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爲富強的國家,成爲世界的中心,長安、洛陽等城市一度成爲世界超級大城市,無比繁華和富麗。而中國的周邊的鄰國都紛紛依附中國,成爲中原皇朝的藩屬國,向中原皇帝納貢,受我們保護,如朝鮮、日本、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在清朝中後期,中國雖然飽受列強的欺凌,但瘦死駱駝比馬大,中國仍是一個地區大國,當時有人提出把朝鮮變爲中國的一個省,以抵抗日本的進攻,卻被一個大臣否決了。

明末,滿清入主中原,坐定江山,之後經過數代清帝的勵精圖志,終於出現了康乾盛世,清朝版圖一度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相當遼闊。爲了管理好遼闊的大好河山,清朝皇帝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種的管理制度。東北三省作爲滿清的發祥地,清朝通常派八旗將領來統治。漢族聚居區域則由各省巡撫、總督統治,少數民族地區則由土司或理藩部來治理。而在境外的藩屬國,則由各自的國王或君主統治,但這些藩屬國的君主必須向清朝上貢,向中原皇朝俯首稱臣。中國周邊的鄰國幾乎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世界工業革命之後,西方各國迅速崛起,工業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以英國爲首的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大清帝國的大門,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鴉片戰爭。清朝正陷入了任人宰割的局面。以前屬於清朝藩屬國的鄰國都紛紛脫離清政府的控制,落入他人的魔掌之中。如越南淪爲法國殖民地,泰國、尼泊爾等國淪爲英國殖民地,中國西北小國則是沙俄的勢力範圍。到了19世紀末期,清朝的藩屬國幾乎喪失殆盡,唯有朝鮮仍是清朝的藩屬國,可能因爲它離中原最近的緣故吧。

當時,中國的國土不斷被列強所蠶食或佔領,爲了應對此種四分五裂的危機,清朝在西面和東面各設置新疆省、臺灣省,分別抵禦西方列強從這兩個方向的進攻。而在朝鮮半島上,有人就提出把朝鮮王國設立一個省,也以防止日本從這個方向進攻東北。因爲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對我國東北地區早已虎視眈眈,它先吞併了清朝的藩屬國琉球,一直威逼清朝給予承認,而清朝卻始終不同意,直到甲午戰爭前夕,琉球最後還是落入了日本的魔爪之中,這還未滿足,日本的野心是佔領中國的東北。

此時,清朝內部有大臣提出,要取消清朝與朝鮮的宗藩關係,把朝鮮變爲中國的一個行省,設立監國等機構,以應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提出這個建議的大臣當中,就有後來大名濎鼎的袁世凱。況且,朝鮮王國內部也有人願意把朝鮮歸入中國的版圖,以對抗日本的野心。此時,清朝與朝鮮都願意合併,本來就是一件水到渠成之好事。

但是,作爲晚清重臣的李鴻章卻不同意了,他給出的理由就是如果把朝鮮變爲中國的行省,此舉必將受到西方列強的阻撓,一旦朝鮮引起戰亂,反而會消耗中原的精力,當時的清朝已自身難保,沒有太多的能力去兼顧朝鮮的安全。於是,李鴻章用了“不設行省,加強宗藩關係”的方針,派大將袁世凱統領千軍萬馬奔赴朝鮮平定亂局,幫助其鞏固海防,抵禦日本的侵略。

但是,隨着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清朝不但失去琉球這個藩屬國,連朝鮮這個最後藩屬國也失去了,朝鮮最終淪爲日本的殖民地,時間長達半個世紀,直到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朝鮮半島才迎來新的時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