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孰料離晉不久,他的老上司山西巡撫成格(1769-1838年)就對他發動彈劾,指控他於嘉慶二十四年在太原毆打辦差家人,又於次年買某通判婢女作妾,稱其“干預地方公事,擅作威福,雖未能實指其苞苴之據,而已大開奔競之風。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九月,長期供職內廷的陳官俊外放爲山西學政。

□ 趙進華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講師、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陳官俊(1781-1849年),清朝嘉慶、道光年間著名官員,著名金石家陳介祺(1813-1884年)之父。官俊金榜題名後,以學問貫通供職翰林院、右春坊、上書房等清要部門,成爲御前近臣,深得嘉、道兩任帝王眷顧,道光帝贊其“心地坦白,誠樸可嘉”。可惜正是這種性格,使陳官俊屢屢違背君臣之間信息的單向度原則,令他惹火上身仕途顛躓。

學政被劾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九月,長期供職內廷的陳官俊外放爲山西學政。學政“掌全省學校政令和歲、科兩試,按期巡歷所屬各府、廳、州,察師儒優劣、生員勤惰”,是清代省級文教主管官員,一般多從進士出身的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屬等官員中簡派,嚴格來說,屬中央派出官員而非地方官。在明眼人看來,官俊之得外放,是翰苑詞臣行將被重用的前奏。果然,任學政將近兩年後,他升爲翰林院侍講學士,離晉回京。

孰料離晉不久,他的老上司山西巡撫成格(1769-1838年)就對他發動彈劾,指控他於嘉慶二十四年在太原毆打辦差家人,又於次年買某通判婢女作妾,稱其“干預地方公事,擅作威福,雖未能實指其苞苴之據,而已大開奔競之風。”道光帝授意軍機大臣傳訊陳官俊,官俊承認毆差、買妾屬實,其他事項堅予否認。道光帝下旨將陳官俊降爲中允、贊善,又派陝甘總督長齡(1758-1838年)赴山西查辦。長齡回奏皇帝稱,成格所參各款多系得自傳聞,不能指實。雙方被各打五十大板,成格不勝巡撫之任,以六部主事降補,陳官俊再降爲編修,退出上書房。

成格爲何彈劾即將被重用的陳官俊?又爲何選擇他離晉赴京這個時機呢?理清這條線索,才能弄明白整個案件的脈絡。

劾案原委

原來,嘉慶二十五年下半年,陳官俊接到剛剛即位的道光帝的密旨,要他“留心察訪官吏賢否,政治得失,隨時密奏。”感激於新皇帝的信任,他決心要做出一番成績來。他以御前清貴而典外任,又自覺有御賜“尚方寶劍”在手,對山西的官員展開各種明察暗訪。這在同僚們看來,不免傲氣凌人,令整個山西官場爲之攪動不安起來。巡撫成格忌憚官俊的密奏特權,生恐有把柄落於手,一旦直達天聽,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下令蒐集其黑材料,攢成彈章,化被動爲主動。他有意選擇在陳官俊調離山西后啓動彈劾程序,是指望着朝廷不會派員察實,可以矇混過關。

成格彈劾陳官俊,固然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但陳官俊也受創不輕。總結起來,陳官俊的問題主要有三點:一是毆差,自恃背景深厚,作風過於強橫;二是買妾,與其他官員發生公務之外的利益糾葛,觸犯禁忌,咎無可辭;最重要的卻是第三點,不知慎密。這從彈劾案的皇帝御批就可看得一清二楚,道光帝嚴厲譴責說:“詎意陳官俊卞急粗率,將晉省官員大加訪問,以致聲勢侈張,物議滋起,殊與朕委任之意大相徑庭。言不密則失身,致幹罪戾”,“陳官俊躁妄粗鄙,不知慎密,實屬負恩。”輕躁和不檢束顯然不是問題的重點,壓垮陳官俊的根本在於其“失密”,本應自下而上的呈報,卻作了過多的自上而下的釋放,違背了信息的單向度原則。

朝廷之體 貴在慎密

性格決定命運。道光十九年(1839),已爲工部尚書的陳官俊,再次因口無遮攔而被褫職。東陵郎中慶玉因貪污而遭籍沒,得人預告,將財產大半轉移。後來查明,籍沒的消息是陳官俊閒談間無意泄露的。官俊得到道光帝讚揚的“坦白”和“誠樸”,正是使他和歷史上那些謹言慎行的名臣差出一個段位的原因。

西漢孔光爲人周密謹慎,任職中樞機構尚書檯十餘年,未嘗有過,“時有所言,輒削草稿,以爲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薦舉,唯恐其人之聞知。”即便是休假與家人宴飲之際,仍然無一句提及朝政之事。有家人出於好奇問孔光:“長樂宮溫室中種何樹?”孔光顧左右而言他。史家評道:“若孔光者,可謂至慎矣,故能終身無過,享其榮祿。”北宋有“聖相”之譽的李沆,“內行修謹,言無枝葉,識大體,居位慎密,不求聲譽。”在家中接待賓客時,常沉默寡言,時稱“無口匏”。明初儒臣宋濂也是踐行慎密之道的典範,《玉堂叢語》卷五載:“禁中問對語,絕不以告人。應制之作,亦削其稿。署‘溫室’二字於居室之壁,有問及內事者,指以示之”,可見他以孔光爲榜樣,嚴守慎密之體。

《周易》雲:“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慎密被視爲君子的一項品格,而且多關乎政治運作。武則天撰《臣軌》一書,作爲帝王對臣子的告誡,也是歷代爲臣之道的總結,其中“慎密”章有點睛之語:“人臣不慎密者,多有終身之悔。”慎密不僅僅是保守政務機密那麼簡單,亦是帝制時代推尊皇權的自然邏輯。所謂“朝廷之體,貴在慎密。”臣子是君主的工具,臣子行事不密,容易陷君主於被動不利的局面,嚴重的情況可能危害到君主的安全。是以,爲臣當守恭敬靜密之旨,具體做法分爲三個層次:大慎者閉心,次慎者閉口,下慎者閉門。皇權對臣子慎密的看重,折射出君爲臣綱體制中信息單向性的本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