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2月,具有奧康投資背景的寧波沅熙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稱“寧波沅熙”)受讓中捷集團持有的11295股股份,佔中捷資源總股本的16.42%,成爲中捷資源第二大股東。算上本次定增計劃發行的13億股,以及萬鋼等此前獲得的股份,德隆系對中捷資源的持股將逾15億股,粗略估算其投入資金應接近百億。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文|水木

編輯|西貝

2014年7月,長達11個月的大牛市開啓。

直至2015年6月,股市從2075.48點上漲到5178.19點,漲幅高達149%!

在這段時間裏,整個A股的熱情都被調動了起來,市場變得激情澎湃。

同樣激情澎拜的還有德隆舊部們。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時候幹一票大的了!

這次他們的目標,

是曾經的縫紉機巨頭企業——中捷股份(即中捷資源)。

1

救命稻草?

中捷股份隸屬於中捷集團,主營業務是研製、生產和銷售中高檔工業縫紉機系列產品,2004年7月於深交所上市,實際控制人爲蔡開堅。

一、野心勃勃的企業家

上市後沒幾年,工業縫紉機行業便開始進入洗牌重整的寒冬期。受此影響,中捷股份的業績出現下滑,主業持續不振,營收衝高回落,利潤始終徘徊於盈虧之間。

不過,蔡開堅是一個頗有野心的企業家。中捷股份的上市讓他嚐到了資本市場的甜頭——來錢快。既然縫紉機行業已經無利可圖,那就嘗試下多元化發展吧!說不定能再打造出兩個上市公司來!

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蔡開堅指使擔任公司出納的侄女採用各種欺騙手段,避開上市公司管理程序,未經正常審批手續,多次將中捷股份資金轉出,由大股東中捷集團使用,涉及金額超過5億元。2008年6月東窗事發,蔡開堅被深交所處以市場禁入5年的懲罰。

那麼這些錢都用在了哪裏呢?蔡開堅成立了兩家公司——中捷環洲鋼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捷廚衛股份有限公司,挺進鋼鐵和廚衛行業。

蔡開堅將賭注都押在了多元化發展上。在被監管處罰後,他仍不惜斥巨資收購煤礦等資產,通過資本騰挪、擔保、借貸等方式繼續維持着多元化之路。

然而現實很殘酷。中捷環洲和中捷廚衛運營得頗爲失敗,面臨各種債務、糾紛。在多元化進程中,中捷股份被棄之不顧,業績未有起色。整個中捷集團更是被拖入了泥淖,進而因資不抵債徘徊在破產邊緣。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二、“英雄”救急

眼看中捷集團就快堅持不住了,中捷股份也將徹底淪爲“棄兒”。

在這最危急的時刻,德隆“英雄”踩着七彩祥雲出現了。

2014年6月,債務纏身的中捷環洲忽然財大氣粗起來,一口氣認購了中捷股份非公開發行的12000萬股股份。而這些資金,據稱是通過渤海信託專門爲其設計的信託計劃所得。當然了,作爲對價條件,中捷環洲需要將獲得的股票收益權讓渡給渤海信託。通過這種方式,中捷環洲向中捷股份注資近4.6億元,搖身一變成爲它的第一大股東。

但實際上,德隆纔是隱藏在後面的操盤大boss。渤海信託的董事長李光榮正是唐萬新的好友,他執掌的特華系曾數次爲唐萬新借出資金。中捷環洲的“大手筆”正是德隆系積極推動運作的結果。

隨後,中捷股份的管理層也被德隆系攻陷。比如新晉董事長兼總經理馬建成、副總經理劉昌貴、董祕王端、財務總監葉麗芬等,均具有深厚的德隆背景。新一屆董事會名單中,德隆系人馬已經把住各個主要關口。

中捷股份的名稱也變成了中捷資源。經營範圍也擴充爲實業投資、股權投資和投資管理諮詢服務;礦業資源及能源的投資、開發、經營;新能源產品技術研發、生產、銷售等。

看樣子,德隆系是準備大幹一場了。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三、正式入主

2014年9月,中捷資源的第二大股東中捷集團被裁定破產清算。

2014年10月,中捷資源的第一大股東中捷環洲被裁定破產重整。

入主中捷資源的最佳時機已然來到!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2015年2月,具有奧康投資背景的寧波沅熙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稱“寧波沅熙”)受讓中捷集團持有的11295股股份,佔中捷資源總股本的16.42%,成爲中捷資源第二大股東。

6月,中捷控股對中捷環洲的權益調整爲零(原爲85.2%),轉由剛剛成立的德隆系公司玉環捷冠持有70%權益,另一家公司北京俊毅則持有30%權益。玉環捷冠成爲中捷環洲大股東,進而成爲中捷資源的實控方,其法定代表人萬鋼成爲中捷資源的實控人。萬鋼曾任新潮實業董事,並於新疆金融機構任職期間與當時的德隆繫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北京俊毅,法定代表人爲杜文,與新疆德隆國際實業總公司駐京辦主任以及當年德隆系下風靡京城的迪斯科廣場“北京JJ”的負責人同名。

至此,中捷資源正式成爲德隆舊部們的囊中之物。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2

左手倒右手的遊戲

一、牛市的狂歡

2015年6月,大盤突破5000點大關,站上牛市最高點。整個A股市場進入最瘋狂階段,瘋狂到連跳廣場舞的大媽們都自封股神,跑步進場。

此時,大名鼎鼎的德隆系掌控了奄奄一息的中捷資源。這無疑爲股民注入了一針興奮劑。他們對中捷資源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想象。

德隆舊部們也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畢竟距離德隆覆滅已十年有餘,這些年,他們在資本市場上也磨練了不少。近些年更是連續拿下了斯太爾和德奧通航,一路所向披靡,英姿不減。如今恰逢牛市,正是天時地利人和,怎能不趁機大幹一番事業?

於是,在“一帶一路”出臺和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迫切期待西伯利亞大開發的背景下,中捷資源在俄羅斯境內租下了一塊荒地,用來發展農牧業。土地面積相當於整個香港大小,租期49年,租賃總額爲1.76億元。

德隆系就是德隆系,果然出手不凡!他們如此深諳韭菜心理,既將公司發展與熱門概念扯上了關係,顯示出轉型決心。又秀了秀肌肉,讓粉絲們看到了它的實力。

然而,這只是牛刀小試。

德隆們還在醞釀更大的事件。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二、一場資本盛宴

2015年6月23日,中捷資源終於放出大招,拋出一份募資規模達81.9億元的定增預案。其中15.81億元用於收購江西金源95.83%股權,過半數資金用於俄羅斯境內的阿瑪扎爾林漿一體化項目和後貝加爾有機農牧業項目。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這份預案的募投項目橫跨中國東西部,縱跨從雲南到西伯利亞的萬里方圓。範圍之廣,規模之大,堪稱德隆近年大手筆之作。

儘管在當時,A股最熱門的項目是“互聯網+”,中捷資源的項目主要是農牧業主題,並不那麼高大上。但是,在牛市熱火朝天的背景下,中捷資源的要價卻非常低,從6.3元到7.1元每股不等,可以說是非常良心的大甩賣價格。更何況,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19億元,擬使用定增募資81.9億元。積少成多,未來獲利肯定是非常豐厚的。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自家人對自家人的生意。

這次定增採用定價發行,將以6.3元每股合計發行不超過13億股。“有幸”認購的發行對象包括:玉環捷瑞泰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稱“玉環捷瑞”)、寧波裕盛鴻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稱“寧波裕盛”)、寧波雨博(以下稱“寧波雨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上海爽達投資中心、上海喜待投資中心、寧波萬福金城股權投資中心、上海哲萱投資管理中心、寧波駿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稱“寧波駿和”)、深圳名正順達股權投資企業等共計十名特定投資者。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三、自家人的生意

這些“幸運”的發行對象大多與德隆系存在關聯。

其中,玉環捷瑞就是中捷資源實際控制人萬鋼旗下的公司。在這次定增中,玉環捷瑞將以27.5億元參與認購,佔定增規模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在寧波裕盛、寧波雨博的出資結構中,渤海信託分別佔33.33%及97.80%股份。

此外,此次主要的收購標的之一江西金源農業,也早已被德隆系的相關企業——寧波偉彤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稱“寧波偉彤”)、寧波元裕股權投資企業(以下稱“寧波元裕”,現名“平陽元裕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瑞泓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稱“寧波瑞泓”,現名“平陽瑞泓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持多數股份。

據瞭解,寧波偉彤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是杭州索思邦,其股東也分別是杭州索思邦和渤海信託,委派代表是朱曉紅(是不是很眼熟?),實際控制人是何玲。杭州索思邦則成立於2011年7月,註冊資本1000萬元,法人代表爲朱曉紅。朱曉紅、何玲(與德隆系二號核心人物張業光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郭美中(與德隆系核心人物郭建偉爲親屬關係)、傅有興(與德隆系舊部傅斌爲父子關係)分別出資3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和200萬元。朱曉紅,已在斯太爾(博盈投資)的定增方案中出現過,也是伊立浦(德奧通航)大股東梧桐翔宇的主要股東之一。

寧波元裕與寧波瑞泓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同是杭州兆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稱“杭州兆恆”)。杭州兆恆是寧波煦暉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稱“寧波煦暉”)的普通合夥人,而寧波煦暉的另一普通合夥人爲德隆舊部盧建之控制的萬福生科。杭州兆恆與萬福生科合夥,也就意味着德隆系再添一員。

算上本次定增計劃發行的13億股,以及萬鋼等此前獲得的股份,德隆系對中捷資源的持股將逾15億股,粗略估算其投入資金應接近百億。不過,有了牛市行情託底,再加上超低價的籌碼,還怕將來賺不到錢嘛!

市場也從這鉅額定增案中嗅到了發財的機會。於是,中捷資源復牌後首個交易日,毫無懸念地一字板報收於7.71元。然後便是7個漲停,股價一度達到歷史最高點14.99元/股。

但沒過多久,這股熱情便消退了,因爲定增預案只是個開始,至於是否落地,還需經過監管的多重考驗……

夜長夢多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的。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3

難以收場的結局

一、等不到的批文

2015年的鉅額定增,更像是一場左手倒右手的遊戲,市場對此存有顧慮,監管更是對其着重關注。

迫於監管壓力,這份定增案几經修改,第六版中改成擬募資不超過35.15億元,修訂稿顯示,本次定增發行對象爲玉環捷瑞等9名特定投資者。這才於2016年11月勉強過審。

然而,監管還是不滿意,遲遲不下定增批文……

在漫長的等待中,中捷資源的股價開始陷入低迷。尤其是2017年2月之後,在大盤整體上漲的趨勢下,中捷資源的股價逆勢下挫。2017年7月已跌破定增擬發行價格,2018年初已不足4元/股。

2018年3月8日,中捷資源宣佈停止2015年籌劃的非公開發行事項,定增預案就此落空。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二、官司纏身

不僅在定增項目上遭遇失敗,中捷資源在其他資本運作項目上也屢屢遇挫。

2017年11月,中捷環洲持有的中捷資源全部1.2億股股權被司法凍結。原因是,中捷環洲爲擬收購的江西金源提供債務擔保,後來江西金源違約而導致債務糾紛,債權人提起訴訟,要求江西金源償還本息1.3億元,並要求中捷環洲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在這次事件中,德隆系被搞得灰頭土臉,就連梧桐投資和唐萬新本人也都受到牽連,被債權人起訴。

2018年6月,中捷資源又陷入一場股權收購糾紛中。原因是兩年前,中捷資源與凱睿超簽訂協議,計劃以6880.5萬元收購凱睿超持有的4.17%江西金源股權。收購條件爲,中捷資源能按時完成定向增發(即2015年的那次定向增發)且持有金源農業57.71%股權。但彼時中捷資源的自有資金不足,於是它採用“過橋”方式,和杭州執力達成協議,由後者成立“金源農業股權收益權私募投資基金”,向民間投資者募集理財資金,用於收購凱睿超持有的金源農業4.17%股權。杭州執力因此向凱睿超支付了6200多萬元。可是,那次定增最終落空,中捷資源認爲自己無需承擔付款責任,民間投資者的真金白銀打了水漂。因而,憤怒的他們將中捷資源告上了法庭。

此外,萬鋼控制的中捷環洲也麻煩不斷。2018年9月,中捷環洲所持有的中捷資源股份被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凍結或輪候凍結。中捷環洲累計被凍結1.2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7.45%,佔中捷環洲所持股份的100.00%。不僅如此,其所持有的3000萬股公司股份自2016年6月30日質押給安信證券後,一直處於質押狀態。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三、故技重施

在醉心於資本運作的這些年,中捷資源業績一直萎靡不振。

2015年,實現的歸屬淨利潤虧損約4.28億元。2016年靠着出售一處礦業公司股權等非經常性手段盈利1500多萬,同期實現的扣非後歸屬淨利潤則虧損約1.41億元。

而德隆系寄予厚望的2015年定增預案又遲遲拿不到批文,股價也是持續低迷。中捷資源急需一個新的定增項目,來激發下股民的熱情,以便圈到更多的錢。

於是,2017年11月,中捷資源開始着手收購農產品電商——易聯盈。但股民這次並沒有買賬,中捷資源的股價絲毫沒有受到這一“利好”消息影響,繼續跑輸大盤。

2018年3月,中捷資源的定增計劃徹底落空。於是2018年年底,中捷資源又籌劃收購跨境出口電商企業廣州棒谷科技。不過當時的棒谷科技盈利能力較強,正在謀求上市。這次收購更像是德隆系在爲自己手中的“殼”尋找買家。只是最終也沒成行,中捷資源的重組計劃一週便告失敗了。

2017年,中捷資源歸屬淨利潤虧損約9321萬元。2018年,虧損擴大至2.38億元。

2019年4月,中捷資源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名稱變更爲*ST中捷。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四、退出風波與股權糾紛

事到如今,賺大錢是不可能了。

二股東寧波沅熙貌似已經難以支撐,急着退出。4年前,它以8.02億元的代價受讓中捷資源16.42%的股權,如今打算以5.65億元清倉甩賣 。

這時,一家叫景寧聚鑫的公司忽然冒出來,一邊高喊着“看好*ST中捷未來發展”,一邊急切地要收購二股東寧波沅熙手中的股權。

讓人覺得蹊蹺的是,一方面,寧波沅熙股權尚在質押,能否按約定解除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寧波沅熙與景寧聚鑫約定的交易價格爲5元/股,遠高於當時的二級市場價格。

景寧聚鑫爲何不去二級市場購買股票,卻要高溢價受讓股權?

隨後,景寧聚鑫以*ST中捷董事長馬建成辭職爲由,宣佈還要再“協商”。

寧波沅熙退出一事,就此擱淺。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一向和睦的大股東與三股東也鬧起了糾紛。

2019年5月,*ST中捷又發出一則公告,聲稱三股東蔡開堅自2015年以來,共欠中捷環洲或其關聯資本方本金9100萬元,尚未歸還任何本息,構成嚴重違約。因此蔡開堅與中捷環洲簽訂協議,願意將其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以及協議委託期間內所增加股份的全部表決權及投票權,獨家、無償且不可撤銷地全部委託給中捷環洲。

隨後,蔡開堅對此予以否認,聲稱不存在這麼一份協議。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深交所對此表示高度關注。


德隆重生記:左手倒右手的遊戲與難以收場的結局—《中捷資源篇》


大股東急着討要9100萬的欠款,二股東不惜賤賣股權退出,三股東和大股東分道揚鑣。

牛市那年的定增壯舉還歷歷在目……

只是時過境遷,

當年英姿勃發的德隆干將和跟隨者們,竟也淪落至此。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當大潮退去的時候,你才能知道誰在“裸泳”。當這些所謂的“資本運作”破滅之後,受損的除了脫離實業、支離破碎的上市公司,更多的受害者,是那些輕信德隆資本神話的投資者。當年他們或輕信“神話”,醉心於精心編制的資本故事;或盲目跟隨,追捧概念而喪失基本判斷的心智;或抱着僥倖心理,希望一夜暴富,而如今或血本無歸,或債臺高築,或官司纏身……這又能怪誰呢?

德隆的故事還將怎樣演繹呢?

下期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