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会山村地处凤翔县城西15公里处,属于半山区村庄。全村8个村民小组,412户,1742人,党员40名,耕地面积4100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03户393人,已脱贫58户239人,剩余贫困户45户154人,今年计划脱贫30户123人。近年来,该村围绕贫困人口脱贫,以党建为引领,做强项目支撑,做优基础设施,开展扶志扶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日前,笔者走进会山村采访脱贫攻坚工作,不管是查看资料,还是访问贫困户,始终有几个关键词从开始贯穿到现在,这几个关键词就是“党员引领、产业发展、自强不息、基础设施”。我们仅以这几个词为着入点,还原会山村脱贫攻坚的轨迹,看看这个小山村的美丽蜕变。

文|信传

图|信传 梁军

一大早,秋日的朝阳洒满凤翔县柳林镇会山村的时候,支部书记周海勤、工作队队长李小军、第一书记谢海潮三个人就已经在村委会的办公会里把今天要干的事商量的差不多了。商量完毕,三人决定去深沟里正在动工建设的淤地坝现场看看进展情况。与此同时,村委会主任周虎文带着村子的美丽乡村规划已经坐上了去宝鸡的大巴车。

村子里开始活泛起来了,鸡鸣狗吠不绝于耳,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投资200多万元的淤地坝项目是该村今年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把这个坝修好了,三组200多人的出行就方便多了。”周海勤说到。原来,会山村3组与村委会之间隔着一条将近30米的深沟,三组的村民要到村上办事或者出村,得沿那道深沟绕道灵山,多走两公里的路程。

从村委会出来,三人一边与路上遇到的村民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不时的查看着村子里的卫生,脚下的步伐丝毫没有停滞。走到深沟边上向下一看,沟底的工作人员正在指挥挖掘机、运输车辆忙碌着。

周海勤三人扒开崖边上长得正茂盛的野草,顺着以前踩踏的“羊肠小道”,尽量控制着身体的平衡,毫不犹豫地往下走去。10余分钟后,当下到沟底的时候,三人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画”了一条条直线。

正在现场检查施工的县水保站站长李宗志见到三人下来后,笑着问道:“你们怎么又来了?”周海勤憨厚的笑了笑没有作答,跟着李宗志仔细地查看了刚刚修好的排水渠……四个人站在水渠的边沿上就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不停的争论着,旁边车辆发出的声音不得不让他们提高嗓门……长长的身影随着阳光慢慢的变短。

返回的路上,快60岁的周海勤喘着粗气,脱掉了身上的夹克外套,“我已经当了16年的支部书记了,干事就要想办法把事情干好,做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尤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会山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就特别注重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实行村“两委”干部包抓责任制,支部成员全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新特色、新亮点,涌现出周仓居、周亚强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先锋。

现年67岁的周仓居是一名老党员,由于患脑梗欠账较多导致家庭陷入贫困。但是老周并没有在困境中裹足不前,自怨自艾,用他自己话说:“咱是个党员。”在他康复后,全家人从困境中重拾生活的信心,养牛、种花椒、打工……忙的不亦乐乎,家里的收入逐渐增多,“去年,我们全家就挣了2万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踏实了。”今年,周仓居的儿子媳妇外出务工,两人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将近5000元。

日子好转的周仓居并没有止步不前,相反,他在琢磨着怎么样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舒服的同时,发挥党员“热心肠”,积极帮助村上的贫困户……“老周是个好人,啥事说到他跟前去,能帮就绝对帮了。”在树荫下乘凉的老大娘们七嘴八舌的“评价”着周仓居。

党员就是脱贫攻坚中的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是脱贫攻坚的领路人,是带领贫困户的脱贫先锋。“把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这面旗帜立起来,发挥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周海勤说。

投稿请发至县委宣传部信息与传媒组邮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