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夫妻本是同林鸟,患难时刻见真情

浚县卫贤镇砖城村吴秀平悉心照顾患病妻子15年

夫妻本是同林鸟,患难时刻见真情

吴秀平帮助妻子洗漱。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张志嵩 文/图浚县卫贤镇砖城村村民吴秀平今年63岁,为了照顾患脑溢血后遗症的妻子康建花,他任劳任怨,十五年如一日,乡亲们都夸他是“模范丈夫”。9月11日,记者到吴秀平的家里采访,看到记者来,正搀扶着妻子在家门口散步的吴秀平赶紧把妻子扶到院子里,然后招呼记者。听着丈夫向记者诉说这些年的不容易,不能言语的康建花一直望着丈夫,眼泪不住落下。

妻子突然病倒他开始学做家务

2003年过完春节后,康建花在家摔倒了。“摔倒之前她总是发烧,我们也没有往心脑血管病这方面想。”吴秀平回忆,当时他在安林煤矿工作,接到电话就往家赶,“还没到家,就又接到电话说,她已经从镇上的医院被转到县里了,让我直接去县里。”

吴秀平说,15年前妻子住院的那20多天,至今想起来仍觉得难熬。“一住院又查出来了心脏病和糖尿病,看病需要钱,压力特别大。”吴秀平说,家里4个孩子,妻子一直在家务农,他上班的工资也不高,为了给妻子看病没少借钱。和沉重的经济压力相比,妻子的病情不断恶化更让他喘不过气来。

“别人家的病号都是一天天好起来了,她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当时想想还没有成年的孩子,家里还有老母亲,我没少在背地里抹眼泪。”说到这里,吴秀平红了眼眶。最后,康建花出院在家保守治疗,孩子要上学,老母亲也需要照料,吴秀平便向单位请了长假。

身体一向不错的妻子突患重病让吴秀平始料不及。当时两人已经结婚23年,吴秀平一直在位于安阳的安林煤矿工作,妻子在家种地、照顾孩子和父母。“地里的活儿都是她干,还要洗衣做饭、孝敬老人,她从来没向我抱怨过什么。”在吴秀平眼里,妻子虽然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在邻居和亲朋好友心里却一直有口皆碑。

妻子病倒后,吴秀平的生活变得一团糟。除了洗衣做饭,责任田也需要他去打理,孩子们和老母亲的衣食起居更需要他操心,一个从来没有干过家务的大男人感到特别难。“地里的农活儿我到现在都弄不好。”吴秀平说,一开始他衣服洗不干净,做的饭会夹生,正做着饭灶火常常熄灭,“做的饭味道好不好先不说,起码得弄熟了。不会炒菜就跟着俺老娘学,先放啥、后放啥,什么时候翻锅,都得记住”。

从头开始学做家务的吴秀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妻子这么多年有多不容易。他暗下决心,不论怎么样都不能不管妻子。

晚上每20分钟起床帮妻子方便

15年来,吴秀平每顿都要做两种饭,“俺媳妇有糖尿病,得忌口,很多东西不能吃”。每天早上4时吴秀平就会起床,给妻子穿衣服、洗脸、梳头,然后再去做饭。

生病后,康建花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20分钟,最多22分钟她就得小便一次。”吴秀平说,15年来,晚上休息他都是只脱下外套,一晚上要起床20多次帮助妻子小便,“我们俩的作息时间必须同步,这么多年,都是她睡我就睡,她醒了我也醒”。

每次去买药都不忘

给妻子买个烧饼回家

因为妻子腿脚不好,他搀着妻子活动的范围很小。“有时候走得远了,那是去地里,把她放在地头,我去干活儿。”吴秀平说。

如果说吴秀平有离开妻子出村的时候,那肯定是去给妻子买药了。“哪家药店的药便宜,我都知道,可以说,浚县和淇县的药店我都去过。”吴秀平说,妻子吃的很多药需要自费,一分钱也得掰成两半花,即使这样,他每次去买药都不忘给妻子买个烧饼回来。

“俺公公对俺婆婆那是真好,村里人都夸他。”吴秀平的儿媳妇贾俊红2009年嫁了过来,在她眼里,公公对婆婆真是好得没话说。这些年,虽然闺女和儿媳妇能搭把手,但照顾康建花还是主要靠吴秀平。

“一通电就停不下来了,也没法儿停。”采访中,吴秀平把自己比喻成一个马达,靠着耐心和毅力,转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成一家人过时光不容易,前半生家里靠她操持,后半生就看我吧”。

总值班:刘善新 责任编辑:韩智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