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修電腦遇山寨蘋果“客戶維修服務中心”,涉事門店曾屢被投訴

蘋果售後也有“山寨店”?相似的裝修風格,店內貼着“客戶維修服務中心”招牌,不明真相的消費者滿以爲這是一家蘋果官方售後點,其實不然。

日前,四川成都消費者李先生向澎湃質量報告投訴平臺反映,6月初,他通過網絡查找,並撥打“400”開頭的電話諮詢,找到了一家“蘋果官方售後網點”,豈料,花2389元修好電腦後,才發現該店竟是一家“山寨店”。

6月18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致電位於成都市天府廣場的涉事門店,該店一位負責人稱,他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蘋果官方店,只說是蘋果維修網點。

該負責人還稱,當時他們給李先生看過營業執照,得到李先生同意後,纔對電腦進行了維修,“我們不存在欺詐”。

不過,澎湃新聞此前以消費者身份,撥打了李先生當初諮詢的“400”開頭的熱線號碼,在多次追問之下,接聽電話的人員才明確表示,他們是第三方維修點,不是蘋果官方授權店。

值得一提的是,涉事門店此前曾因維修質量問題、虛假宣傳問題,被消費者投訴至市場監管部門多達十餘起。

網上找官方維修點找到“山寨店”

據李先生介紹,此前他一直在國外讀書。今年6月初,剛回國不久,他發現自己的蘋果電腦突然連不上無線網,遂通過百度搜索,找到一家名爲“找果網”的網站。

在這個匯聚了許多成都蘋果維修點信息的網站中,李先生選擇了排在第一位且標着“優質店”的成都天府廣場店。

誰知花了2389元維修完電腦後,才發現這是一家非官方的個體維修點。

“要是知道不是官方維修點,我根本去都不會去。”李先生稱,他當時撥打“找果網”上標註的該店“400”開頭的諮詢電話,向客服詢問“是不是蘋果的官方客服”,對方回答“是的”。

6月9日, 李先生拿着筆記本電腦,前往位於成都市青羊區天府廣場城市之心30樓的“蘋果售後網點”。進入該店後,李先生髮現,該店接待前臺擺放着三臺蘋果臺式電腦,店內貼着“客戶維修服務中心”字樣的招牌,看起來和蘋果官方售後網點差不多。

李先生稱,在店內,他曾詢問這裏是不是蘋果官方維修點,店內人員回答“是的”。

6月11日,李先生再次來到該店取修好的電腦,卻發現該店只給一個維修憑證,沒有開具發票,也沒有歸還拆解下來的電腦硬件。

回到家後,李先生有些生疑,便撥打了蘋果官網電話,這才得知這家店並非蘋果官方授權維修點,只是一個個體經營店。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該名爲“找果網”的網站上,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Apple Care-成都天府廣場店”、“Apple Care-成都奧克斯廣場店”,均標示爲“優質店”;排在該兩家店之後的11家店,則標示爲“直營店”、“授權店”。

爲李先生維修電腦的正是排在最前的“Apple Care-成都天府廣場店”。

涉事門店否認存在欺詐,願意退還維修費並補償500元被拒

考慮到電腦被第三方維修店拆機後,影響正常蘋果官方售後,李先生決定維權,他認爲涉事門店存在欺詐行爲,冒充蘋果官方維修網點。

之後,李先生撥打“12315”進行了投訴,在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調解之下,與涉事門店達成和解。由涉事門店退回本次維修的全部費用2389元,並補償500元車費、誤工費。

本以爲此事了結,但在6月17日下午,李先生去涉事門店準備簽訂和解協議時,店方卻要求李先生在維修憑證上寫上“同意和解”,並要求收回維修憑證。

李先生拒絕了這個要求。他認爲,涉事門店此舉意在抹去維修事實,如果維修憑證被收回後,涉事門店不履行之前達成的口頭協議,他將失去相應的維權證據。

18日下午,涉事門店一位負責人向澎湃新聞稱,他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蘋果官方店,只是說是蘋果維修網點。該負責人否認其存在冒充蘋果官方售後網點的欺詐行爲,稱其當時曾給李先生看了營業執照,經過李先生同意後,才進行的維修。

李先生則稱,涉事門店當時只給他看了一個塑料袋,裏面有幾張紙,說這是營業執照,沒等他看清紙上的內容,對方就收回了那個塑料袋。

當被問到既然是合法經營,爲何要和解退回維修費用並賠償500元時,該負責人稱,是爲了花錢了事,“自己這個店不差這一單生意”。

此前據紅星新聞報道,成都市青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汪家拐市場監管所相關負責人透露,該店曾因維修質量問題、虛假宣傳問題,被投訴達一、二十起。

發稿前,澎湃新聞多次撥打汪家拐市場監管所電話,均無人接聽。

李先生表示,調解失敗後,他認爲現在應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處理這次糾紛,要求商家退一賠三,或走司法程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律師丁金坤分析認爲,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爲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爲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爲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但從李先生和“400”客服的電話錄音來看,客服人員的確存在誤導消費者,造成消費者重大誤解的行爲,可以要求撤銷維修合同;但是要將維修點的行爲定爲欺詐,目前的證據還不夠充分。”丁金坤錶示。(澎湃新聞記者 陳興王 實習生 魏萌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