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退市黃了。

還記得馬斯克“推特退市”那天,市場的反應之強烈,當天股價大漲11%,空頭們抱頭鼠竄。

具有典型工科思維的鋼鐵俠,跟華爾街那羣八面玲瓏,追求短期業績的精英們一向對不上眼。

“瞎BB什麼,一羣鑽到錢眼裏的老狐狸。”

他是個聰明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在他的“Master Plan”裏,他拿着大喇叭告訴全世界,特斯拉在幹啥。

Model 3,是一款劃時代的電動汽車,他擁有極致的駕駛體驗和超長的續航里程,以及低廉的售價。

它的對手,全是入門級豪車,而根據特斯拉的統計,Model 3的購買者原來的座駕前五名是:豐田普銳斯、寶馬3系、本田雅閣、思域、尼桑Leaf

2018年Q2,Model 3交付了18449輛,而光是7月,就銷售了16000輛,比寶馬2345系加起來都還要多。

作爲世界上單款銷量最高的電動車,隨着產能爬坡,由於規模效應和工業生產的學習曲線,他將進入質量更可靠、成本更低的正反饋循環,而這個循環會將他的對手,越甩越遠。

傳統汽車工業界的“諾基亞時刻”,開始了。

一個月前,特斯拉正式宣佈在上海建廠,建成後預計年產量可達50萬輛,其資金,將來自中國本地銀行的貸款。

“狼”終於來了,對於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今天要研究的目標,自然和特斯拉有關,去年5月,他正式成爲特斯拉的批量供應商。

除特斯拉外,今年以來還先後獲得上汽、沃爾沃、蔚來汽車、寧德時代、捷豹路虎、車和家、吉利、比亞迪、東風日產、CATL等十一家新能源廠商的訂單。

中鼎股份(000887),起立,接受股民的檢閱吧。

1

中鼎股份創建於1980年,前身爲寧國縣密封件廠,從一家資產不足2萬元的鄉鎮小廠開始起步。

主營產品爲密封件、特種橡膠製品。

2006年,通過借殼ST飛彩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爲國內密封件行業第一股。

2017年,位居全球汽車行業非輪胎橡膠件50強排行榜第18位。

等等,橡膠怎麼會與汽車精密零件製造掛上鉤呢?

你有所不知,橡膠具有良好的彈性、隔水隔氣、以及可塑性強等特點,除了輪胎之外,橡膠還可以用於汽車的轉向系統、動力系統、底盤系統、驅動系統、車身系統等系統的連接、密封、減震等方面(見下圖)。

據統計,每輛汽車需要的橡膠配件約100~200種,數量200~500個左右。

橡膠製品約佔汽車總成本的6%,全球每年消耗橡膠量的70%以上都用於汽車行業,其中60%用於輪胎,40%用於非輪胎橡膠製品。

但橡膠密封件製品這個賽道,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一方面,密封件品種衆多,不同車型間都有差異,另外,從原材料配方到模具再到加工成型的生產過程中人工工序較多,無法全部實現自動化。

多年以來,國內企業存在“小、零、散、亂”的局面, 只能在中低端的市場中惡性競爭。

高端的產品主要依靠進口,產業的核心技術一向被國外廠商所壟斷。

中鼎股份,本是一家地處安徽深山的公司,從國內一衆廠商中快速崛起,成爲行業龍頭。

近年來,更是頻頻獲得多家高端汽車廠商的核心供應商資格,從一家區域性的公司,躍升爲全球排名前列的領先企業。

問題就來了,能夠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中鼎成功的祕訣何在?

祕訣當然和發展戰略密不可分,如果非要用兩個字簡單來概括的話,那就是——“併購”

併購?!沒搞錯吧!

併購,不就是買買買嗎?這可是我大A股很多企業最善長玩弄的資本把戲了。

難道中鼎也是其俱樂部中的一員?

別激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讓我們接着細細考察。

2

中鼎爲什麼要併購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先回到中鼎所處的賽道中來。

在外人來看,或許這個行業很low,進入的壁壘並不高,只要掌握一定的工藝配方和模具製作,小作坊都可以起步。

然而,在高端密封件領域,卻有着很高的技術含量,這也是國內企業多年來一直無法逾越的坎。

作爲一家身處山溝,但卻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中鼎當然不甘心只在中低端市場和國內的企業撕殺,他想找到一片屬於他的藍海。

他的這片藍海,劍指中高端市場。

但要向高端市場轉型,技術成爲不得不面臨的一大難題,短期難以攻克。

中鼎將目光聚焦到了國外。

這個行業的核心技術一直被歐美的企業所壟斷,而做得最好的是在德國。

如何能夠彌補技術上的短板,實現產品結構由中低端向高端的轉型,在最短的時間內縮小與國外巨頭的差距呢?

併購,無疑是最快速,也是最方便的選擇了。

於是中鼎的併購轉型升級之路,在“金元外交”和“市場換技術”的兩大法寶下,開啓了序幕。

2008年,適逢國際金融危機之時,中鼎邁出了國際併購的第一步。

歷經10餘年的海外併購,中鼎形成了“降噪減振底盤系統”、“密封系統”、“冷卻系統”和“空氣懸掛及電機系統” 四大核心業務模塊,確立了行業內領先地位。

不僅實現了產品結構的技術升級,公司也由過去的橡膠密封件的單一零件生產商向部件商、乃至集成系統服務商的轉型,從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方向的拓展。

憑藉着併購和整合,中鼎也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和行業排名,自2011年入選 “全球非輪胎橡膠製品50強排行榜”起,排名逐年上升。

2014 年排名第36位,

2015年排名第29位,

2016 年排名第19位,

2017 年排名第18位。

3

2017年報數據顯示:中鼎有四項基本業務,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24.85%,23.05%,18.8%和12.94%,合計佔比爲79.64%,是主要收入來源。

下面我們就從這四大主營業務入手,簡要的回顧下中鼎的“併購”歷程。

1、降噪減振底盤系統

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會產生噪聲和振動。

車內的噪聲和振動主要來自發動機內部,另外,輪胎和地面摩擦也會向車內傳遞振動和噪聲。

隨着消費水平的提高,車內的舒適度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重視,而車內的靜謐與否,帶給用戶的舒適感受是最直觀的。

因此,減震降噪也越來越受汽車整車廠的重視。

降噪減震底盤系統則主要用於消除和降低車內的噪聲與振動,主要由動力總成懸置、底盤襯套、諧振塊等產品構成。

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中鼎減震一直深耕於汽車減振系統,在襯套類、發動機懸置類等產品上擁有多項專利。

2015年,併購德國WEGU後,使公司在減振降噪領域走在了全球同行業的前列。

德國 WEGU 是歐洲抗震降噪技術方面的主要領跑者之一,具備全方位的靜音降噪系統解決方案。

收購WEGU後,對公司的減震產品進行了升級,由原先的單一部件,升級爲提供一整套的懸掛系統,諧振塊。

打破了外資品牌對國內高端減震市場的壟斷,當然,單車的價值也大幅提高。

2、密封系統

汽車的密封系統分爲油封、軸承密封、密封條等產品。

中鼎目前僅涉及前兩項。

油封主要用於汽車發動機、變速箱、電機等部位,作用是防止漏油以及外部灰塵的侵入。

軸承密封則用於保留潤滑脂以及阻擋污染物等。

密封系統是公司的傳統業務,中鼎深耕中低端密封領域多年,有成熟的供應鏈和客戶。

近年來連續海外併購了美國Copper、Acushnet、德國KACO、法國Solyem等公司。

這一下使得中鼎擁有國際前三的密封技術,一舉進入高端密封件領域。

新能源汽車時代,中鼎也早早開始佈局研發,高性能新能源電機密封及電池模組密封系統已經開發配套成功。

目前,已形成了傳統車+新能源車的佈局,在密封系統領域的版圖內有新有舊的進行擴張。

3、冷卻系統

產品主要包括動力轉向管、內部冷卻水管、中冷器進氣管等。

中鼎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中鼎膠管,是國內自主品牌冷卻系統領域領先的企業。

2017年,中鼎收購德國TFH,該公司系全球排名前三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系統龍頭,其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系列產品每年保持約30%的增長。

主要客戶包括奔馳、寶馬、沃爾沃、歐寶、福特、通用、標緻雪鐵龍、奧迪等一線品牌。

這次收購,也讓中鼎拿到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系統領域的重要入場券。

4、空氣懸掛及電機系統業務

這是中鼎近年來新涉足的領域。

空氣懸掛是一種高端的懸掛系統,能兼具舒適性和穩定性的平衡。

產品主要包括空氣壓縮機、蓄壓器、控制單元、傳感器等。

與傳統的懸掛系統不同,空氣懸掛系統可以通過空氣彈簧的充氣量來調整懸掛的軟硬和高度,實時調整車輛的底盤高度。傳統的懸掛系統由於結構複雜、成本較高,主要配套高端車型。

隨着近年來技術的不斷進步,空氣懸掛系統成本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中級轎車、SUV把空氣懸掛列爲選配或標配。

2016年,中鼎併購德國AMK,開始邁入汽車空氣懸掛及電機系統領域,這也是進入汽車電子方向的起點。

AMK在空氣懸掛及車用電機領域年銷售額居全球第二,是空氣懸掛系統和電機系統的高端供應商。主要爲特斯拉、奔馳、寶馬、捷豹、路虎、沃爾沃等世界頂級主機生產商配套。

目前,中鼎在這些業務的國內市場爲零,未來,隨着AMK公司技術在國內落地,有望成爲中鼎的業務新增長點。

4

回顧中鼎的併購史,我們不難發現,過去十年他不僅是單純通過併購帶來體量增長。

實際上,支撐他併購的背後邏輯,是聚焦汽車特種橡膠產業。

他的四大板塊:減震、密封、冷卻、空氣懸掛系統,都是圍繞橡膠材料佈局汽車相關業務,並且跟隨汽車產業趨勢,佈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等。

目標和路徑,清晰可見。

在獲取先進技術的同時,實現向行業高端市場及新興領域的轉型,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中鼎的四大主營板塊,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10年7大併購,很明顯,中鼎的管理團隊對如何迎娶洋媳婦已駕輕就熟。

作爲“情場老司機”,整合併購資產更是中鼎最紮實的硬功夫,通過一系列整合操作,中鼎構建了一個連接中歐美的“軸心”,三地協同作戰的大平臺。

汽車零部件是一個平臺化管理的生意,整車廠會考察你是否具備全球配套、全球同步開發的能力。

軸心結構形成之後,拿單子就容易很多。

與一般企業併購不同,中鼎通過收購標的進行“反向投資”,着力達到“1+1>2”的效果。

海外被併購公司在國內開設工廠,中鼎並不管理,而是通過海外控股公司管理,減少層級提升效率。

一方面能有效降低海外併購的風險;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海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此外,相較於發達國家,國內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帶來技術加成本的疊加優勢。

自身的國內與國外業務毛利率對比上可以看出,國內的毛利率明顯高於國外業務。

資料來源: 公司年報

中鼎的毛利甚至高於行業排名第一的德國大陸。

中鼎的這套“軸心”結構,如果將其特徵提煉出來,是典型的:

“德國人出技術、手藝和管理,中國人搞銷售。”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這一點在中鼎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在併購的同時,中鼎還拿到了極爲優質的客戶資源。

中鼎的併購標的,其客戶均爲大型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主要覆蓋大衆、寶馬、奔馳、奧迪、路虎等整車製造商的中高端車型,客戶資源優勢明顯。

而在國內市場,伴隨着公司近40年的深耕和開拓,客戶幾乎涵蓋了國內所有整車企業(見下表)。

這家安徽小縣城企業,沒有性感的概念,也沒有花裏胡哨的噱頭,只有紮實的敲敲打打。

中鼎,雖身處深山,卻放眼世界。

讀到這裏,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爲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放眼觀美股 @今日話題 @沈潛 $中鼎股份(SZ00088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