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王洛宾命运的关中锅盔 文/阎成功

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放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它既是陕西人的主食,又是人们出外随身携带的干粮。关于锅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锅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了帮助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也有人说,馒头也是诸葛亮发明的。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举行祭典时,为了攻心,不想杀人。于是就用面团做成人头的样子来代替蛮人之头,故称馒头;还有人说,在唐代修乾陵时,因干活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因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再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成了饼。因为是用头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作锅盔。

陕西人做锅盔,将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动,只能借助于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压成圆饼之后,放在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地烙烤。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即便放上十天半月也不会变质变味。陕西农村的铁锅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很像一个锅盖。这大概也是陕西人纯朴性格和豪爽气质的一种展现吧。

而“西部歌王”王洛宾与锅盔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情缘呢。上大学时,王洛宾的声乐教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俄罗斯老太太,1934年秋天,王洛宾从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这位教师便推荐王洛宾去法国留学,王洛宾十分乐意。但是,他的家境比较贫寒,没有留学的钱。于是,王洛宾同时在北平的三个学校教音乐,以挣学费。三年过去了,就在学费积攒得差不多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一时间,法国是去不成了。王洛宾便离开北平,到开封和他的女朋友洛珊会合,二人同赴山西参加了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1938年4月,王洛宾和萧军、萧红、塞克等5人走到了六盘山下。因为天降连阴雨,他们只能居住在车马店里等待天晴。店掌柜是位年过五旬寡居的回族妇女,人称“五朵梅”(为了治疗头痛脑热,在额头上拔火罐而留下的印痕)。相传,这位深明大义的店掌柜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尤其是她的“花儿”唱得特别好。

过了几天,雨过天晴。当王洛宾一行准备离开车马店时,店掌柜突然放声唱起了宁夏的“花儿”:

走了走(哩)着,

远远的远(下)了。眼泪的花儿涌满了,

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了。

走了走(哩)着,

远远的远(下)了。

褡裢里的锅盔轻下了。心上的惆怅重下了。

大家都惊呆了,被这首“花儿”折服和震撼,几个人纷纷对王洛宾说,“中国有这么好的民歌,你何必要去法国呢?”王洛宾也陷入沉思,这么优美动听的旋律、这么生动形象的歌词,连人们平时吃的“锅盔”都能入歌,太美了!太震撼了!于是,王洛宾就在大西北留了下来,创作了《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花儿与少年》《康定情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等7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人们依然在传唱,而且传遍了全世界。有人说,一首宁夏“花儿”改写了王洛宾的人生;我认为,还可以这么说,一句“锅盔”的歌词改写了中国的音乐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