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歐洲各地的銀行通過向小企業客戶收取過高的外匯服務費用,每年賺取數億歐元。

這項新研究是對傳統上不透明的外匯衍生品定價領域的首次數據驅動研究,併爲坊間證據提供了支持,即較小的企業客戶往往會爲防範匯率波動而支付更高的利率。

研究人員發現,在某些情況下,這一比例可能比規模更大、經驗更豐富的客戶高出25倍。

日內瓦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哈拉爾德·豪表示:“問題在於,交易商系統性地、持續地向沒有外匯交易專業知識的客戶收取過高的費用。”

該研究分析了50萬歐元/美元貨幣對的“遠期”衍生品合約,這些合約鎖定了未來要支付的匯率。這些交易是由200多家銀行和1萬多家客戶私下安排的,客戶範圍從大型跨國公司到小型進出口公司。

這相當於走進一家二手車經銷商,花5萬歐元買了一輛別人能以5000歐元買到的車

哈拉爾德·豪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調查結果十分明顯:由於歐元/美元合約定價存在歧視性,銀行平均每年多收6.38億歐元。大多數企業客戶爲大型企業僅支付2個基點的合同支付約50個基點,即0.5%。

豪表示:“這相當於走進一家二手車經銷商,花5萬歐元買了一輛其他人可以花5000歐元買到的車。”“價格歧視是系統性地針對不那麼成熟的市場參與者,即小型進出口公司。”

在2016年歐洲新規要求銀行及其交易對手向監管機構報告更多交易細節之前,衡量外匯交易商的服務價格一直很困難。本文基於新的數據,是2017年發表的初步研究結果的更新版本。

長期以來,銀行一直辯稱,它們的收費與客戶的個人需求和環境有關。但研究表明,合同期限在定價上幾乎沒有差別。相反,它發現,利率往往是由銀行對客戶在貨幣交易方面專長的看法決定的。

“(場外)交易商一直聲稱,合同定製……允許企業進行更多對沖,但中小企業面臨的巨大價格歧視表明,事實恰恰相反。

他指出,這些數據表明,許多小公司選擇冒險讓本幣兌美元升值,而不是支付購買保護措施的高昂成本。

在接受調查的1087家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只與一家銀行交易貨幣,平均支付的價格是從5家或5家以上交易商那裏獲得報價的公司的14倍。

最新的行業調查顯示,每日5.1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集中在10家最大的外匯交易商手中,它們總共佔據了65%的份額。英國《金融時報》上月報道稱,各銀行正抵制提高市場透明度的努力,辯稱有關其外匯合約成本的額外披露,對客戶沒有什麼實際價值。

“我們第一次可以爲不同的參與者衡量市場的質量。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情況看起來很糟糕。“現在,市場的不透明性更難捍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