戰大獲全勝,打擊了金軍的囂張氣焰,阻止了敵人的西進,挽救了全陝的危局。朝廷升吳磷爲鎮西軍節度使,並授予侍衛步軍都虞侯。吳磷在對金軍的作戰實踐中,也總結創新了一種新戰法,名叫“壘陣”,專門打擊敵人的騎兵衝鋒隊,行之有效,屢挫金軍,在西北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壘陣

金將胡盞和習不祝兩軍聯合在一起,以五萬之衆屯駐在劉家圈,對全陝的戰局有極大的威脅。吳磷請戰,要求把這支敵軍趕走。胡世將問他用什麼打法破敵,吳磷說用“壘陣法”。所謂壘陣法,即以長槍兵排坐在前面,不準站立,最強的弓箭手跪於其後,最後面是神箭手。待敵人距陣地百步時,神箭手先射;距七十步時強弓手齊射。敵騎臨陣時,長槍刺敵戰馬和騎手。同時,在佈陣時先將騎兵以鐵鉤相連,在前面遮擋,等佈陣完畢後,騎兵退後。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簽訂合約。此後,雖然宋金處於和議之中,,但吳磷治軍經武如同戰時,一刻也不放鬆警惕。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調集60萬大軍,親自率領傾巢南下,妄圖一舉滅宋。僅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打到長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縣),南宋朝野大爲震驚。是年,吳磷已62歲高齡,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軍大兵壓境的危機關頭,任命吳磷擔任四川宣撫使兼陝西、河南招討使。吳磷指揮西線宋軍,接連收復秦、洮、隴、商等州,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緩解了東南戰場的壓力。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乾道元年(1165年),吳磷被召回京城,受到高宗、孝宗厚禮款待,又封爲太傅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鎮興元府。他來到漢中以後,修復古堰,灌田數千頃,使當地百姓受益匪淺。

乾道三年(1167幼,吳磷病逝,享年66歲。追贈太師,追封信王。

吳挺(1137一1193),南宋將領。字仲烈。吳磷的兒子。因是功臣名將的兒子,廕襲中郎將,並應詔赴京,受到宋高宗趙構的接見。高宗向他詢問西軍軍事戰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他的回答皇上十分滿意,被破格授予右武郎、浙西都監兼御前祗後。不久,改任利路鈐轄,利州東路前軍同統制。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國毀盟興兵,父親吳磷擔任宣撫使總領陝西三路大軍迎戰金軍,吳挺自己也獨當中軍統制要職。他所帶領的中軍全部打黃色旗幟,人人奮勇殺敵。金軍最怕吳家軍,往往還沒有見到吳挺這支精兵的蹤影,金兵們就相互驚呼“黃旗兒至矣!”畏之如虎,往往自我驚擾,不戰而潰。

吳挺與兄弟部隊一起收復秦州,大破治平寨,奪取南市城,陝西戰場取得抗金大捷。他很快就升任榮州刺史,熙河經略、安撫使。次年,金軍重整旗鼓,再犯陝西,吳挺先後與金軍在六盤山、瓦亭、德順城展開激戰,並奪取鞏州,再升任呈仔州防禦使。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宋孝宗即位後,封吳磷爲陝西、河南路招討宣撫使,全面主持陝西軍政事務,25歲的吳挺已成長爲西線戰場的一員統帥,是阻止金軍西侵南犯的一支主力部隊。他屢建戰功,先後被賞加武昌軍承宣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熙河路經略安撫使中軍統制等職。

乾道三年(1167幼,吳磷病逝,吳挺曾一度給父親守喪而暫時離開戰場。守孝期滿後,朝廷重新啓用他,被任命爲左衛上將軍,主管京城禁軍侍衛步軍的重要差事。淳熙元年(1174年),改任興州都統、定江軍節度使。在任期間,他在宕昌開設互市,大量從西羌換取好馬,積極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用來專門對付金人的鐵騎軍。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他把轄地駐軍統一編制爲10個軍,選配好主將,嚴格進行訓練,使之成爲一支勁旅。他還發動官兵自修堡寨,自造軍械,節省軍隊開支,賑濟災區,爲地方救災出一份力量。他大公無私,將不成文的“折估”制(駐軍長官公開侵吞公家錢財的一種舊規給廢除了。鼓勵駐軍給當地興修水利,開荒種地,從而大大減輕了地方人民的負擔。

宋光宗四年(1193幼春天,吳挺因病請求回家休養,朝廷批准他以太尉之職退養。同年病逝,享年56歲。贈少師,開府儀同三司。

吳曦(1151一1207),南宋叛臣。吳挺的兒子。因出身於吳氏功臣世家,初授右承奉郎,後改任武翼郎。父親吳挺去世以後,於慶元間(1195一1200年),先後擔任建康軍馬都統制。興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撫使,武寧軍承宣使,太尉。

慶元六年(1200年),權臣韓侂冑計劃對西南用兵,吳曦早有野心,想乘此機會重返川陝,割據一方。便大力活動,賄賂朝臣,得到韓侂冑的同意,實現了掌握西部軍權的願望。開禧二年(1206年),宋廷打算在川陝開闢抗金戰場,便將西部軍政大權都交給吳曦,任命他爲四川宣撫副使,興州知州,兼陝西、河東招撫使,“聽便宜行事”。吳曦認爲時機已到,就投靠金人,把陝西西階、成、和、鳳四州國土拱手送給金國。

家族三世建功西陲,80年榮耀和功勳,因一子孫叛國稱王毀於一旦

次年正月,吳曦派部將利吉導引金兵進入鳳州,接受所獻四州土地。金國封吳曦爲蜀王。但是,吳曦的叛國行爲不得人心,他只過了一個月的大王癮,就被興州合口倉官楊正源等官員殺死,黨夥也被消滅。吳曦一家的主要成員都被處死,只有吳玠一支的子孫未被連坐,吳氏家族和吳磷子孫都被遷出四川,免去一切功名和職務。

吳家三世建功西垂,屢受獎賞,爵高王侯,在川、陝一帶民間有口皆碑,多有傳頌。但是,由於叛國大罪,吳家80年積累的都毀於一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