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3D打印已用於醫療、教育等大衆化領域,當3D打印進入教育行業,新型教育模式將加速形成,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

中國作爲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隨着3D打印技術的成熟,我國一些研究人士開始將3D打印技術用於教育領域,一些3D打印公司也開始生產3D打印教育用具,以此來推進我國新型教育事業的建設。

將3D打印技術用於教育領域,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適應更爲直觀、更爲理性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另一方面,學生從參觀物體的打印過程到自己動手打印,其動手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3D打印設備進入校園打造學習新方式

目前,隨着應用領域的不斷增多,3D打印機已經悄然進入校園,給學生的課業學習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試想一下,假如3D打印機進入數學系、歷史系、建築系等院系,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老師的授課方式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當3D打印機進入數學系,數學系的學生可以將難解的數學“問題”打印出來,並通過3D打印的物體模型來尋找解題思路。例如,在立體幾何方面,學生可以觀察3D打印機打印的圓錐、棱柱等物體,以此瞭解幾何體內部各元素之間的聯繫。

當3D打印機進入建築系,建築系的學生可以將自己反覆修改過的建築實體模型打印出來。通過直觀的查看建築物的立體空間模型,學生可以快速發現自己在建築設計等方面的不足,並及時加以修改和完善。

當3D打印機進入歷史系,熱愛考古的同學們復原古代珍貴文物就變得更爲方便。沒有利用3D打印機時,歷史系的學生們在探索文物淵源的同時只能藉助想象和文本材料,而3D打印機可以幫助學生複製有考古意義的物品,以便學生觀察瞭解文物的構造。

當3D打印機進入地理系,學生們可以將某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狀況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出來。學生們可以藉助3D打印機制造地理模型圖,繪製真實的礦物資源分佈圖、地質結構構造圖等,並加深對地理環境變遷的理解,讓地理知識“活”起來。

除此之外,3D打印機還可以用於食品系、化學系、生物系等多個院系,給這些院系的學生學習知識提供便利。雖然藉助3D打印機來製作模型,可以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多樂趣,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但目前我國的3D打印機在校園推廣應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3D打印配套服務的校園推廣還需時日

除了3D打印機等設備外,3D打印配套服務在校園推廣過程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現階段,國內3D打印公司已經在教學應用領域開始對3D打印技術和產品展開測驗,以此來推動3D打印技術更好地融入教育過程。當前3D打印公司的多種嘗試主要有3種類,包括向校園銷售或免費贈送3D打印設備、開發針對於教學與訓練的配套軟件和開發3D打印課程。

就3D打印的設備校園推廣而言,我國的學校教育主要還是以老師在課堂傳授、學生在課堂聽講的方式爲主。整個教學過程可能會用到電腦、投影儀等設備,但是採用3D打印設備的情況相對較少。即使老師或者學生需要打印文件或者試卷,普通的打印設備就足以滿足需要,採用3D打印設備來打印教學器具的方式還尚未推廣。

同時,市面上生產3D打印教學配套軟件的公司數量並不多,整體生產能力與國外一些企業之間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3D打印教學配套軟件,其實際應用場景也較爲有限。市面上企業生產的教學器材,足以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

此外,國內目前設置了3D打印課程的學校屈指可數。3D打印固然是一種改變了多個行業發展模式的前沿技術,但是在目前,3D打印並沒有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視,學生和教師對於3D打印的瞭解還不夠深入。綜合多重因素來考慮,我國3D打印課程要想在多地區普及還需要時日。

爲推動3D打印技在教學領域發展更大作用,需要國家、校園和公司多方協作推進。目前歐美等國家已經在國家層面、校園層面採用了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對3D打印技能的認知,並培育其實際運用能力,我國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還有待提高。

當前,國內3D打印的教育推廣還較爲欠缺,3D打印大多在中小學中應用,且大多爲體驗式教學。未來,3D打印設備有望在校園中實現大規模推廣,與3D打印技術有關的配套服務也將更加全面,學生將體驗到與以往不同的學習方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