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海蘭珠爲皇太極生下皇子的同時,布木布泰再次懷孕了。皇太極時,同漠南蒙古聯姻共41次,其中同科爾沁部聯姻竟佔18次之多。

爲了給愛新覺羅皇族生個有蒙古血統的男孩,姑侄女三人前赴後繼

中國的政治聯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當出現了部落和國家等社會組織之後,婚姻就成了一種政治籌碼。從部族的通婚,到國家統治者之間的“聯姻”,都是試圖通過婚姻來達到政治目的。直到今天,婚姻仍然是被富豪家庭用於結盟和理順財產繼承關係的手段。

從努爾哈赤創建大清朝基業開始,就非常重視滿蒙聯姻,清朝皇族與漠南的蒙古族,保持了近三個世紀的通婚,建立了世代姻親關係。也正是這種姻親關係,對中國北方這兩大民族的長期和好、對清廷統轄與治理邊疆蒙古地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滿蒙聯姻是清朝對蒙古:"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分封以制其力","崇釋以制其生"三大國策之一

可以說,清朝建立初年,滿蒙通婚是八旗軍隊可以攻略中原的最強後援保證。通婚久了,甚至將蒙古人也編入自己的軍隊,便有了蒙八旗。

據史料統計,努爾哈赤時,同漠南蒙古聯姻共39次,其中同科爾沁部聯姻竟佔1次;皇太極時,同漠南蒙古聯姻共41次,其中同科爾沁部聯姻竟佔18次之多。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努爾哈赤爲心愛的第八子皇太極定了一門親事。親家是蒙古科爾沁部大領主莽古思,科爾沁部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圖哈撒爾的後裔爲領主的部落集團。莽古思膝下有一個女兒名叫哲哲,剛滿16歲,是草原上有名的大美女,儘管那個時代媒體傳播不發達,但是口口相傳,人們都知道了哲哲的大名。 大婚當天,新郎皇太極率部下從赫圖阿拉城(遼寧新賓縣)出發,北行三百餘里到達輝發部的扈爾奇山城(今吉林省輝南縣境內)。在這裏,他殺牛宰羊,以最隆重的儀式迎接從科爾沁草原遠道而來的新娘。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出現時,身着盛裝的哲哲走在隊伍的中間,她那絕倫的美貌,一下子就攫住了皇太極的心。皇太極卓然不凡的風度也使哲哲一見鍾情,真是天造的一對,地設的一雙。這對小夫妻婚後十分恩愛,但哲哲卻一直沒能懷孕。這可急壞了她的孃家人。科爾沁部是最早歸順後金政權的蒙古部落之一,努爾哈赤爲了表示對其尊重,同時也是爲了穩定他們的心,一直與其保持密切的聯姻關係。在哲哲嫁來之前,科爾沁部已經送了兩位蒙古女子給努爾哈赤,但她們侍奉努爾哈赤多年,始終沒有生育。於是,他們決定改變策略,改送蒙古女子給努爾哈赤器重的兒子,希望這次能夠轉運,早日爲愛新覺羅氏生下帶有蒙古血統的王子。然而,天依舊不遂人願,身背家族希望的哲哲,別說兒子,連一個女兒都沒生出來。轉眼,哲哲已經嫁給皇太極十一年了。這十一年,雖說皇太極從未嫌棄過她,但她心裏一直對孃家人充滿愧疚。終於,她做出決定,讓科爾沁再送一個年輕的女子過來,這個女子是哲哲孃家的侄女。 侄女嫁給姑父,輩分有點亂,但在滿蒙風俗裏,也不叫回事,哲哲願意與其他女子分享丈夫,科爾沁部當然不會拒絕。最後,經過甄選,他們決定送莽古思的親孫女,也就是哲哲的親侄女布木布泰過來(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布木布泰當時才13歲,聰慧伶俐,甚得家人喜歡。此次遠嫁,她的父母很是捨不得,但考慮到整個家族的利益,還是忍着眼淚爲她穿上了嫁衣。 後金天命十年(1625),布木布泰在哥哥的護送下來到後金都城盛京。姑父,也就是她未來的夫君,皇太極早已在城外恭候多時。她的公公努爾哈赤也親率後宮諸妃和王公大臣出城十里前來迎接。後金給了這個從科爾沁來的小格格最高的接待禮儀,布木布泰年紀雖小,也明白自己的重任所在。布木布泰的到來很快地打破了科爾沁女子不能生養的怪現象。就在她嫁來當年,哲哲竟然也懷孕了,雖說後來只是生下一個女兒,但畢竟開了一個好頭。姑侄二人一下子覺得壓力減少了很多。然而,老天爺好像是有意在折磨來自科爾沁的美麗女子。她們先是不能生下孩子,如今可以生了,接二連三生出的都是女孩。哲哲和布木布泰從天命十年(1625)到天聰八年(1634)一共爲皇太極添了五個女兒(哲哲三個,布木布泰兩個)。姑侄二人對此是欲哭無淚。 但她們沒有時間去過多感慨自己的境遇。因爲就在她們頻頻爲皇太極生下女兒的時候,天命十一年(1626),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做了後金的大汗。如此一來,生下帶有蒙古血統的皇子的任務就更加緊迫了。

哲哲和侄女布木布泰商量後,再次向孃家人求助。

科爾沁部這次爲皇太極送來的是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姑侄女三人開始共伺一人。海蘭珠當時已經26歲,已經過了含苞欲放的花季少女年紀,但豐滿婀娜,浪漫多情。皇太極對其一見傾心,產生了他之前從未有過的強烈感情。 海蘭珠雖不及哲哲端莊,也不及布木布泰聰慧,但她風情萬種,更得皇太極歡心。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改國號稱帝,封賞後宮時,未曾生下一兒半女的海蘭珠被皇太極封爲宸妃,位居東宮,地位僅次於她的姑姑,皇后哲哲,而早幾年嫁給皇太極的布木布泰則被封爲莊妃,位列西宮,地位比海蘭珠低。 皇太極對哲哲一向敬重,對布木布泰欣賞多過寵愛,對海蘭珠則是一種拋卻了其他成分的純粹的男女之情。海蘭珠入宮以後,深受皇太極喜愛。兩人情投意合,幾乎形影不離。皇太極特賜其宮室名爲“關雎宮”,此名取之於《詩經·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表明了皇太極對她纏綿深厚的愛情。 崇德二年(1637)七月,海蘭珠爲皇太極生下一子,即皇八子。皇八子的誕生讓皇太極欣喜若狂,他立即下令擇吉日在大政殿舉行隆重的慶典儀式,除宴飲賓客,演出百戲外,還要大赦天下,爲小皇子積德祈福。皇太極在其赦令中稱“今蒙天眷,關雎宮宸妃誕育皇嗣”。皇太極把這個剛來到人世間的嬰兒稱爲“皇嗣”,也代表着他有意立這個剛剛出生的孩子爲皇太子。慶典舉行那天,八方朝賀,賓客如雲,連朝鮮國王也送來賀表和禮物。一時間,盛京(今瀋陽)城內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皇太極心中喜悅,接連在宮內大擺筵席,款待八方來客。 天有不測風雲。崇德三年(1638)正月,被皇太極寄予重望的皇八子因患天花夭折,連名字都未來得及起。海蘭珠無法承受痛失愛子的打擊,終日以淚洗面,不久就身染重病,很快就去世了。皇太極爲海蘭珠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諡號爲“敏惠恭和元妃”。他還親自撰寫祭文,內容情深義重。海蘭珠死時才33歲,雖然她和皇太極的婚姻生活只有短短的7年,但她贏得了這位鐵血君王最深的愛戀。 海蘭珠好不容易生下的皇子夭折了,這對科爾沁部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以至於遭受這樣的磨難。如今,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布木布泰腹中的胎兒了。 就在海蘭珠爲皇太極生下皇子的同時,布木布泰再次懷孕了。這一胎,無論是整個家族,還是布木布泰本人,都盼望能是一個皇子。然而,海蘭珠的孩子意外夭折,使得布木布泰這一單純的期望頓時沉重起來。布木布泰不斷向天祈禱着。崇德三年(1638)正月三十日,孩子出生了,是一個漂亮的男孩。哲哲、布木布泰和整個科爾沁部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皇太極也非常高興,給孩子取名“福臨”(他就是順治皇帝),名字裏包含的深意不言而喻。 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在他之上,雖有八位兄長,但這八人要麼早已夭折,要麼是庶妃所生,地位低下。所以,福臨是皇太極實際意義上的嫡長子。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極駕崩。因爲他生前未來得及指定繼承人,在他死後,他的皇弟多爾袞和長子豪格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多爾袞雖手握兩白旗,又拉到正紅旗、正藍旗部分宗室暗助,但遭到實力強大的兩黃旗的強烈反對;豪格雖得兩黃旗支持,但他不是嫡出,出身低微,實在難讓其他各旗旗主心服。兩相對峙下,多爾袞就提出一箇中立之策,即由皇九子(實際的嫡長子)福臨繼位,他與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輔政,待幼主成年後歸政。

多爾袞的這一建議,得到了雙方的認可。布木布泰和哲哲聽說後,自然是十分高興。八月二十六日,年僅6歲的福臨在激烈的皇位之爭中意外勝出,登上帝位,即順治帝。 順治帝雖然年幼,但在布木布泰和哲哲的調教下,顯得知情達理,異常果敢。他登基的那天,恰逢天氣酷寒,侍臣想進貂裘衣,但被他拒絕了,他心裏想,窩在貂裘裏,不像個皇帝的樣子。儘管天氣寒冷,順治挺着腰板,精氣神十足。其乳母考慮他年幼,想一同乘坐輦車,以方便照顧,順治帝也拒絕了,並以堅毅地口吻告訴她:“這輛車只有皇上可以乘坐,你不能坐。”

順治帝即位後,立即尊布木布泰和哲哲爲皇太后。這兩個來自科爾沁的女子,不僅圓滿完成了爲愛新覺羅氏生下帶有蒙古血統的皇子的任務,還順利地將這個孩子送上九五尊位。而福臨的即位,也爲這場姑侄三人同侍一夫的傳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