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虽然统治者入关后推行汉化,但为了保证满族血统的纯正,他们通常实行满汉不通婚,实际上是旗民不通婚。清朝历史上一共有27位皇后,但具有汉族血统的只有一人,她就是孝仪纯皇后,即大名鼎鼎的令妃。(注: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民族成分存有争议)

清朝唯一有汉族血统的皇后,被三次抬旗,生下大清天子,葬入帝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令妃的出身吧。

令妃魏氏的远祖名叫魏国贤,是明朝的一名千户,隶属耿仲明部。明末清初,耿仲明归降清朝,魏国贤便成为汉军旗下的一名统领。然而,由于后来魏氏一族触犯了逃人法,因此便罚入内务府包衣管领下,即通常所说的辛者库。

虽然魏氏一族犯过错误,但他们一家却始终在内务府担任官职,比如说魏氏的祖父武士宜曾做过内务府总管大臣,魏氏的父亲魏清泰则是内务府的管领。

清朝唯一有汉族血统的皇后,被三次抬旗,生下大清天子,葬入帝陵

大约在乾隆八年,内务府管领魏清泰的女儿魏氏通过宫女选秀进入皇宫,由此便开始了她传奇的一生。随后,在短短的两三年内,魏氏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变成乾隆后宫的令嫔,时间为乾隆十年。

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帝的原配孝贤皇后去世,随后魏氏便被晋升为令妃,开始跃居后宫上层行列。三年后(乾隆十六年),乾隆帝第一次给令妃魏氏抬旗,魏氏一族由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管领(辛者库)拨入内务府正黄旗包衣佐领下,由此,魏氏一家算是彻底摆脱了“贱籍”的标签。

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令妃在十年内给乾隆帝生下了六个儿女,而且还在那拉皇后失宠后晋升皇贵妃,执掌东西六宫,可以说是达到了人生巅峰。

清朝唯一有汉族血统的皇后,被三次抬旗,生下大清天子,葬入帝陵

乾隆三十八年,在立储问题上纠结了数十年的乾隆帝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在立储密旨上写下了皇十五子永琰的名字,永琰便是后来的嘉庆帝,生母即令妃魏氏。与此同时,乾隆帝第二次给令妃抬旗,将魏氏一族由内务府正黄旗包衣佐领拨入内务府镶黄旗包衣佐领。

关于令妃第三次抬旗的时间是有争议的,时间极有可能是乾隆四十年。乾隆四十年魏氏病逝于紫禁城,赐谥为令懿皇贵妃,乾隆帝再次为其抬旗,将魏氏一族由内务府镶黄旗包衣佐领抬入满洲镶黄旗,并将魏氏葬入了裕陵地宫。

其实,通过这次抬旗,明眼人应该看得出,乾隆帝选定的接班人就是令妃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

清朝唯一有汉族血统的皇后,被三次抬旗,生下大清天子,葬入帝陵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公开宣布了皇太子的人选,他就是令懿皇贵妃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与此同时,乾隆帝还将令懿皇贵妃魏氏追封为孝仪皇后,由此,魏氏便成为乾隆的第三位皇后。而且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具有汉族血统的皇后。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高宗实录》《清皇室四谱》《大清会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