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薦書】在當今節奏飛快、海量信息的環境下, @澤光書院讓你有效、迅速的抓住一本書的精髓,引導讀者拆爲己用,甚至惠及他人,關注@澤光書院讓思想充實生活。父親節系列薦書,讓我們以閱讀理解父親!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圖書:《致女兒書》

作者: 王朔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9月

ISBN:9787020062768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推薦理由】《致女兒書》是王朔對女兒關於自己家庭、血緣、歷史和個人情感的真實敘述。它原本是一個相當私密的文本,是當遺書寫的,準備要有個萬一可以給女兒一個交代。他要告訴女兒咱們家是什麼來歷,你的爸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內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在書中他細緻地告訴女兒什麼是正確的世界觀,拳拳的爲父之情漫洇紙上。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內容簡介】《致女兒書》是王朔對女兒關於自己家庭、血緣、歷史和個人情感的真實敘述。它原本是一個相當私密的文本,是當遺書寫的,準備要有個萬一可以給女兒一個交代。他要告訴女兒咱們家是什麼來歷,你的爸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內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在書中他細緻地告訴女兒什麼是正確的世界觀,拳拳的爲父之情漫洇紙上。

在書裏,王朔和女兒交流的尺度相當寬泛,包括他在家庭倫理關係中的困擾、他在自己創作中的種種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實際上以己爲例,坦率地告示女兒真實的男人什麼樣。這種非常平等的視孩子爲獨立個體的父女關係在現代社會也還是僅見的。

而文字極其優美和細密。王朔在這個私人情感領域裏傾身投入,袒露摯愛親情,這在他以前的創作中從未有過。其中《致女兒書初稿》就是一篇上乘的抒情散文,濃情熾愛,此時心情;愛而不得,去而復返,一吟三嘆,低迴曲折。是顯露王朔本人真實心性的性靈文字。

尤爲難得的是,這裏有他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因爲在所有的事情上也許都有爲自己辯護的理由,惟獨面對女兒,只要你離開就意味着自己從根兒上的不負責任。因此,這本書可以稱爲王朔的懺悔錄和思痛書。

真摯、深情、不留餘地的自我省思是《致女兒書》品高一格的鮮明標誌。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創作背景】他在《致女兒書》的自序中透露,該書的寫作開始於三年之前,本來是想當遺書寫的。“事兒不大,只是中年危機,焦慮什麼的,沒到生死關頭,自己把自己個兒想緊張了,自己給自己個兒製造了一恐怖氣氛。”想當遺書寫的意思,就是要等死後才能發表。所以,王朔自認提前出版了這本書是一種“破罐子破摔”,“人老了就沒皮沒臉了,隨時都有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倏起忽落。”他還頗爲自嘲地把這本書定義爲“陰暗心理小說”,因爲“光明源自黑暗。”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作者簡介】王朔,北京人。1958年出生。1976年中學畢業後,曾先後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在北京醫藥公司工作。1978年開始創作。曾發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頑主》、《千萬別把我當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和《王朔自選集》等,曾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作品語錄】

作爲人父,王朔說:

“我一點都不懷疑你將來充分觀察過人性的黑暗後,會心生憐憫,寬大對待那些傷害過你的人。”

“家要有孩子,有晚飯。四十五年,一萬五千頓晚飯,我和你喫過有兩千頓? ”

“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孩子,我們都不在了的時候好陪伴你。爺爺和大大在的時候我和他們很疏遠,他們走了我很孤單。”

“當年和爺爺吵架,說過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要求出生的。想到你,越發感到這話的真實和分量。你是一面清澈的鏡子,處處照出我的原形。”

“你有權表達你的感受,我不能當一個你滿意的父親,至少可以當一個言論自由的父親。覺得我對你已經比所有人都好了,把你視爲珍寶,想象自己可以爲你死,經常被自己感動。更錐心的是你說得對,我說愛你,其實最基本的都沒做到——和你生活在一起。”

作爲一個父親,他對女兒最大的希望就是:

“我的女兒和我心腸一樣,但我知道她不會象我一樣,因我已經把事做絕了,是她的前車之鑑,她只會走向我的反面。這使我欣慰。又覺得不道德。”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你有一個比他更自由的人生,不用爲錢起牀的一生。我們都不同意安逸會使人墮落的觀念,我們都出自貧困,看過太多貧困產生的罪惡。”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作品目錄】

自序

致女兒書

關於咱家我這一方的來歷

關於爺爺奶奶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件事

我的前後道德觀

不同時期我喜歡進行的活動

我的違法記錄

朋友

與其他女人的關係

對這個世界的一些看法

關於人和與人相處應該知道的

對未來的看法

對你的看法和幾個小叮囑

大大

你媽媽

最後幾句話

致女兒書初稿

幾張照片的說明

答編輯問(代跋)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分享薦書】薦書一向是我樂意做的事,因爲讀書既是一個人的事情,又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謂“一個人的事情”,是因爲讀書本來不是羣體性行爲,獨自一人面對青燈黃卷,也能思接萬里,窮覽千載,和古聖先賢心有慼慼。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不怕孤獨,甚至期待有孤獨下來的時間和能力。所謂“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因爲《禮記》有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看人、看事、看書,都有可能陷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擾,而把自己的心得與他人分享剖辯,不僅自己能獲得更深更廣的見解,也能啓發同好者的視野與思維,讓信息和見識在更大的範圍內傳播。分享薦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把自己認爲最值得閱讀,乃至一讀再讀的書分享給大家,和大家一起切磋琢磨,於人於己,不亦樂乎!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歡迎關注@澤光書院,讓思想充實生活。謝謝您的閱讀!衷心感謝來自網絡的被採信息源!我們注重於分享,如有侵權必刪。
一日一書 ‖《致女兒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