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晚清五四啓蒙運動以現代批判傳統的歐化思潮之外,另有一些思想明敏的啓蒙學者,對現代性與傳統進行辯證批判,如章太炎以佛莊批判進步主義的俱分進化論,魯迅以精神個人主義矯正現代歐洲大衆社會與物質主義的“立人”主張,杜亞泉對東西文化的辯證思考,歐戰後梁啓超對進化論、科學主義、物質主義的反思,梁漱溟對中西印文化的探索,吳宓以人文主義批判物質主義,張申府之“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新啓蒙”主張,馮友蘭之“舊邦新命”的中國現代化論,賀麟的“儒化的現代化”主張,李長之反思五四的“中國文藝復興”論,構成了一幅“新啓蒙”的思想圖景。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爲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

長安街讀書會

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第20190606期

No.1

《初心一葉:黨史中的人與事》

本書力求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用黨的歷史故事講述黨的道理,用共產黨人的故事講述黨的精神。每個故事僅有千八百字,但真實準確,感人至深。更爲重要的是,作者們並沒有滿足於講好故事,每篇文章末尾,都有精練的文字照應現實,揭示故事背後的深刻道理。因而,一篇篇小故事,折射出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信仰,捨生忘死,前仆後繼,爲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懈奮鬥的崇高品質;闡釋的是近百年前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小小紅船,爲什麼能一路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破浪前行,成爲如今這艘行穩致遠的歷史巨輪。

本書既可作爲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生動教材,也符合廣大青少年喜聽故事、快速瀏覽的閱讀習慣。

No.2

本書收入作者論文12篇,針對當今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內容。其一是世界格局與國際體系,重點討論冷戰後世界的力量對比與變化,國際體系的延續與變化,國際體系中大國行爲及其對世界秩序的影響。其二是治理。在全球層面,主要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態勢,尤其是近年來全球治理遇到的重大挑戰;在地區層面,通過對歐洲和東亞地區合作的比較研究,提出多元地區治理模式的觀點。其三是中國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中的作用,主要討論中國作爲維護者、建設者和引領者參與國際體系變革實踐。

No.3

《人生卷首語》

本書內容分爲三輯,主題一以貫之:如何做人、做好人,如何做事、做好事,如何做官、做好官。全書上能頂天、下能立地,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文字生動流暢、易讀易懂,內容針對性強,具有極強的政治意識和問題意識。對於幹部學習而言,已病者可治,未病者可防,嚴於律己者可立更高標杆。

No.4

《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本書起自鴉片戰爭,止於北伐戰爭,將這近百年來中國的政治變化分爲三個段落:首先一段落爲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這是列強入侵、新思想醞釀的時代;第二個段落爲戊戌維新到辛亥革命,這是革命勢力不斷發展、滿清王朝最終覆滅的時代;第三個段落爲民國成立到北伐戰爭,這是革命勢力與清殘餘的軍閥勢力鬥爭的時代。作者不僅詳細闡述了近百年中國政治演進的過程及影響,而且從思想文化的角度,進行了深層解讀與審視。可謂一部中國近代政治通史。

No.5

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除了學生愛國運動,更以“新文化運動”揭開了現代中國思想變革的序幕。在五四百年之際,重新思考新文化運動以及同一時期“舊文化”的跌宕起伏,便成爲我們重建當前思想文化認同的重要資源。本書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了中國傳統學術在新文化運動衝擊下的際遇,揭示了所謂“舊文化”暨傳統經學在近代的轉折過程,呈現出不同於西式“新文化”敘事的另一種聲音,揭示了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的若干面相和傳統士人的精神傳統,爲傳統文化如何煥發生機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更多精彩請點擊

No.6

《黨性是什麼》

黨性到底是一個抽象的理論概念還是具有豐富的歷史、現實內涵?在新的歷史時期和當下,如何正確地理解黨性和堅持黨性?這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歷史和現實畫面,深入淺出地闡述黨性的由來與內涵,探討人性、個性、階級性、人民性等與黨性相關範疇,探索在新的形勢下該怎樣堅持黨性和人民性,該怎樣與時俱進地加強黨性修養與黨性錘鍊。本書力求將黨性理論講徹底,講透徹,深入人心,是一本關於黨性理論的優秀通俗理論讀物。

No.7

啓蒙是“祛魅”的思想革命,新啓蒙則是祛“啓蒙”之“理性”之魅的再啓蒙。中國新啓蒙之“新”,在於既追尋現代性而批判傳統,又對西方現代性進行審思批判。在晚清五四啓蒙運動以現代批判傳統的歐化思潮之外,另有一些思想明敏的啓蒙學者,對現代性與傳統進行辯證批判,如章太炎以佛莊批判進步主義的俱分進化論,魯迅以精神個人主義矯正現代歐洲大衆社會與物質主義的“立人”主張,杜亞泉對東西文化的辯證思考,歐戰後梁啓超對進化論、科學主義、物質主義的反思,梁漱溟對中西印文化的探索,吳宓以人文主義批判物質主義,張申府之“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新啓蒙”主張,馮友蘭之“舊邦新命”的中國現代化論,賀麟的“儒化的現代化”主張,李長之反思五四的“中國文藝復興”論,構成了一幅“新啓蒙”的思想圖景。這些被五四啓蒙運動的巨大光環所遮蔽的富有深刻洞見的“新啓蒙”思想,給我們留下了探索中國現代化與文化轉型的珍貴思想遺產。

No.8

針對21世紀複雜的情報分析和國家安全問題,任何單一作者都不易做出權威且全面的論述。本書彙集美國情報界24位專家的研究精華,深度闡釋情報分析的20個核心議題,把脈美國情報界的得與失,開具新形勢下做好情報工作的良方。各撰稿者代表了美國情報分析界的“超強大腦”,他們將情報一線和學術研究的經驗結合起來,可謂是“象牙塔遇見詹姆斯·邦德”;所選的議題既有針對性,又存在內在關聯;既觀點獨特,又相互呼應、連點成線。本書乃美國情報分析經典之作,不但能指導國家安全從業者學習參考,也可協助相關學者研究借鑑。

No.9

《小文65》

精心收錄馬未都近15年來所寫的序和跋,內容廣泛涉及收藏、文化、藝術、建築、文學、社會等方方面面,號稱“上下五千年,詩書禮樂經”,“一冊在手,勝讀百科”。每篇序跋小文雖然多控制在千字以內,但寥寥數語,卻往往可點明全書精髓,見解獨到,足見一位博採衆長的文化大家的學識和功力。讀序可以事半功倍,品味書中奧祕,當從序始。本書可謂用小短文解讀大部頭,以一本書通覽65本書。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特別加入了視頻二維碼,掃碼即可觀看馬未都親口講述寫作這些小文背後的故事。

No.10

1632年8月10日,5名身着黑袍的男子聚集在昏暗的羅馬宮殿裏,就一個看似簡單的命題進行討論: 一條連續的線由不同的、無窮小的部分組成。教士們大筆一揮,嚴令禁止無窮小的傳播,宣佈永遠不許傳授或提及無窮小概念。他們認爲,它是危險和顛覆性的,是對當時信仰的極大威脅,即世界井然有序,由嚴格和不變的規則所統治約束。如果無窮小被接受,他們擔心,整個世界將陷入混亂。

在本書中,享有盛譽的歷史學家阿米爾·亞歷山大披露了教士裁決背後的深層原因,並揭示了無窮小和不可分量學說是如何持續存在,併成爲微積分和大多數現代數學與技術的基石的這段歷史。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教士們的觀點。歐洲各地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都將“無窮小”視爲科學進步、思想多元的關鍵。正如亞歷山大所揭示的,不久,這兩個陣營就展開了一場戰爭,即歐洲的等級和秩序與多元化和變革間的鬥爭。

從德國的帝國城市到薩里的青山,從羅馬的教皇宮殿到倫敦皇家學會的大廳,亞歷山大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數學概念上的分歧是如何演變成一場天地之爭的精彩對決。

這場數學大戰,主戰場有兩個:一個在意大利,正反兩方分別是教會和伽利略及其門徒;另一個在英國,主要在托馬斯·霍布斯和約翰·沃利斯之間展開。在意大利,無窮小的失敗標誌着這片土地作爲歐洲文化中心統治地位的結束;在英國,無窮小的勝利幫助這個島國走上了一條光明之路,使其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國家,也促成了我們這個現代世界的誕生。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衆平臺: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黃澱一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爲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爲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蔘與的氛圍,共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