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若出现以下“均线卖出信号”,操盘手从不轻易透露,学会方可少走十年弯路!

均线卖出的几种信号:

一、均线空头排列的卖点

卖点解析:

1、当均线按短期、中期和长期向上依次排列向上运行,称为空头排列,表示市场处于下跌趋势中。股价在均线下方运行。

2、在均线空头排列中,所有的卖出信号都可以认为是可靠的。

3、股价靠近中长期均线可视为卖出信号,一旦出现金叉则考虑买进。

4、当短期或长期均线靠近更长期的均线折回向下是卖出信号。

实例:黄山旅游(600054)2007.12.19-2008.09.16,股价下破单根移动平均线示意图,显示的是股价上涨中的一次大幅度调整和上涨趋势到下跌趋势的转换过程。股价回试均线的过程中,点5、6处股价都没能够有效突破均线,证明均线的压力有效,点5、6处构成了平头顶部形态,增强了看跌预期。点7处股价同时遭受了均线和平头顶部形态的压力,点8处是最后的试探,也是最后的逃命机会。

二、远离移动平均线卖出

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或者是站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出现突然连续大涨的行情,股价开始远离移动平均线,此时乖离过大,追涨的投资者开始慢慢减少,这时股价会形成一个高点,有可能短期见顶信号,后期可能会回调下行,此时就是一个卖出信号。

三、60日均线向下趋势卖出

60日生命线向下趋势,每次股价回调60日生命线就是卖出的机会,每次上攻生命线的点位都在降低,只会越套越深。股价经过一波拉升后,前提一旦60日生命线横盘或者有向下的趋势,一旦5日线下穿60日线,反弹果断卖出。

四、跌破30日均线卖出

①若放出巨量后股价一次跌破5日、10日、30日均线,形成空头排列应及时减仓、退出。

②如果放出巨量后K线跌破30日均线后短期不能恢复,预示下跌将加速,应退出操作。

五、遇压无法突破均线卖出

股价跌破移动平均线之下,随后开始向移动平均线靠近,试图突破移动平均线,但是遇压无法突破,出现这样的形态时,股价有可能会二次回落,此时也是一个卖出信号。

笔者投资感悟:

指望每天或每星期都投机的人,不会获得成功;你允许你自己进入交易的次数,一年只能有几次,可能只有四五次。在交易之前,要等待,要耐心地等待,直到尽可能多的因素都对你有利的时候,再进行交易。耐心可以使你赚到钱。在市场呈现胶着状态的时候,股票的价格实际上就停滞的,不要预测或估计市场将在什么时候朝找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很危险的。你必须等待市场或股票出现突破。不要估计!等着市场来证实!不要跟报价单争论。现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国王。(现金为王,持有现金者为主动。)“往往是那些持币观望,等到恰当时机进行交易的人才能赚到大钱。耐心,耐心,再耐心——不是速度——才是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精明的投机者把握好这一点的话,时间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掌握恰当的时机进入市场,时间不是金钱,因为有时候,尽管你早早进入了市场,却不能赚到钱——时间就是时间,而资金就是资金,更经常的请开始,资金再等到恰当的时候进入市场才能赚到钱——耐心,耐心,再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千万不要着急。

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一个共同弱点的诱惑:每次出牌都想赢,我们当然愿意每一手牌都赢。这正是我们大家都有的人类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他是投资者和投机者最大的敌人,如果不加防范,它将最终导致投机的溃败!有的时候,人们应该投机;同样肯定的是,有的时候,人们不应该投机。优秀的投机家们总是在等待,总是有耐心,等待着市场证实他们的判断。没有市场的证实,不要预测,也不要采取行动。有很多次,我和其他许多投机者一样,没有耐心等待肯定要发生的事情。我想每时每刻都能赚到利润。我是人,也屈从于人的弱点。和所有的投机者一样,我也没有了耐心,失去了正确的判断。颠倒了它们的位置--在该感到害怕的时候却充满希望,在该充满希望的时候却感到恐惧。

让我重复一遍,在一个趋势真的出现时,肯定会同期出现一些时机,而且我坚信,任何具有投机天赋且具有耐性的人,都能够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方法当作自己的原则,这种原则可以让他在最初入市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真正的趋势不会在它们开始那天就结束,完成一次真正的趋势是需要时间的。请记住,股票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不会低到不能开始卖出。但是在第一笔交易后,除非第一笔出现利润,否则别做第二笔。要等待和观察。这就是你解盘能力发挥作用的时候,让你能够判定开始的正确时机。很多事情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在完全正确的时机开始。我花了很多年才了解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一点也花了我好几十万美元。

总之,股市不仅是靠技术赚钱,靠心态和股市的规律,股市要学习的东西超过了大学,但是什么都不懂的人,都靠简单的规律就可以制胜,所以炒股也不需要什么文化,炒股要有自己的方法,不管什么方法,必须要有方法。没有风险控制能力、盲目进入股市很可能就踏上了淘金者的不归路。激进者被埋在山脚、跟风缺乏逆向思维者甩下山腰、贪婪疯狂者死在山顶。从亏损中得出的经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