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飚 英国时政评论人,旅居英国多年

五位首相候选人,四位毕业于牛津。

昨天(2019年6月18日),英国保守党领袖第二轮投票出炉,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获得126票,继续领跑英国首相之争,并以80票的差距,将排第二位的竞选人、现任外交大臣亨特(获46票)远远抛在身后。

各方猜测,伊顿公学、牛津大学毕业的约翰逊入主唐宁街不过是程序问题,基本已经板上钉钉。

牛津大出风头的一天,还有另外一条新闻占据了英国各大媒体的版面。

今天(2019年6月19日),美国亿万富豪、黑石集团创始人史蒂芬·施瓦茨曼宣布向牛津大学捐赠1.5亿英镑,用于成立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人文中心,其中包括一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学院。

牛津大学称,这是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该校接受的最大单笔捐款。

黑石老板表示,他之所以向牛津捐款,是因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下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大部分政府都没有准备好应对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依赖于牛津这类伟大的学校应对这一问题。 ”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政治上,牛津都是英国当之无愧的王者。

英国首相牛津产

一本英国经典政治教课书曾总结过首相特征:白人,男性(撒切尔夫人和特雷莎·梅打破过惯例),四十岁以上,伊顿公学加牛津大学。这个刻板印象至今没有完全被打破,这也暗合不列颠从来没有鼓吹过“英国梦”的孤岛情调,这里只有很现实的阶层与背景

很有意思,最开始的十名英国首相候选人中,七名毕业于牛津,且都是男性,另有一位男性是巴基斯坦裔的贾维德,他没进过牛津,另外两位是女性,也没有进过牛津。

到汉考克退选、拉布出局后,剩下的5名候选人,变成了4位牛津毕业生,外加非牛津的贾维德,全部是男性。

那么,英国政坛有没有剑桥帮?

有。剑桥帮在哪里?在英国上议院里养老。

剑桥帮曾活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撒切尔夫人和梅杰时代曾经发挥巨大作用。目前在保守党内部还在任职且活跃的是克拉克,他是热情的留欧派,与眼下如火如荼的党内脱欧潮流不符。

保守党议员克拉克是热情的留欧派,2018年1月25日,克拉克在论述欧盟的优点

在保守党内部,最后的剑桥帮党魁是霍华德。

2003年霍华德当选党魁,在他任内,保守党终于从新工党的压制出拼出一片天地,2005年大选,当时英国议会总席位是646席,霍华德领导保守党将总议员人数从165个席位扩大到198席,将新工党在议会内的优势从238席压缩到157席,这无疑是对于布莱尔的新工党是一个重创。

当年笔者刚来英国,对于2005年的选举记忆犹新,BBC在不停强调保守党取得突破,当时对英国了解不深,不解这政治斗争的寸土之争激烈,更无法体会这气氛。唯一感受就是英国选举相当硬气,霍华德虽然领导保守党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没有胜选,也就走人了。

保守党最后的“剑桥帮”党魁霍华德

当初还有一人令人印象深刻,就是自民党党魁肯尼迪,领导自民党拿下62个席位,多出了11个席位。可惜他是一代英豪,因为酗酒,被党内异己夺了权,从此一蹶不振,2015年英年早逝,年仅55岁,令人唏嘘不已。

笔者印象当中自民党对这位曾经领袖并没有多少祭奠,相反工党和保守党多有赞誉,让人不胜感慨。笔者对于自民党的政治胸怀和视野大打折扣。今日自民党在西敏寺仅剩12个席位,党内代际青黄不接,老人政治弥漫,实在是咎由自取。

2015年自民党前党魁肯尼迪突然去世,震惊英国政坛

今年地方选举,虽然凭借民众对脱欧进程不满,靠对两大党抗议性投票,自民党拿下了诸多地方议员席位,但是到了大选阶段,应该还是后劲不足,毕竟选一名西敏寺的国会议员,比选一个街道干部一样的地方议员,选民的思量会谨慎和周全很多。

霍华德对于今日英国政治议题影响还有一点:对移民问题的关注。移民议题在2010年大爆发,霍华德当年鼓吹之力功不可没。有趣的是,他其实是移民第二代,父母来自罗马尼亚。霍华德对卡梅伦有知遇之恩,他把卡梅伦和奥斯本引入到影子内阁,在党魁选举之后,也是亲手把党魁大权移交给卡梅伦。

另外一位与霍华德有渊源的就是今天的鲍里斯。2004年,鲍里斯时任影子文化大臣,身陷婚外恋绯闻,却公开否认,对霍华德信誓旦旦,没这回事儿,最后被媒体曝光之后,霍华德建议鲍里斯辞职,结果鲍里斯不买账,最后霍华德一怒之下,将他开除出影子内阁,这是鲍里斯政治生涯中第一个大挫败。

曾经沧海难为水,一个剑桥和三个牛津渊源不浅

过去这十年,英国首相位置基本上被牛津人所垄断,从工党布莱尔(牛津大学,1975年就读本科),中间布朗(爱丁堡大学)短暂在位,之后卡梅伦(1985年就读本科),梅(1974年就读本科),到目前的党魁热门候选人都是牛津大学本科。

牛津帮再入唐宁街?

从2010年开始,牛津帮已经垄断了近10年的英国首相之位,从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专业的大卫·卡梅伦,到地理系的特蕾莎·梅,再到近来呼声最高的古典学毕业生鲍里斯·约翰逊。

唐宁街刮起牛津风

按照目前态势,鲍里斯出任首相的概率很稳。党魁选举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保守党议员投票,目前有313名议员,之后进入第二阶段,保守党党员投票,目前注册的保守党党员约有16万人。

第一阶段投票是最终确定最后两名得票最多的候选人,然后交给党员投票决定。这就意味着,正常情况下最后一轮议员投票,很可能在三名候选人中确定两名,那么在概率上也就是说313张选票,超过了104张票,就可以确保是至少是第二名。

那么,鲍里斯第一轮投票就拿到了114张票,只要在以后投票中,不出现跳票情况,他肯定是最后两名候选人之一。

根据笔者了解,鲍里斯在基层党员中颇受欢迎,如果交给党员投票二选一的话,他应该可以大比例胜出。这个受欢迎的迹象在去年保守党年会时候已经有所显露,当时给他鼓掌喝彩充满了年轻人的声音。


有什么会成为阻挡鲍里斯当选的障碍呢?这次鲍里斯基本上进退有据,懂得藏拙。

此次党魁选举,毒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政治是一个特殊行业,有道德洁癖的人应该主动让避,否则害人害己。

在英国,如果深究毒品议题的政治杀伤力的话,除了被抓现行,一般问题都不大。

首先怎么定义毒品?如果把香烟、酒精,甚至糖这些上瘾的东西,都定义为毒品,那么全世界没几个好人。

其次,是使用程度。戈夫吸食可卡因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但大麻在英国,包括在几个主要西方国家,是不是毒品还存在争议,要不要开禁也是重大问题。

要知道,很多英国私校都出现过学生吸食甚至买卖大麻的事件,前首相卡梅伦在伊顿时候,曾经涉嫌参与大麻吸食,差点被开除。

其他人凑热闹表态的,无非是政治虚伪。对于毒品表态,本质上同硬着头皮参选是一样的。

选举最终目的是确定党魁。但是对于参选者来说,意义和目的各有不同。可以通过参选,来提高知名度,败后可以自诩参选过党魁选举。也有是提高身价,让履历更绚丽,这个有助于在下届政府中谋到一个好位置,提前和民众见面,第一轮投票后宣布退选并支持鲍里斯的汉考克就是典型。

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在近期宣布退选并改为支持鲍里斯

想当英国首相,最终还是要比一下候选人的政纲。如今脱欧已经成为共识。候选人还纠结于说不脱,甚至说脱不了,那就是“自杀”,脑子清楚的,应该定位于未来大选的政策辩论

目前看来,戈夫的商业税改革和鲍里斯主张的收入税改政策,是非常明智的举措。

简单地说,鲍里斯主张将征收40%的税基从目前的5万英镑升到8万英镑。这个提议将是直击保守党核心支持者,他们就是这个收入上下浮动的人人群,从5万到8万镑,一年至少可以帮每个人省两千镑,这够三口之家一次舒舒服服的欧洲假日。这个好处也在未来大选中将会让大量中间选民心动。

鲍里斯税改政策受欢迎,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在英国,5万镑年收入以上选民是过了温饱又温和的良民,对留或脱犹豫不决,倾向于留,世界、国际化、欧洲旅游、情怀啊,但是一减税,就转舵了。其实他们知道脱不脱都一样,就是抹不下脸,现在减税就好了。

这就是毛主席说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吧。

本文作者:曾飚,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直新闻”,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原创不易,欢迎打赏作者。

欢迎关注英伦投资客

服务于对英国有兴趣且能独立思考的读者

只推有价值的讯息和干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