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的,不外乎八種方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這也是根據自然的法則來的。其實,人體本身就有這八種功能,並且在自發地調動這些功能,維持身體的平衡,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只不過是一個輔助或促進罷了。這是中醫治療方法的根本。

汗法

爲什麼把汗法放在第一位呢?

因爲人生了病,最有可能的就是感冒,醫生看病,首先也是看是不是感冒,又感冒就要先治感冒。感冒的邪氣是從外來的,侵襲人的體表,我們要通過出汗,直接把它趕出去。

沒有生病的正常狀態下,我們也會出汗。比如,夏天出汗就會非常多,其實這也是人體自己在給自己進行一種自發性的治療。

夏天,外界溫度高,人體內的熱不容易散不出來,就會以汗的形式來透熱;體內,尤其是肌膚筋骨間沉積的一些不好的東西,也要在夏天趁出汗排出,所以夏天的汗粘粘的。

這就是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也是人體的自愈能力。

有的時候,我們剛感冒,沒有喫藥,只是喫了一熱漉漉、辣呵呵的麪條,喫出一身大汗,就好了。這其實我們自身在遵循中醫的原理在調節自己。

汗法,就是讓人出汗,它不僅是散熱,也不僅是散邪,而且還能夠溝通表裏,調和陰陽。很多病在向好的過程中,可能用的並不是發汗藥,但人也會微微出汗,一出汗,馬上就有一種通透的感覺。所以,汗法不僅僅是發汗,也不僅僅用於治療外感病。

吐法

邪在上則吐之

像食物中毒的、喝了農藥的,送到醫院,就給他催吐,通過嘔吐,順勢把邪氣排出去。

其實不止中醫用吐法,西醫也在用啊。只要是好的方法,大家都在用。

講到吐法,我想起一件事,我大學的一位老師,教文學的,才華橫溢,是很和藹又有趣的一位長者。

有一年放寒假,學校給他發了一盆很高檔的水仙花,除夕,在那舉國歡慶的祥和時刻,也是他的水仙花怒放之時,他非常高興,這盆水仙花伴他全家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春節。

過完元宵節,快開學了,水仙花慢慢凋謝,他看到落花,難免傷感。

有一天師母不在家,老師看着水仙花,花和葉都枯萎了,只剩下又白又粗的杆兒,他捨不得扔,突發奇想,既然這杆兒還是白白嫩嫩的,喫了吧。

於是他把把水仙花杆切成段,加點肉片一炒,蠻香的!

叫他的兒子也嚐嚐,他兒子不喫,於是老師就一個人喫,水仙花杆還有點苦,苦能瀉火嘛,過年大魚大肉喫多了,喫點苦的蠻舒服的,很快,水仙花全部被老師一人喫掉了。

不一會,老師就狂吐,父子倆意識到可能出事兒了,趕緊去醫院。醫生問是怎麼回事,老師說喫了水仙花。

氣得醫生暴跳如雷:“好端端的你爲什麼要喫水仙?這是劇毒啊!”醫生還說了一句話:“幸好你身體好,能吐掉;如果你脾胃比較弱,就吐不出來了,毒性就會被吸收,你就死了。”

這位醫生的話,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示:

只有當人脾胃好的時候,才能自動啓動嘔吐這個排異功能,如果脾胃不好,反倒不會嘔吐,而是把有毒物質吸收了,那怎麼辦呢?

你吐不出來,醫生只好給你催吐。

吐法還不僅僅是嘔吐,還包括吐痰

人在喝了某些化痰、排痰的藥後,會咳出或吐出很多痰,但身體會感覺越來越清爽。

這時候你就不要抱怨醫生:怎麼喫了你的藥之後,痰越來越多,而且還越來越黃啊?這是在吐肺裏、胃裏面已經有的痰,爲什麼不把這些東西吐掉呢?哪能把它甕在體內呢?

下法

邪在下、在裏,就用下法,使人從大便、小便裏面把病邪排出去

人體本身也有下的功能。每天排大便、解小便,都是在下,及時清除體內的廢物。

如果我們在一家地溝油的飯店大喫了一頓,回來就會拉肚子,這還得是腸胃好纔會拉肚子,拉完了就舒服了,這也是在下。

腸胃不好還不會拉肚子呢,那些不好的東西在體內積着,會發展成爲其他的病。

我們一把脈,發現體內的邪氣很重,尤其是下焦,我們就要幫助他拉,幫助他排出去。

注意,下法是有限度的,一定要中病即止,不能無限制地下

一提到下法,我們會想到很多藥,通大便的如大黃、芒硝,通小便的如茯苓、澤瀉、車前子。

現在很多人都認爲,大家飽食終日,體內垃圾太多,適合下一下,於是就會想到這些藥。

其實這只是直接的下法,簡單粗暴,還不算最上乘。上乘的下法是不用下藥,通過調和與恢復五臟六腑讓人體自動啓動排異的功能,使邪從下走。

很多人問我:“喫了藥後爲什麼拉肚子啊?還拉一些膿凍樣的東西。”我說:“這是好事啊。”

方子裏沒有讓人拉肚子的藥,但人喫了之後會拉,往往拉完很舒服,而且拉了幾次後就不再拉了。

和法

和法,用得非常多。

當邪氣滿布全身,不上不下,不表不裏,汗不得,下不得,吐不得,你就只能和,去調解,尤其是久病,涉及的臟腑多了,就更要去和了。

就像社會矛盾,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鎮壓,這相當於汗吐下。

如果年深月久,牽涉面廣了,錯綜複雜,那我們就不好去鎮壓,只能講求和諧,去調和它。

人體自身時時刻刻都在自我調節、調和,五臟相生相剋,有幫助,有制約,這就是在調和,在均衡。

五臟之中,肝脾在調和方面的作用又首當其衝:

  • 肝藏血,和肝則能和血;而主疏泄,又能解鬱調氣。
  • 脾屬中土,主運化,能調和四旁。

和法,也常從肝脾入手。

溫法

寒則溫之。

溫,是生生之氣,對應春天,春天一溫暖,萬物就生長。

用溫藥,能給人體帶來生生之氣,以戰勝病情。所以,溫法不僅僅是針對體內有寒,同時也是爲了培養生生之氣。

就像手上沾了油污,怎麼洗?在溫水裏面洗,最容易洗乾淨。

體內有病,粘膩不去,也要溫以化之。所以我們化痰化瘀,用藥都要略微偏溫。

有人說,我們能不能大劑量的附子、細辛、天雄、烏頭,用大溫大熱的藥,會不會更快更好呢?

不是的!物極必反。

就像洗手,在溫水裏洗最好,如果給你用滾開的水,去油污也許會更快的,你敢洗嗎?油污去掉了,但手燙壞了呀。

我們身體的也是這樣的,經受不了大溫大熱的藥

當然,有人善於用大熱藥來治療一些疑難雜症,力挽沉痾,中病即止,這是值得我們佩服的。

但不能看到別人用得好,大家就都趨之若鶩,爭着用大熱的藥,使勁用,長期用。這就不好了。

注意,這是溫法,不是熱法、燙法

清法

有火就要清,這也是天經地義的。現在有很多人,生怕用了清熱的藥傷了陽氣。

其實,當人體有實熱的時候,寒涼的藥還是很管用的,適可而止就行

可能是爲了防止大家過多使用寒涼的藥,八法裏面不講寒法,也不講涼法,而是講清法。因爲除了用寒涼藥,還有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清熱,把熱往下引,往外導,這都屬於清法。

消法

消法,就是消掉體內的各種積聚。

積,包括痰積、血積、食積等。

  • 人體無非氣血,當氣運行不通的時候,津液就不能很好地運行,就會成爲痰。日積月累,就成了痰積。
  • 當血運行不通的時候,就成爲瘀血,日積月累,就是血積。
  • 喫多了,消化不掉,就產生食積。
  • 當然還有人說有酒積、蟲積。人喝多了酒,酒就對人體的傷害積累起來就叫酒積。體內有過多寄生蟲,就產生蟲積,蟲積現在較少。

積有兩重含義。

  • 一重含義是,它是有形的,得把它消磨掉。
  • 還有一重含義,就是日積月累,慢慢形成的,那也得慢慢去消磨。

因此不要用一些猛烈藥,企圖把日積月累的東西一下子打掉。可能真會打得掉,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消積要慢慢消,不妨多喫幾副藥。

聚則是無形的,往往與氣有關,而且有聚就有散。有時候摸摸感覺身上有一個包,有時候又沒有了——聚散無常。

這也要用消法。如果說消積的方法就是消磨,消聚的方法則是消散,把氣散開。所以說,積是比較難消的,聚就要好容易消一些。

腫瘤、囊腫、息肉之類的東西,都可以歸結在積聚裏面,可以用消法的,說穿了,也並沒有那麼可怕。

消法有點傷人,在消積聚的同時,對人的氣血也會有一定損耗,所以把它放在後面。

補法

最後是補法,虛則補之。

我們天天都喫飯,五穀爲養,就是在補我們自己。不喫飯,就沒力氣了,一喫飯就有力氣了,飯是最好的補品


補法放在八法的最後,首先是告訴大家不要亂補

現在很多人一有病,就認爲是虛,虛就要補;還有人沒病,也不虛,也想補一補。

爲什麼?人心向貪,貪則喜補

不要以爲只有貪官才貪,如果我們到了貪官的那個地位,說不定比貪官還貪,因爲整個社會人心都向貪。

自古就是這樣的,所以自古大家都喜歡用補藥。醫家糾偏救弊,爲了防止大家亂用補藥,所以把補法放在八法在最後,可謂是用心良苦。

醫生面對一個病,首先要考慮其他的七法,最後考慮補法

否則,不但沒有補正氣,反而補了邪氣

打個比方:

一個單位出了問題,矛盾重重,不能運轉了。

首先應該想到是有沒有害羣之馬,如果有就趕緊清除出去,這就相當於汗吐下。

如果大家都有問題,沒有典型明顯的害羣之馬,那就是要用調和的方法。最後你才能考慮給這個單位撥款。

如果出了問題就撥款,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錢可能還全被某些人給貪了。

補法放在最後,還提示大家大病痊癒之後,要適當補一補

生病對人體是個消耗,治療的過程也會對人體也會造成一定的損耗。千萬不要以爲醫療是用來享受的,沒辦法的時候才用醫療。

比如感冒,被邪氣入侵了,身體來抗邪,發熱,就會消耗,傷陰啊;治療上,給你發汗,又消耗了很多津液。

感冒治好後,下一步,就要補充津液以善後了。尤其夏天的感冒,消耗津液更多,所以常用竹葉石膏湯善後,一面清除餘熱,一面補充津液

補法在這裏也不是單用的,只是有那麼點兒意思。

當然,往往一場大病痊癒以後,人體會自發地啓動補的機制。這時候,醫生給他健一健脾,就蠻好了,飯量上去了,自己也就在給自己補。沒必要用人蔘、鹿茸,大補一通。

有人經常問:我腎虛,要補一補,怎麼補?

我說,與其補,你不如從此不要傷它,這樣的話,身體自己就能把腎補起來。

如果硬是用藥來補,就好比一件衣服,先扯爛了再給你補,你樂意嗎?

首先,補的就不美觀了;

其次,補的地方,以後更容易破

所以我們生活中要注意,不要等傷了自己的身體再去補,更不要過於依賴補法。

其實,八法並不僅是用藥的方法。

在這八法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可以用藥,也可以用鍼灸、導引、刮痧、拔罐、按摩、推拿、祝由、符禁、飲食調節等。這些都是治病的手段。

不管是哪一個手段,都要用到八法

甚至有人說音樂也能治病,是的,音樂也是良藥。

我們初學中醫,先要學思想,有了思想,治病的手段,可以信手拈來

而不能說,別人說某一個方法治什麼,馬上就盲從,不去思考領會其中的道理。

當然,話又說回來,方藥、鍼灸這兩種治療手段,纔是最主流的,我們要把精力放在這上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