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19.49萬人,313.20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根據業內相關機構統計顯示,2017年將近有60多萬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有50多萬留學生選擇歸國就業,人才戰略“走出去,引進來”這也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人才環流的現象。

2018年PreTalent(璞睿諮詢)連續第四年利用自身智能求職平臺TalentDB累計數據就中國海歸就業情況開展調研,並於2018年12月25日正式發佈《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報告樣本面向90後出國留學人員,並且首次比較了求職市場中海歸留學生與國內應屆生的求職情況。

熱門行業普遍縮招,內外因素導致“求職寒冬”

《報告》中指出隨着國內畢業生人數連年攀升、企業校招規模不斷縮水,海歸求職環境愈發嚴峻。

資料中顯示,一方面目前的留學生求職市場存在人才供給增加和崗位需求減少的雙重壓力。從14年起,國內應屆畢業生人數以平均25萬人/年的速度穩定增長,但是國內崗位的增長速度卻遠低於應屆生的增長水平;另一方面,近年來各行業重點企業均呈現減少校招規模的趨勢,國考減招近50%,金融、地產等行業減招明顯。內外兩種因素的疊加,導致2018年的求職市場嚴重縮水,形成了海歸回國求職愈發艱難的客觀現實。

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另一方面,根據PreTalent的統計顯示從2014年開始國內應屆生的就業的情況,從質量和預期上都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從數據上看,從14年起應屆畢業生半年內就業率(含選擇繼續學習的畢業生)呈平穩下降趨勢,且半年內畢業生受僱全職工作比例也從2014屆的79.2%跌至2017屆的77.1%;同時,更多畢業生選擇別業後繼續學習深造,這也側面反映了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從就業質量維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加入規模在30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加入外資/合資企業的畢業生佔比逐年減小。

在過去的幾年中,從國企、外企再到互聯網企業就業的風口不斷變換,但當時間來到2018年,回顧整個求職市場,國企縮編、外企福利縮減、互聯網企業精簡裁員的消息不絕於耳,整體求職市場呈現出低迷的態勢。

專業同質化嚴重,薪資未達到預期

在就業方向上,根據《報告》的統計顯示,在2018年歸國的留學生中,近半數在以英語爲母語的西方國家求學,也因此英美等國家在華外資企業成爲深受留學生青睞的就業方向。

從專業上來看,海歸的留學專業主要集中於商科、人文、工科三大類,其中商科專業最受青睞(男女人數分佈均衡),50%海歸的專業爲商科範疇(含經濟類、管理類等;而商科爲近年就業難度指數最高的學科(難度約爲工科的1.5倍)。

就讀專業的嚴重同質化導致海歸的就業方向過於集中,覆蓋諮詢、金融、快消、互聯網等熱門行業,造成了更大的求職競爭壓力,形成了“僧多粥少”的求職窘境。據統計,對海歸吸引力較大的金融、互聯網等領域,求職難度也明顯高於其他行業。對於戰略諮詢、頂級投行等“高薪”、“高逼格”的領域,綜合求職通過率甚至低至0.1%。

資料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從競爭優勢上,超一半的海歸對自己在求職過程中的競爭力有足夠的自信,認爲自己相比於同類國內畢業生有明顯優勢;只有大致1/10的海歸認爲自己相對於國內應屆生無競爭優勢。

《報告》中指出海歸在求職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精通外語、擁有國際視野和海外資源、專業水平較高、善於跨文化協作等方面。

這些優勢使得海歸在跨國企業的應聘當中佔據了天然的優勢,也讓其在同等條件下更容易獲得企業的青睞,拿到心儀offer。根據數據統計,海歸的整體薪資水平明顯高於國內的應屆畢業生。雖然海歸憑藉其競爭優勢可以獲得較高的薪資水平,但是該薪資水平依舊沒有達到多數海歸的心理預期。形成以上情況的原因,有海外就讀的花費成本、名校同學之間的比較、國內優秀院校畢業生愈來愈受到關注等因素影響。

“信息不對稱”成最大障礙,求職服務成爲海歸新選擇

根據《報告》調研顯示,“不瞭解國內就業形勢”、“錯過秋招”、“缺少內推資源”是目前阻礙海歸求職的三大主要因素。

雖然國家爲吸引留學生回國就業出臺了衆多福利政策,但是海歸對該類政策的具體內容知之甚少,僅五分之一的海歸明確表示自己有了解。其餘均表示“沒有接觸”或“沒聽說過”。基於此PreTalent認爲造成上述情況的因素歸根結底還是由“海外求學、國內求職”所導致的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

資料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與信息不對成情況相應而生的是,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希望通過一些專業的求職人士,爲自己關注求職機會,提前瞭解國內求職動態,爲回國求職打牢基礎。據統計,即時的求職諮詢(22.3%)、內推機會(20.1%)、職業規劃(18.6%)是海歸最期望得到的3項求職服務。

資料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從信息獲取上,傳統的海歸求職渠道以招聘網站、企業官網等公開網絡招聘平臺爲主;同時伴隨着龐大的需求羣體,專業機構的興起而形成的信息集聚效應顯現,以獵頭公司/職前教育機構爲代表的第三方求職服務機構在海歸的求職渠道選擇中佔據着越來越高的比重,預計到2020年,購買職前教育服務的海歸人數將突破3萬人。

PreTalent認爲在未來,隨着留學生回國人數的激增,求職服務行業也會進入進一步整合的階段。求職機構的機會積累、諮詢建議、求職規劃將更趨於科學和客觀,伴隨着大數據的引入,未來求職服務將以學生的個人背景和求職方向爲基礎,給出針對性的服務方案和求職計劃,解決留學海歸在求職中遇到的職業規劃不明確,求職信息不瞭解、職業準備不充分等問題,爲留學生羣體提供高效、高質量的求職服務。

PreTalent介紹:PreTalent璞睿諮詢,2015年7月成立於中國上海,是一家立足中國國情,服務優秀人才的求職諮詢企業,致力於通過數據手段爲留學生和海歸解決職業生涯早期發展問題。5位創始人均來自於國際頂尖獵頭公司,希望將成熟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帶入大學生求職服務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