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書中教授率團隊研發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技術

崔書中

廣州創新英雄

崔書中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導,廣東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中國抗癌協會腹膜癌專業委員會擬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專業委員會腹膜癌專委會候任主委。主要從事腹部腫瘤的外科治療和臨牀研究。主持研發“高精度體腔熱灌注化療系統”,主要技術參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創新感言

2002年,剛開始做研究時,沒有課題和科研經費,但現在大衆創業、全民創新,國家非常重視生物醫藥,很多醫生也覺醒了,都有了‘轉化醫學’這個概念。

廣東省和廣州市的創新政策很好。不過,科研項目的評估機制應該更加科學,更加重視績效評估,不要過於看重論文的影響因子,對於業界廣泛認可、廣泛應用的項目在評估時也應予以考慮。

大洋網訊 每年,中國有約百萬癌症患者死於種植轉移。病人一旦發生癌細胞種植轉移,就如在腹腔內“撒了幾把沙子”,根本無法“撿”出來,傳統的腫瘤治療手段對此也束手無策,病人的生存期限平均僅6個月。

“沒有辦法就想辦法。”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崔書中教授相信“一物剋一物”。鑑於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怕“熱”,從2002年起,崔書中帶領團隊研發出了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技術,通過“熱療”+“化療”,將腹腔或胸腔內的癌細胞統統“清掃”“剿滅”。今年,該項目榮獲2018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月底,崔書中也榮獲第十五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決心:攻克癌症腹腔種植轉移難題

癌症患者最擔心的就是癌細胞發生轉移。通常,癌症有種植轉移、淋巴結轉移和血行轉移三種途徑,自然病程或者手術創傷引起的癌細胞脫落、轉移的淋巴結破裂或癌栓破裂出血等情況,都會引發癌細胞的種植轉移。

事實上,腹腔的癌症如胃癌、腸癌等,胸腔的癌症如肺癌等,都可能出現腹腔種植轉移或胸腔種植轉移。崔書中介紹,種植轉移發生率非常高,比如,胃癌確診時有約20%已經發生了腹膜種植轉移,根治手術後5年發生種植轉移的幾率也高達50%。

“種植轉移,就像抓了幾把沙子或芝麻撒在腹腔和胸腔中,沒辦法‘撿’出來。”崔書中說,中國每年死於種植轉移的病例約100萬,化療是唯一有效的辦法,但由於腹膜血運很差等因素,靜脈化療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自1987年當外科醫生以來,崔書中在臨牀中見過太多發生種植轉移的癌症患者。“那時一發現種植轉移,往往是開腹後就關上,或者往腹腔裏打化療藥,此外,醫生能做的就是安慰。”崔書中說,“患者的生存時間平均僅6個月。”

難道對此就毫無辦法?崔書中相信,任何事物肯定有制衡機制,正所謂“一物剋一物”。於是,2002年起,崔書中率領團隊開始向種植轉移這個醫學難題發起進攻。

恆心:8年攻關解決“精準控溫”

當時,爲預防種植轉移,許多外科醫生手術後,都會往患者腹腔裏灌注熱蒸餾水和化療藥物。但這種“土辦法”,療效有限,還常導致粘連等併發症。

從科學上講,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怕“熱”,在溫度達43℃下達到1個小時,癌細胞就會造成不可逆損害,但正常細胞無恙,因此在“熱療”+“化療”協同作用下,可預防和治療癌症種植轉移。但人體麻醉後腹腔內的溫度僅32℃左右,熱水倒進去,很快就涼了。如何精準控制溫度,做到腹腔充盈不留死角,成了崔書中面臨的最大難題。

爲此,崔書中和團隊決心通過機械化和信息化製造恆溫裝置。由於國內外都無同類設備,外科醫生出身的崔書中只好化身“工程師”研究裝置。崔書中笑言:“那時候真的是睡覺做夢都在想這事兒。”在多次失敗後,他和團隊終於採用芯片技術,實現了設計要求。2006年,第一臺數字化精準腹腔熱灌注治療技術設備成型。爲驗證技術的安全性,崔書中還在5頭豬身上做了實驗。經過近8年的艱苦攻關,2009年12月,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技術拿到了國家藥監局批准的第一個同類的III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崔書中介紹,這項技術做到了三個“精準”:一是精準恆溫技術,可達到±0.1℃的精準控溫;精準過濾,癌細胞出來後就進不去了;精準清除,腹腔內不留死角。“我們做到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做到了世界領先。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專家來參觀都說比不上我們,想引進這個技術。”

2018年5月,廣東省醫學會在醫學科技成果評價意見報告書評語中寫道:“該項目在腹腔熱灌注化療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其中精準腹腔熱灌注控制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醫療質量與經濟效益的協同提升,是轉化醫學成功的示範。”

信心:“熱療”大大延長患者生存期

2010年起,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技術開始在臨牀應用推廣。新技術剛出爐,一些專家持懷疑甚至抵制的態度,崔書中還喫過“閉門羹”。不過事實和數據讓業界慢慢認可了這項技術。2011年左右,崔書中在一個全國性胃癌學術論壇上作報告後,全國各地腫瘤醫院的專家們都開始給他介紹病人。

這項技術的效果有時也讓崔書中感到“神奇”。2017年,50多歲的患者曾先生(化名)被確診胃癌晚期,癌細胞在腹膜廣泛種植轉移,大網膜變成“餅狀”。但在三次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後,腹腔轉移病竈全部消失,大網膜恢復正常。如今兩年多了,曾先生正常生活着。而這樣的病例還有許多。

回顧性研究資料顯示,與以往不精準的腹腔熱灌注化療相比,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能夠提高IV期胃癌中位生存8.9個月,提高IV期腸癌2年生存率13.4%,Ⅲ期卵巢癌中位生存期可提高10.7個月。

崔書中介紹,對患者而言,根治性手術後進行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可從根本上預防腹膜種植轉移;而對於已經種植轉移的患者,則可通過減瘤手術後,再使用精準熱灌注化療殺滅殘存的腫瘤組織和細胞,提高生存期;對於已經發生廣泛種植轉移或併發惡性腹水的患者,精準熱灌注化療可在短期內將腹水控制,部分病例甚至能夠創造出減瘤手術的機會。

據瞭解,目前崔書中團隊已經建立了胃腸、卵巢等10餘種腫瘤中心大數據庫,並牽頭國內外50多家三甲醫院開展3項隨機對照試驗,預計三四年後會有更全面、更權威的結果。崔書中透露,他們還在開展研究,以進一步提高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的效果。

鏈接

2012年,衛生部把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列入胃癌的臨牀規範。圍繞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技術,已形成了1個臨牀路徑、4個臨牀治療指南和10個專家共識。迄今,全國400多家三甲醫院都在廣泛應用精準腹腔熱灌注化療技術,在全國百強醫院中,有86家在使用該技術。目前,該技術已累計治療26萬例次。

專題統籌/劉文亮、羅樺琳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梁凱濤、歐陽雲、闞文婧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