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巴西馬託格羅索州的一家養牛場。全世界的哺乳動物中,有60%是家畜位於巴西馬託格羅索州的一家養牛場。全世界的哺乳動物中,有60%是家畜
人類只佔地球總生物量的0.01%,相比之下,植物佔82%,細菌佔13%;地球生物量的86%位於陸地上,地表以下的細菌佔13%,而海洋的生物量只佔1%  人類只佔地球總生物量的0.01%,相比之下,植物佔82%,細菌佔13%;地球生物量的86%位於陸地上,地表以下的細菌佔13%,而海洋的生物量只佔1%
地球上所有的哺乳動物生物量中,96%是家畜和人類(分別佔60%和36%),野生哺乳動物只佔4%地球上所有的哺乳動物生物量中,96%是家畜和人類(分別佔60%和36%),野生哺乳動物只佔4%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對地球上所有生命進行的評估指出,儘管人類在地球生命的總生物量中微不足道,但仍然佔據着明顯的統治地位。

  該研究稱,全世界76億人口只佔地球總生物量的0.01%,然而自從文明誕生之後,人類已經導致了83%的野生哺乳動物和將近一半的植物消失,而人類飼養的牲畜卻急劇增多。

  這項新研究首次對每一類生物的重量進行了全面估算,並推翻了一些長久以來的假設。細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形式,佔生物總量的13%;植物佔所有生命物質的82%,佔據絕對優勢。其他所有生物,從昆蟲到真菌,從魚類到哺乳動物,合起來只佔世界總生物量的5%。

  另一個令人意外的發現是,在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中展示的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其實只佔地球總生物量的1%。絕大多數生物都生活在陸地上,還有相當一部分——佔據總生物量約八分之一的細菌——存在於地表之下。

  “我很震驚地發現,到現在竟然還沒有對總生物量各個組成部分的整體評估,”研究領導者、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Ron Milo教授說,“我希望這項工作能爲人們提供一個視角,瞭解人類目前在地球上扮演的主導角色。”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Ron Milo教授還表示,考慮到畜牧業對環境的巨大影響,他現在選擇少喫肉。

人類養殖的家禽生物量佔地球所有鳥類生物量的70%,野生鳥類只佔30%人類養殖的家禽生物量佔地球所有鳥類生物量的70%,野生鳥類只佔30%
自人類文明興起至今,已經有83%的野生哺乳動物、80%的海洋哺乳動物、50%的植物和15%的魚類滅絕自人類文明興起至今,已經有83%的野生哺乳動物、80%的海洋哺乳動物、50%的植物和15%的魚類滅絕
植物佔地球總生物量的82%,是人類的7500倍植物佔地球總生物量的82%,是人類的7500倍

  人類活動對地球的改造已經促使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Anthropocene)。有人認爲,這一年代變化的標誌是家養雞的骨頭,如今這在全球範圍內幾乎無處不在。

  這項新研究還顯示,養殖家禽的生物量已經佔到地球上所有鳥類的70%,而野生鳥類只有30%。對哺乳動物而言對比更加鮮明,地球上60%的哺乳動物生物量由牲畜組成,主要爲牛和豬,36%是人類,只有4%是野生哺乳動物。

  “這太令人震驚了,”Milo教授說,“在野生動物影片中,我們能看到各種各樣,數量龐大的鳥羣,而經過分析之後發現,家禽的數量遠遠超過野生鳥類。”

  農業、伐木業和經濟發展對野生棲息地的破壞,被許多科學家認爲是地球四十億年曆史中第六次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開端。據估計,地球上有大約一半的動物在過去50年中被認爲已經滅絕。

  不過,將新研究的估算結果與人類成爲農民之前,以及工業革命開始之前的情況進行對比,才能充分揭示這種巨大的衰退。從老鼠到大象,只有六分之一的野生哺乳動物存留至今,這一點令科學家也感到震驚。在海洋中,持續三個世紀的捕鯨業使海洋哺乳動物只有五分之一存留下來。

  “這絕對是令人震撼的,我們在地球上有着不成比例的地位,”Milo教授說,“當我和女兒們做拼圖的時候,通常在一隻大象旁邊會有一隻長頸鹿,在長頸鹿旁邊會有一隻犀牛。但是,如果我想讓她們更加真實地瞭解這個世界時,畫面將會變成一頭牛旁邊站着另一頭牛,然後旁邊是一隻雞。”

  儘管人類佔據着絕對的統治地位,但是在重量上,智人(Homo sapiens)這一物種卻是微不足道的。病毒和蠕蟲的總重量均爲人類的三倍,魚類是人類的12倍,真菌則達到200倍。

  不過,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依然無比巨大,尤其體現在我們對食物的選擇上。我們的飲食選擇對動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的棲息地有着重大的影響。“我希望人們將這些工作作爲他們消費觀的一部分,”Milo教授說,“我不會成爲素食者,但我的確會在做決定時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因此這會幫助我思考,我真的想要牛肉或家禽肉嗎,還是用豆腐代替?”

  研究人員利用數百項研究中獲得的數據進行了生物量計算,這些研究往往採用現代技術,比如能掃描大片區域的衛星遙感技術,以及能揭示微觀世界無數生命體的基因測序技術等。

  一開始,研究人員估算了某個門類生物體的生物量,然後確定這類生物在地球上的生活環境,以獲得全球總量。他們利用碳作爲關鍵指標,發現所有生命含有的碳元素總量爲5500億噸。研究人員承認,一些特定生物,特別是地下深處的細菌的生物量估算可能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這項工作依然是十分有用的總結。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Paul Falkowski並未參與此次研究,他說:“這項研究,就我所知,是第一項對地球上所有生命體——包括病毒在內——的生物量分佈的全面分析。”

  “這篇論文有兩個主要觀點,”Falkowski補充道,“首先,人類在開採自然資源方面非常高效。人類在幾乎所有大陸上,已經捕殺——某些情況下是滅絕——了衆多野生哺乳動物,目的是獲得食物或取樂。其次,陸地植物的生物量在全球尺度上佔據絕對優勢地位,而其中大部分是以木材的形式存在。”(任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