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精美的玉器和原始瓷器汇聚于苏州博物馆,集中展示春秋战国那段峥嵘岁月,重构吴、越、楚“大邦之梦”的文化内涵与融合历程,借用展览序言的一句话,“千年已逝,沧海桑田,大邦之梦虽远去,故国旧物可重归”。问题来了,以前在博物馆见到的礼器几乎都是青铜器,为什么吴越地区出土的是原始瓷礼器。

说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多半是西施的“美人计”,或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吧?其实,那只是两国的“一把手”为了当东南地区的老大才考虑的事,吴越之间不是只有打打杀杀,也有文化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时候。怎么证明?去苏州博物馆看这个展览就明白了↓↓↓

图@苏州博物馆

这是苏博第二次举办“大邦之梦”主题展,与2017年“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展更多地讲述吴越楚的差异与对抗相比,这次的“大邦之梦——吴越楚玉器·青瓷特展”侧重从玉器、原始青瓷出发,讲述吴越楚文化的融合。由此勾勒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脉络:吴越楚在军事上的对抗和文化上的相交与融合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楚玉器和原始瓷精品近300件(套),其中玉器展品占60%。玉器涵盖了玉璧、玉璜、玉珩、玉佩、玉环、玉钩等种类,其中借展自荆州博物馆的几件玉龙佩、龙凤佩,纹饰精美、花样繁复,时间在它们身上显现出更有分量的美感。

战国时期的玉龙佩、龙凤佩,荆州博物馆藏。

借展自杭州博物馆的玉龙形佩,玉质白色泛黄,表面饰卷云纹,中间一个小孔可以系线穿戴。

看得出来,春秋战国的玉器更多是实用性的装饰物,不像西周以前更多地用作祭祀礼器。而在原始青瓷的部分,展览集中展示了吴越楚的仿铜礼器、仿铜乐器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春秋时期,南方地区受到中原高度发达的封建制度体例的强烈影响,逐步形成吴越原始瓷,楚地玉器陶器为主的礼器制度。原始瓷礼器主要有鼎、簋(guǐ)、盘、鉴、壶等等。

虽然人家长得萌萌哒,但也是正经的礼器!大名:原始瓷兽面鼎,2012年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蔡家岙小家山M17器物坑出土,借展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问题来了,以前在博物馆见到的礼器几乎都是青铜器,为什么吴越地区出土的是原始瓷礼器?专家说,最主要的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吴越地区铜矿资源比较稀缺,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冶铜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使得铜原料的使用更加紧张。于是,这些珍贵的铜原料首先要满足制造兵器的需求。但是礼制也不能不遵守啊,吴越人就用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来代替,表达他们的礼制观念。

苏博一楼“争伯春秋”厅展出的这件原始瓷缶,两侧对称是一对蜥蜴,前爪紧攀口沿,作出向内爬行的样子,造型生动逼真。它的造型和上海博物馆藏“吴王夫差鉴(jiàn)”,就非常相似。↓↓↓

“吴王夫差鉴”里面铸造了铭文,记叙了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吴王夫差选用最好的青铜铸造了这件器物,在宫廷中御用。图@上海博物馆

吴国的青铜兵器享誉海内,其实它的玉器和礼器制作技艺也不逊色。苏州真山吴王墓、严山窖藏出土的吴国王室玉器,虎丘春秋墓、何山东周墓出土的一批文物,都代表了吴国在这方面的杰出成就。

玉殓葬饰件,真山东周墓地出土。

五孔玉管,真山东周墓地出土,苏州博物馆藏。

这些精美的玉器和原始瓷器汇聚于苏州博物馆,集中展示春秋战国那段峥嵘岁月,重构吴、越、楚“大邦之梦”的文化内涵与融合历程,借用展览序言的一句话,“千年已逝,沧海桑田,大邦之梦虽远去,故国旧物可重归”。

大邦之梦——吴越楚玉器·青瓷特展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负一层临展厅、一层争伯春秋厅

展览时间:6月18日至8月18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