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提起大唐,笔者总能想起一个仗剑独立的白衣仙人。这仙人自然是诗坛独尊的太白居士,都说李太白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见李白的才华。李唐活跃于中唐,正是大唐最为鼎盛的时代。时间回到原点,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打造了一个强盛的世界帝国——盛唐。大唐的存在,对中国意义颇重。

唐帝国建立后,长安的朝堂上汇聚了彼时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大唐君臣精诚合作,消灭了很多的割据势力。可是,局势稍定,自李渊为首的君臣还未多加庆祝,就被一件大事搅弄的君臣相疑、兄弟失和,给后世的唐皇子孙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说到这里,想必您已经了然,笔者今天要为您讲述的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前世今生。

“玄武门”惨剧的发生,是偶然,更是必然。既然要了解玄武门之变,我们自然不能忽视李渊在此中的力量。李渊,大唐开国皇帝,相较于其他朝代的创始者们,他可能是最被低估的人物了。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亲外甥,在国公位几十年,利用皇亲的身份积累了很多资本。大业十三年,天下群雄并起,李渊在太原起兵,和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一道开创了偌大的唐王朝。

在很多影视剧上,李建成常以一个善妒且心机颇深的伪君子形象示人,这固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笔者却总觉得有几分成王败寇的意味。大家都知道李建成擅长内政,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李建成还是一个颇有战功的武将。在真正的历史上,李渊起义初期,李建成就为父亲打了很多场仗,且都以胜利收场。甚至在李唐建立不久后,还曾领兵讨伐割据政权。

李渊之所以登基后封长子李建成为东宫太子,固然是因为李建成是他和窦皇后嫡长子的缘故,更多的确是对李建成统政能力的的信任。如若不然,生长在南北朝末期的李渊,如何敢把新建立的帝国传给李建成?

李建成之所以成为玄武门之变的失败方,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太过强大。李世民生性豪放,喜好结交朋友,因此很早就积累了属于自己的圈子。李渊如何不知道两位儿子的能力,但他身为大唐天子,就要为帝国着想。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前之所以竭力支持太子一方,不过是出于维护帝国稳定的需要。李渊自知李唐建国李世民功劳甚多,本以为准许李世民开府设衙已是古来难有的恩宠,足以慰藉争储无望的李世民。他哪曾想,人的野心岂是轻易能满足的?

李渊试图保全的天家亲情终以悲剧收场,统御帝国多年的他面对二子十三孙的尸骨时,内心该是何等凄凉。李世民杀兄上位,是终其一生难以抹掉的污点。但功过两论,平心而论,唐太宗文治武功,千古难逢对手,但垂暮之年的他,是否会想起玄武门惨死的兄弟、子侄?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