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羽被杀的消息传到蜀地后,刘备顿时声泪俱下——既为失去兄弟伤心,也为丢掉荆州痛惜。所以,当悲恸得昏厥的刘备醒过来时,作出了挥师攻打东吴的决定——既为兄弟报仇,也为夺回军事要地。当然,对外公示的原因只可能是为兄弟报仇。

然而,讨伐东吴以惨败告终,刘备也在归来不久后病倒,没撑多久便驾崩了。刘备的死亡,直接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被打破,曹魏势力越发强大。临终之前,刘备召见了诸葛亮和李严,嘱托二人要尽力辅佐少主刘禅。

当刘备真的见先人们去了时,蜀汉政权实际的执掌者便是两位托孤大臣。可是,真要比较两人的实际地位,诸葛亮还没有李严高——刘备在临终之前任命李严为中都护,掌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在动乱的年代,军权意味着什么,相信不必多言。

李严为什么能受到刘备的青睐呢?当初刘备在抢夺益州时,如果李严不率众投降,或许刘备还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成功。夺取益州之后,刘备开始论功行赏,李严被封为犍为郡太守,加兴业将军。后来因为多次平定叛乱,李严升至辅汉将军,并兼任郡守。

再后来,李严因功升任尚书令,进入了蜀汉政权的中枢系统,这才有后来托孤的事情。刘禅即位初期,因为李严掌控着蜀汉的全部兵权,自然成为了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哪怕是诸葛先生也要忌惮三分。

因为同为托孤大臣,原本诸葛亮与李严的关系也算是比较和睦。当李严对权力的要求越发大了之后,在他想做巴州刺史的要求被诸葛亮拒绝后,二人的关系便开始恶化,而这也为后来李严的死因埋下了伏笔。

公元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曹魏,李严负责监督运输粮草。因为正值夏末的大雨季节,粮草运输十分困难,李严便让诸葛亮暂退;而当诸葛亮真的撤军后,李严却对诸葛亮撤军表示诧异,并称粮草充足。可实际上,诸葛亮撤军是李严督运粮草失职。

李严又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更担心刘禅会派人调查诸葛亮撤军的原因,这样他督运粮草失职就会被查出来了。于是便假惺惺地上书刘禅,称诸葛亮率军撤回,是想诱敌深入。这样既可以让刘禅打消调查的念头,又可以与诸葛亮保持良好的关系。

只可惜,诸葛亮早已看穿了一切,将李严让自己撤军的信件呈给了刘禅,证实了李严的过错。然后以“如果再放纵李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由,将李严贬为了庶民。后来,在诸葛亮死去不久后,李严觉得升职无望了,悲愤而死。所以,并非谣传的被诸葛亮斩杀。

更多有料、有趣的历史,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正眼看历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