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豫

貸款逾期有可能會上徵信,這是現在人們都基本瞭解的基本知識。但由於目前貸款行業依舊魚龍混雜,在某些不法平臺上貸的款如果逾期會遭遇暴力催收,比如有些人就曾遭遇過自己手機通訊錄上的所有人都會被放款公司電話騷擾,更有甚者會給自己及自己的親屬發送侮辱性短信。

一旦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向有關部門如互金協會、銀保監會、工商局等進行投訴。當然,投訴完之後錢還是要還的,畢竟是自己貸來的款,含着淚也要還清的。

但是,對於某些貸款,即使是不予還款,也無需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更不會上徵信。在遇到以下幾種貸款找你催收時請一定不要還款,並第一時間報案。

  1. 放款機構未完成放款

無論是針對民間借貸還是銀行貸款,即使雙方已經簽訂了借貸合同,只要是借貸方未給予放款,即屬於無效貸款,這類貸款是無須還款的。

案例:2018年,廣西的蒙女士急需資金,於是向表弟借貸。表弟串通他人以先寫借條再給錢爲由騙取蒙女士寫下了一張30萬元的借條。次日,周某持借條將蒙女士訴諸法庭,要求蒙女士償還30萬元的借貸。一審判決蒙女士償還30萬元的債務及利息。

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未完成放款,由於蒙女士確實沒有收到周某的30萬元借貸資金,蒙女士堅持不予還款,並提起上訴,2018年11月,二審判決周某虛假訴訟,撤銷一審判決結果,並對周某處以20萬元的罰款。

在遇到此類情況時,一定要保存好借貸證據。

  1. 非本人操作貸款

借款人並沒有主動向他人或機構申請貸款,而是被不法分子盜用身份信息後“被貸款”了。因並非是本人主動申請,因此無需償還債務。

2016年,山東濰坊的邊女士接到了催款電話,稱邊女士已經逾期。但自己並未在銀行申請貸款,在查詢徵信後竟然發現自己確有一筆貸款且已經逾期。最後經查詢得知,邊女士的個人信息被別人盜用,在某網絡平臺上借貸了4500元。

個人信息和個人證件信息通常會成爲非本人操作貸款的誘因,一定要保護好。

  1. 貸款用途違法

如果貸款公司或借款人明確知道借款人借錢是去做違法的事,比如賭博、高利貸等行爲,依然放款給借款人,就構成了貸款用途違法行爲,屬於無效貸款,無需還款。

所以,在賭桌上借的錢是可以不用還的。而作爲守法公民來說,如果明知道一個人要去賭博而借錢給這個人,那麼這個人如果不還錢的話,同樣這筆錢我們是無法申請強制執行追回的。

另外,貸款用途違法不單單是指高利貸、賭博,還有其他違法行爲,所以,無論在借款還是在放款過程中,都要對貸款用途做詳細的瞭解。

  1. 貸款合同無效

一般的借款合同通常包含貸款的類型、額度、利息相關、還款期限、使用用途等,如果某些條款確實,那麼會導致合同部分無效。

而合同內容如果包含違法條款,那麼整份合同無效。借款人無需清償欠款。

以上幾種借款可以不用償還,也不會影響徵信情況。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