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7日下午5時許,滕縣縣城內硝煙蔽空,遍地焦土。此時,西城門樓已被日軍佔領,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代軍長王銘章等人準備移至西關火車站繼續指揮守城。

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日本侵略者在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爲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爲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1938年3月,瀨谷支隊沿津浦鐵路南犯,從鄒縣(今鄒城)以南的兩下店開始進攻。滕縣保衛戰從3月14日打響,已經持續了整整四天。

四川英烈張重後人找到!他是四川陸軍講武堂學員,在滕縣保衛戰中犧牲

滕縣保衛戰態勢圖

王銘章剛到西關電燈廠附近,就被西城門樓上的日軍發現。一陣密集的掃射後,王銘章一行十餘人壯烈犧牲。

第四十一軍一二四師師部少校參謀張重彈盡援絕被俘,後遭敵坦克傾軋身亡。(據張重同鄉老人回憶)

到4月15日,經過臨沂大戰、滕縣戰鬥和臺兒莊戰鬥後,國民革命軍以傷亡5萬餘,斃傷日軍2萬餘的結果,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首次大捷。

張重犧牲的消息被突圍出城的川軍戰友輾轉傳回家中,妻子李德玉許久不敢相信丈夫出川前說的“我這次可能回不來了”竟一語成讖。這一年,張重患有小兒麻痹症的二兒子張應微夭折,三兒子張應尺剛滿三歲。因爲戰事頻仍,交通不便,加上大兒子張應陽在成都求學、自己也不識字,李德玉無力尋找丈夫的遺體。而當張家人再次聽到張重的消息時,已經是81年後了。

今年已經64歲的張慶和是張重的孫子,家住四川榮縣。2019年春節前後,張慶和的侄子王彬在手機上看到了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發佈的四川自貢英烈張重在臺兒莊戰役中犧牲,他的親人,如今在哪裏?。因爲對消息中的名字極爲熟悉,王彬立即轉發給了張慶和。張慶和拿出家中的陣亡給予令和常住人口登記表,看着文章裏的信息反覆覈對,可以確定文章中的張重就是自己81年前在滕縣犧牲的爺爺。

四川英烈張重後人找到!他是四川陸軍講武堂學員,在滕縣保衛戰中犧牲

張重的陣亡給予令

1910年,四川總督在東較場開辦四川陸軍講武堂,時年14歲的張重平日裏受進步思想影響,報名參加。因爲講武堂招納學生有年齡要求,張重謊報自己已經16歲,成爲僅招辦了一期的四川陸軍講武堂的學員。

1911年夏,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尤其激烈。同年9月,張重作爲川軍某部的參謀處長、後勤處長,帶領兩個團的兵力參加榮縣起義,榮縣成爲全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統治的政權。

四川英烈張重後人找到!他是四川陸軍講武堂學員,在滕縣保衛戰中犧牲

張慶和家中的常住人口登記表

抗戰爆發後,張重跟隨部隊奔赴山東前線。在出發前,張重叮囑自己的大兒子張應陽不要再當兵,好好讀書,科學救國。在跟妻子李德玉話別時,張重說道,“日本人打槍很準的,我這次可能回不來了。”言外之意,日本侵略者的軍事素質和作戰裝備要比川軍強很多,自己已經做好了爲國捐軀的準備。1938年3月17日,張重在滕縣保衛戰中犧牲。李德玉花了兩塊大洋在縣城租了門面,靠做豆腐維持生活。

張重犧牲後,妻子李德玉爲他建了衣冠冢。2013年2月,張家人在其墳前立了石碑。

張重的大兒子張應陽一直想去山東滕縣——父親戰鬥、犧牲的地方看看,等家中條件漸好,知道棗莊有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時已經走不動了。2008年張應陽去世,這份責任就落在了張重身上。這次看到有關爺爺的消息,張重格外激動,“這說明國家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最近我們在商量,一定去那裏看看。”

四川英烈張重後人找到!他是四川陸軍講武堂學員,在滕縣保衛戰中犧牲

臺兒莊紀念館英名牆上張重的名字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等單位合作,共同發佈“尋找臺兒莊大戰英雄烈士後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革命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與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辦公室(電話0632-6612711)。

四川英烈張重後人找到!他是四川陸軍講武堂學員,在滕縣保衛戰中犧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