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玉雕,有“議、繪、琢、光”四個步驟,看到原料,先要“議”,討論、琢磨,想清楚如何用好材料。”宋世義以巧思精工獲得一系列榮譽,先後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等。

① 宋世義在閒睱之餘琢磨玉器。

② 即使是一件小小的掛件,宋世義也要精心琢磨、反覆修改。

③ 宋世義展示自己收錄進畫冊《世範風逸》的玉雕作品。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玉雕大師宋世義年過七旬,身材修長,談笑風生,與他交談能更深刻地領會“君子如玉”的內涵。 一輩子琢玉、磨玉、愛玉、賞玉,老人說,他是“爲玉雕而來的”。年輕時他酷愛繪畫,1964年從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玉器廠,從零開始學玉雕。“玉雕是古時四大苦行之一,常年與粉塵、噪音、涼水做伴。一件大件原材料幾噸,有時一個月都磨不好材料,一件活半年都幹不出個樣子,感覺是在浪費生命。”他想改行,但因趕上文革,停止調動。既然走不了,他決定向老藝人好好學習。 在宋世義身上,有股愛鑽研的勁。雕大件,用的手槍鑽有17斤;雕刻中,手多次被工具劃出血口子;雕刻時,需用水滴在物件上,冬天手凍得發紅……做玉雕,有“議、繪、琢、光”四個步驟,看到原料,先要“議”,討論、琢磨,想清楚如何用好材料;接着是“繪”,精心繪製圖樣;然後是“琢”,精心雕琢;最後是“光”,拋光。在他眼中,材料均有生命,他會反覆“問料”,千方百計想着能把材料雕成什麼模樣。“世人只看到玉雕之美,誰也不知背後之苦。喫苦、勤奮、毅力、靈性、悟性,缺一不可。只有坐得住,才能出好活。”老人感慨。 “玉雕材料千變萬化,講究的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藝。每一件玉雕都是獨一無二的,一件優秀的玉雕應該能傳達出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思想感情,而不只看材料的貴賤。”宋世義以巧思精工獲得一系列榮譽,先後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等。他退而不休,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把一生所學傳授給年輕人。(圖/ 翟天雪 文/本報 王 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