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手一抖刷出來一條消息。

李詠妻子哈文發博:2018年10月25日,李詠去世

誰敢相信這是真的:

在我心目中,他不是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而是個聖誕老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條錦鯉。

每場《幸運52》,他要送出好幾十塊手錶,兩份千元的安慰獎,千元上下的幸運觀衆獎,各種猜價格的商品,還有一份超級大獎。

他一個拳頭砸下去,一臺相機送出去了,再反手一張卡片飛出去,世界上就多了一個擁有鋼琴的年輕人。

“誰都會有機會”,《幸運52》的口號

他是我們童年快樂的一個原因。

所以此時此刻,有那麼多人回頭去看畫質渣渣的《幸運52》,送他一程:

當年,央視開閉門會議,卻在他面前,爲他的風格,爭得不可開交。

前央視副臺長說:

像李詠這樣的主持人,堅決要“槍斃”,他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價值觀?錢?幸運?機會?投機?

前央視總編室主任則說:

你徹底錯了,這樣的主持人,我們非但不能“槍斃”,還要堅決保護,堅決支持!

那個時候,可沒有這樣坦蕩的表情包

李詠有種魔力,叫現場觀衆成了人形的“跌宕起伏”,舞着義烏小商品質感的金箔紙拉花,振臂歡呼。

他們的屁股,都要跟座位鬧分手,哧溜兒躍起,吧唧又坐下。

得了獎後的喜悅,毫不遮掩

愛錢,愛走運,有啥好害臊的。

lucky 52

幸運52

1998

解毒指數:9/10

導演:哈文

類型:真人秀

主持:李詠

01、文化衫醜陋 但有獎品拿啊

每期《幸運52》,不過30-40分鐘,短平快。

每一期請三位選手,每人各穿着紅黃藍三色文化衫。

那個時候,大家穿着文化衫,也不覺得醜陋。

現場觀衆也穿着

觀衆和闖關成功的選手,身着同一顏色,就能得到一塊手錶。

這哪裏是文化衫,這是金縷玉衣。

闖關的方式也很簡單。

搶答二選一的問題,類似你畫我猜的根據描述猜詞組,聽歌搶答歌名……

比如,不要思考,快速回答,大熊貓的耳朵是黑的還是白的?

3

……

2

……

1

……

嘿嘿嘿對了嗎

這貨真價實是《幸運52》的一道題,而且選手情急之下,還答錯了。

答對一個得一個商標。幾輪下來,商標最多的,就能衝刺最後大獎。

還有猜價格,猜的最接近的,就把商品帶走。

每場,也會抽一位幸運觀衆上場,答對一道問題就能翻商標的牌子。

當年的商標牆,纔不是討人厭的植入廣告

當年的《幸運52》,被央視內部點名表揚:無需工作人員“領掌”,現場觀衆自發山呼海嘯。

李詠自己說:

說起中獎,我比得獎那位還高興。

別說他了,我坐在電視機前面,看着選手得獎都特別高興,像我自己得獎了一樣。

02、資本主義腐朽 但誰跟錢有仇啊

這謎一般的開心,和李詠發現“《幸運52》模式”時,很相像。

那是朋友請他配音的一個英國綜藝節目,叫《Go Bingo》,是個博彩遊戲。

節目裏,滿山滿谷的人,買票就能進演播室。

現場搖獎,隔着屏幕,都瀰漫着鈔票滿天飛的氣味。

咣嘰一聲,貨真價實的英鎊,就飛得滿演播室都是。

媽鴨資本主義就是浮誇

但是好像還蠻爽的?

反正李詠看傻了。

當時,李詠還在國際部,主持《天涯共此時》,他把樣片推薦給國際部,國際部不收,推薦給文藝中心,文藝中心不收。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出面購買了節目版權的,是中央二套。

但本來主持人也沒定李詠,海選了很多人,李詠的試鏡在其中。

央視的人和英國專家這麼介紹李詠:

是學主持的,他沒好好幹。

03、觀衆爭論不休 但庸人才不被非議

但這個主持人,也只能是“沒正形”的李詠。

阿憶這麼回憶李詠與《幸運52》:

事實上,李詠的機智和熱情在中央臺釋放已久,大家除了公認他愛“出風頭”和“搶戲”之外,沒有人認爲他可以獨立勝任像《幸運52》這樣的大型問題節目。
這期間,李詠也不是沒試過鏡,但決大多數人認爲他太過分了,因而不可造就。
他們要造就什麼呢?無非是造就一個順眼的提問機器。
對,“順眼的提問機器”,這就是試鏡評判者的預期標準。
於是,評判標準是平庸的,評判者也是平庸的,得到的結果也一定是平庸的。

阿憶

當年也不是沒人指責李詠。

他們嫌李詠的娛樂太低俗,太刻薄,時而拿夫妻生活插科打諢,時而懟選手不留情面。

但這恰恰是李詠深思熟慮的結果:

就是在褒獎與貶損之間,我找到感覺了。
我就是要當一個“備受爭議”的主持人。
什麼時候人們開始爲我展開爭議,爭得急赤白臉,形成若干陣營……一個字:好!
一個主持人沒有爭議,只能說明他沒個性,老少咸宜;
要麼就是他裝——見了小孩裝嫩,見了老人裝乖。

到後來,《幸運52》沒落甚而停播,也有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李詠終於還是淪爲了阿憶口中的“問題機器”。

李詠感到灰心,因爲節目組把他“挑事兒”、損人的內容,全刪了:

只保留了提問回答的部分,好像那纔是精華所在。

如今,隨便一個做過公號的,都會告訴你,人格化很重要。

但可惜當年,《幸運52》節目組,只有李詠這麼認爲。

04、今天聽來淺薄 但那年頭誰敢想啊

《幸運52》看起來,是特別簡單的一個益智節目。

但它掀起了一陣益智節目的風潮,此後卻無人出其右。

恰恰是因爲,沒有人像李詠那麼“過分”。

他“過分”在兩點,一是對獎品在“過分”追求,而是對娛樂“過分”追求。

人們都以爲,益智節目的關鍵,在於“益智”。

emmm……《行測》瞭解一下,益智醒腦

《幸運52》首先令人着迷的,是“天上掉餡餅”。

80、90年代的下海潮也沒多久,大家還都是偷偷摸摸掙錢,談錢是可恥的。

但你看《幸運52》,收禮物多開心啊。

每個獎品亮相,臺下都是一陣歡呼。

哪怕這個手鐲形狀成謎

當時,按法律規定,電視節目的獎品價值不能超過5000。節目組去爭取,把這個額度提到了8800。

而另一方面,是李詠完全沒有拿腔拿調、掉書袋裝逼的慾望。他甚至說,我這兒可不是傳播知識文化的陣地。

這在當時又是那麼政治不正確的一件事。但李詠就是希望節目“娛樂至死”。

這些要求,都是他自己提的:

第一,要有倒計時的聲音,製造緊張氣氛;
第二,要有音樂,節奏感強烈的那種;
第三,我挑動羣衆鬥羣衆,紅黃藍三色衣服,相互間打壓起鬨,支持同色服裝的選手。
用完的題卡,我就“啪啪”往外飛,砸誰是誰,受傷的有,索賠就要我一個簽名。

扔手卡在李詠後來的其他節目裏,依然是他的標誌動作

今時今日,無數的讀書、旅遊等文化類綜藝節目,打出的招牌,都是深度。

那是因爲此時此刻缺乏深。

但當年,缺乏的,恰恰是淺,恰恰是正視人性、正視真實的勇氣。

這個勇氣,李詠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