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付首鹏 通讯员 刘小江 耿彦君

新安县新闻中心供图

洛阳市新安县青要山镇田岭村,藏身桑树林的养殖大棚里一片静谧。9月12日,工人们正轻手轻脚地安放蚕蔟,并将结满茧的蚕蔟收走,村支书田文忠说:今年丰收在望,我们已经尝到了桑蚕养殖的甜头,村民们干劲可足了。

田岭村总人口10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5户。之前村里大多数农户靠种植烟叶、外出务工为生。为增加群众收入,经过前期不断的外出考察学习,他们发现引进桑蚕产业,但是村民不愿意改变种植习惯,这个“金点子”一直被搁置。

“群众有顾虑,支部、党员就要先行一步,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应!”田文忠决定自己牵头先行。

去年10月,他成立了洛阳康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500亩土地种植桑树,由公司提供技术、材料、土地、厂房等,招聘村民种植桑树、管理树林、喂养桑蚕等。截至目前,已带动该村100余户贫困户及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虽然是第一年,桑树还不成规模,但养蚕的效益已经显现。田文忠算了一笔账,目前一亩桑园年产桑叶2000至3000千克,可以养4张蚕卵,孵化后约12万条幼蚕,亩产蚕茧约190千克,按今年最低价格每公斤52元算,亩收入可达9000余元,将来效益会更高。

在桑蚕养殖大棚内,贫困户郭伟风正在忙碌着捡蚕蔟,她在公司里打工每个月可以赚1500元,丈夫也在桑树地里干活,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钱,家里土地流转每年可以拿到3000多元钱租金。“原本穷的叮当响,村里引进了好项目,现在我们一家人能赚到三份收入。”已经尝到桑产业发展带来甜头的她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蚕宝宝”生活的大棚外,一群村民正围在一起谋划着各家下步的发展计划。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效益明显,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开始积极了解桑蚕产业的情况。“大家可以入股合作分红;可以租赁经营大棚五五分成,或是金融扶贫模式,每户每年获得2000元分红,这么多的致富方式,大家还得头痛哪种方式参与经营赚得多吧?”听着支书充满信心的话,大家都开心地放声笑了起来。

其实,在田文忠心里还有一个甜蜜的计划,他准备围绕桑园和蚕茧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展林下经济养殖土鸡,开展桑葚采摘游,制作桑叶茶;另一方面,利用蚕丝制作蚕丝被等蚕丝制品。“田岭已经苦了好多年,我相信,桑蚕产业可以生态和经济双丰收,小小的蚕宝宝,一定能甜了田岭村!”

(首席编辑 徐驰 编辑 吕瑞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