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運達科技主要業務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商品銷售,包括軌道交通運營仿真培訓系統、機車車輛整備與檢修作業控制系統、機車車輛車載監測與控制設備,以及相關軟件,構成公司主要的業務收入。對此,王海峯則對記者做出進一步分析,運達科技業績下滑主要是由於鐵路系統啓動機構改革,致使公司部分招投標業務延遲或取消。

運達科技:行業最低谷已經過去,目前在手訂單金額創新高

經歷了兩年的業績低谷期後,國內知名軌道交通智能系統供應商——運達科技(300440)終於迎來發展拐點。

6月18日,運達科技董祕兼副總經理王海峯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困擾上市公司的諸多因素已經消除,行業最低谷已經過去,運達科技在手訂單金額創出新高。爲應對市場行情變化,運達科技2019年初已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梳理調整,將過去的銷售、產品兩個中心轉變爲以項目爲中心,爲客戶提供“高度定製化的解決方案”,2019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2019年業績將大概率增長

自成立以來,運達科技便主要從事軌道交通智能系統相關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以此爲軌道交通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營運保障。

2015年,運達科技正式登陸A股市場,此後其經營業績保持穩定增長。但2018年,運達科技營收和淨利潤卻雙雙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由正轉負(-1097萬元)。

財報顯示,運達科技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5.19億元,在考慮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追溯重述影響的情況下,較2017年追溯調整後同期降低24.68%;實現淨利潤1.05億元,同比下降23.19%。運達科技解釋稱,此舉主要繫上市公司軌道交通運營仿真培訓系統項目和機車車輛整備與檢修作業控制系統項目實施週期較長,部分項目在2018年內尚未完工,未能形成銷售收入所致。

據最新財報披露,2019年1-3月,運達科技完成營業收入7217.27萬元,同比降低19.35%;實現營業利潤260.42萬元,同比降低31.28%;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爲234.99萬元,同比降低13.4%。運達科技給出的原因,同樣是因部分項目在該報告期內尚未完工,交驗項目減少,未能形成銷售收入;2019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導致其利潤相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對此,王海峯則對記者做出進一步分析,運達科技業績下滑主要是由於鐵路系統啓動機構改革,致使公司部分招投標業務延遲或取消。早在2013年,鐵路總公司和國家鐵路局成立,取代原鐵道部,標誌着改革第一步“政企分開”成功,但直到2017年鐵總才確定公司制改革步伐,由此開始了一輪變革。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運達科技主要業務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商品銷售,包括軌道交通運營仿真培訓系統、機車車輛整備與檢修作業控制系統、機車車輛車載監測與控制設備,以及相關軟件,構成公司主要的業務收入;另一類是技術服務和售後服務。第一類業務是運達科技主要的收入來源,根據公司的會計政策,其具體的收入確認時點爲,對於需承擔安裝調試或指導安裝調試合同義務的銷售收入,於現場安裝調試驗收合格後予以確認,具體以用戶出具驗收報告爲準;對於無需承擔安裝調試或指導安裝調試合同義務的銷售收入,於發貨後收到對方的交驗單、收貨單或物流公司的發運憑證後予以確認。

因此,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改革進程直接影響運達科技營業收入的確認。不過,2018年末中國鐵路總公司獲准更名爲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這被業界認爲是鐵路系統公司制改革在最高層已經完成信號。

王海峯向記者透露,運達科技目前在手訂單總額已經創出歷史新高,對於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業績都有積極的影響,2019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借併購佈局智能軌交全產業鏈

運達科技董事長何鴻雲曾表示,運達所處的軌道交通行業,現狀就是單一大產品無一例外全部被國企壟斷。

何鴻雲進一步指出,即使是民企的上市公司,也都侷限在狹窄的細分領域裏,規模不大。但是,中國的軌道交通要完成從規模世界一流向內涵世界一流的轉變,國企也需要我們民企在專業細分領域的強力支撐。從這個角度看,軌道交通行業還是一個很值得做的行業,充滿了機會。

更進一步來看,運達科技早在2017年已開始頻頻佈局,完成關聯方旗下兩家子公司的收購。首先,2017年~2018年2月,運達科技斥資1.9億元收購湖南恆信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恆信”)全部股權;2018年11月,上市公司再度出手,花費3.34億元收購控股股東旗下四川匯友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匯友)全部股權。

實際上,針對上述兩筆關聯交易,市場頗有質疑。對此,王海峯對記者表示,這兩筆收購是運達科技全產業鏈佈局的重要戰略步驟,而上市公司採取“大股東或關聯方先併購標的再注入上市公司”模式是受行業特徵決定的,若採取上市公司直接併購,則有可能引發諸多不確定性風險。

王海峯解釋稱,主要是併購標的的技術和管理團隊,而這類標的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常常存在問題,若貿然花費巨資去收購直接裝進上市公司,則可能存在消化成本太高、管理難度大等潛在風險。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四川匯友交易對方做出承諾,2018年~2020年度經審計的合併報表口徑下,歸母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爲準),分別不低於2500萬元、3000萬元、3600萬元(合計爲不低於9100萬元)。2018年財報顯示,四川匯友已順利完成了第一個年度業績對賭。

多個新項目研發進入尾聲

值得關注的是,爲提高上市公司運營效率、優化管理流程,運達科技2018年底開始着手對自身組織架構進行梳理調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瞭解到,運達科技將原按產品種類劃分的事業部,調整爲按軌道交通客戶類別劃分的國鐵業務羣和城軌業務羣,並於2019年初完成了組織架構調整。

運達科技指出,此次組織架構調整通過業務平臺化,提高多品種產品需求響應速度,同時實現了資源共享,供應鏈端、製造端業務集中,做大做強平臺,對業務進行有力支持。在上市公司業務平臺化調整後,各項工作開展重心從以往銷售、產品兩個中心轉變爲以項目爲中心,從銷售、技術方案、產品及服務全方位地貼近客戶,從響應客戶需求向引領客戶需求轉變,爲客戶提供“高度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再回到前兩次併購,王海峯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指出,通過併購,運達科技將迅速拓展業務領域,實質性的完善其產業佈局。在城軌運營成本中,用電費用僅次於人工成本,地鐵電力成本佔比普遍在20%-30%。而牽引供電設備領域產品准入門檻高,通過四川匯友可直接介入供電設備領域,對於運達的產業鏈拓展意義重大。

除了外延式併購,運達科技也在加大對自身研發的投入。據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期間,運達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爲5149.93萬元、4928.11萬元和7436.34萬元,分別佔當期營業總收入的比例爲8.62%、8.28%和14.31%。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瞭解到,運達科技持有《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資質》一級證書,在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領域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18年,運達科技共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7項。截至到2018年12月31日,運達科技共獲得24項發明專利、33項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53個。

據王海峯透露,運達科技已有多個新項目的研發進入尾聲或已驗收,進入試用階段,部分項目將於今年開始貢獻利潤。包括地鐵車輛服役安全保障系統、城軌信息化產品研發、地鐵走行部故障診斷系統、自動化安全作業平臺等。其中,走行部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的目標是保證地鐵列車安全運行,既可以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又可以及時提示檢修維護,具有比較高的經濟效益,該產品若推出有望爲公司增加上千萬元的淨利潤。

政策利好支撐行業發展

根據《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鐵路交通方面,在大規模的鐵路建設投資的帶動下,鐵路製造業呈逐年高速增長的態勢,全國電力機車、貨車的保有量逐年增長,高於世界平均增速。

“十三五”期間,全國計劃新增鐵路營業里程2.9萬公里,到“十三五”末預計達到15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營業里程規劃建設1.1萬公里,“十三五”末預計達到3萬公里;國家正大力推進城市羣建設,城際鐵路建設將會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預計規劃投資建設城際鐵路5000公里,到“十三五”末運營里程達到8000公里。

今年5月份,湖南、青海、浙江等多地發佈最新一批重大建設項目清單,總投資規模高達數萬億元。從項目分類來看,鐵路項目依然處於基建計劃的核心。

其中,湖南地區基礎設施等關鍵區域補短板重點項目148個,總投資1.68萬億元,超過五成投資投向了黔張常鐵路、常益長鐵路、平益高速公路、長沙機場東擴二期等83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爲8935億元;浙江地區,2019年擬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810個,總投資約2.6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900億元。安排杭溫鐵路、杭紹臺鐵路等交通建設工程包項目237個,總投資1.13億元,佔比達到42%左右。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2019年是鐵路通車和鐵路開工的雙高峯年,據統計今年鐵路新增通車裏程有望達4000公里,今年鐵路新開工里程數將有望超過8000公里。其中,通車高峯對應裝備採購高峯,而開工有望集中至下半年使得鐵路投資加速提振板塊預期。

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隨着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進入大發展階段。

運達科技2018年年報指出,經國家批准已有40餘座城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預計到2020年將有50個城市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建設線路里程將超過10000公里,未來城市軌道交通設備需求旺盛。如今,中國已形成一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市場。

運達科技認爲,在相關利好政策的陸續出臺推動下,軌道交通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正處於黃金髮展期。在未來5-10年,我國軌道交通仍將保持較快發展,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維護行業需求快速增長,發展前景廣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