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女與馬》導演楊荔鈉,中國第一位獨立紀錄片女導演,1999年拍攝了國內首部DV影像作品《老頭》,成爲新一代紀錄片作者陣營的代表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獲得創投三佳之一《少女與馬》的導演楊荔鈉,她所執導的另一部影片《春潮》入圍了本次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影片是一部關注親情、家庭和女性話題的華語現實主義影片。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競賽單元入圍影片頒獎。

6月19日晚,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酒會暨創投頒獎儀式舉行。當晚,紀錄片業內外人士濟濟一堂,皆爲質量上乘,感動人心的優秀紀錄作品而來。

電影節主辦方公佈了“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名單,它們分別是《大理的聲音》《沉默之火》《時間之橋》《第四王國》《一切都好》。本屆紀錄片創投單元評委張獻民、林旭東、郭靜,克麗緹娜集團品牌營運長趙承佑一同揭曉“勇敢愛 不等待”紀錄片徵集創投項目三佳提案大獎。它們分別是《清晰的草原》《少女與馬》《對看-2》。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克麗緹娜品牌營運長趙承佑先生(右一)及克麗緹娜“燃燈基金”發起人蘇鈺珊女士(左二)與本屆紀錄片創投單元評委張獻民(左一)、林旭東(右二)、郭靜(左三)一同爲三佳導演頒獎。

比起劇情片,紀錄片更直接地反映了世界和人類的真實境遇,此次三佳提案的紀錄片就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立體的映照生活本真,呼籲所有人關注生命、關注成長、關注孩子;與此同時,導演更是彙集大師與新銳的較量。《少女與馬》導演楊荔鈉,中國第一位獨立紀錄片女導演,1999年拍攝了國內首部DV影像作品《老頭》,成爲新一代紀錄片作者陣營的代表人物;《清晰的草原》導演顧桃,一位獲獎無數,用影像的方式將那些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定格的紀錄片導演;《對看-2》導演葉雲,雖是一位新銳導演,但首部紀錄片《對看》榮獲第二十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同時入圍多個國際電視節,這樣的榮譽無疑是對於導演的最大鼓勵與肯定。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克麗緹娜品牌營運長趙承佑先生爲《少女與馬》的導演楊荔鈉頒獎。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獲得創投三佳之一《少女與馬》的導演楊荔鈉,她所執導的另一部影片《春潮》入圍了本次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影片是一部關注親情、家庭和女性話題的華語現實主義影片。

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俄羅斯導演維克多·科薩科夫斯基,他的影片《貝洛夫兄妹》於1993年年獲得了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伊文思獎,之後他又製作完成十部影片,贏得上百個獎項。同時,他也是歐洲電影學院、奧斯卡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他的最新作品《水之萬象》及舊作《地球兩端》正在上影節評委單元展映。他高度讚揚了此次評審的過程,他表示,“評委之間合作愉快,評委之間高度一致,最美的人和最美的事,這是紀錄片人所需要尋找的。”

評委、荷蘭國際紀錄片節貝莎基金會主任、製片人伊莎貝爾·費南德茲強調說,“用紀錄片的方式看到多元的世界,看到不同的人對世界的不同理解,比參賽比賽更重要。”

中國評審林旭東則簡單明瞭地笑稱,自己非常開心,因爲看到了那麼多好電影。

據記者瞭解,上海電視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每年收到報名紀錄片超過900部,今年共展映紀錄片75部,體量和質量都相當於一個專業的紀錄片節。今年紀錄片創投獎共計收到提案167項,經專家團評審後共入圍10個提案,經再次面對面闡釋,最終評選出三個獲獎項目。克麗緹娜集團對上影節紀錄片單元的創投活動提供了總計100萬元的獎金,用以支持三部獲獎中國紀錄片拍攝。上影節也將爲這些入圍和獲獎紀錄片提供宣傳和展映平臺,把優秀的作品呈現給世界觀衆。

附:紀錄片競賽單元入圍的五部作品

1、《大理的聲音》(中國)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大理的聲音》海報。

導演:張楊

影片全片無對白,攝影技術高超,畫面精緻,用具有實驗性的手法,以在大理長期生活的情緒體驗和生活理解,將大理的自然之聲、傳統工藝之聲、市井商業之聲、宗教儀式之聲匯聚成了一部交響詩,表現力強。

2、《沉默之火》(哥倫比亞)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導演:費德里科·阿泰爾塔加

1906年,4名自由分子企圖暗殺哥倫比亞總統被公開處決。此後總統對此進行重現和拍攝,被認爲是哥倫比亞電影的開端。本片導演在研究與拍攝史料的過程中,經歷母親離奇失語,迫使他停止拍攝,開始記錄母親的日常……本片用高超的復調結構,探討影像僞造與記憶認同、假新聞如何參與歷史、意識形態塑造。

3、《時間之橋》(拉脫維亞/ 立陶宛/愛沙尼亞)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導演:克里斯特·布賴德/奧德里烏·斯通尼斯

本片用詩意的手法拍攝了那些製作詩意紀錄片的電影前輩,講述60年代初的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的新生代電影人們如何挑戰當年蘇聯的教條主義,拍攝新浪潮主義的紀錄片。

4、《第四王國》(西班牙)

導演:阿旦·阿里阿伽, 阿萊士·羅拉

影片講述在紐約非法外國移民救濟中心一些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生活。這些人爲了更好的生活來到美國,卻被囚禁在滿是垃圾的第四王國,他們追尋着美國夢,而“美國夢”是否存在卻成爲了一個宇宙之謎。本片影片影像優美、敘事詩意,導演用強大的功力把垃圾場拍出一種及其荒誕和未來的美感,配合音樂的自然運用電影質感強烈。

5、《一切都好》(德國)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導演:圖基·根克維爾

影片聚焦於2016年5月—2017年8月間委內瑞拉的動盪和社會危機。惡性通貨膨脹使整個國家的醫療系統處於癱瘓中,面對危機,政府拒絕承認,以防國外勢力會借國際援助之機干涉內政。影片用黑白的“劇場再現”和“社會紀實”兩條線索爲交織構成復調結構,聚焦醫生、藥劑師和患者的困境。

紀錄片創投獎三部作品

1、《清晰的草原》(A Grassland Affair)

導演:顧桃、巴音布赫

本項目記錄草原上包柏林一家的生活,表現出草原上的人關於生存、信仰、愛、理性、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2、《少女與馬》(Leap of Faith)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導演:楊荔鈉

《少女與馬》是一部和青春和運動有關的電影,每個女孩都有屬於自己和馬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映照出悲歡離別,愛與信任,意志與責任。

3、《對看-2》(Look Love-2)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導演:葉雲

本片紀錄了湖南湘西深山裏的苗族小孩和北京私立學校的孩子這兩羣孩子在10年時間內的生命體驗與人生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