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古人歷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立德立規,言傳身教,給子女留下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如何從各方面規範子女,使嚴格家教,惠及子孫;讓優良家風,世代相傳。

古人教子的七句箴言,言簡意深


古人教子有箴言

立志

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節選)

清·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注】這首詩是林則徐因爲禁菸被革職,將要離家去新疆伊犁充軍時所做。表達了自己雖然年老力衰,但是隻要對國家有利,個人將不顧生死禍福,義無反顧。

修身

誡子書(節選)

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注】諸葛亮在這首教子詩中要求兒子在寧靜簡樸的生活中修身養性,並告訴兒子,過分安逸舒適的生活會消磨人的意志,而急切躁動的性格也不利於陶冶性情。

讀書

符讀書城南(節選)

唐·韓愈

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

人之能爲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注】這首詩是韓愈寫給在長安城南別墅讀書的兒子韓符的,既指出讀書之重要,又指出勤讀之可貴。

實踐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陸游在此詩中不僅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更強調了將書上的知識用於實踐的重要性。

名利

閒坐看書貽諸少年(節選)

唐·白居易

勸君少幹名,名爲錮身鎖。

勸君少求利,利爲焚身火。

【注】白居易在詩中把“名”“利”比作“錮身鎖”和“焚身火”,勸導年輕人要廉潔做人,不要追名逐利。

爲官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監稅

宋·楊萬里

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離。

學須官事了,廉忌世人知。

爭進非身福,臨民只母慈。

關征豈得已,壟斷欲何爲?

【注】楊萬里的次子將去安仁這個地方做官,他用精煉、概括的語言,教育兒子爲官要做到幾點:不要留戀和牽掛家庭、要專心一意爲國家辦事,要注意學習、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幹,要清廉奉公、不追求虛名、不謀取私利,要安守本分、不爭權奪利,要愛惜民衆、不能暴虐,不巧立名目徵稅、搜刮百姓。

交友

顏氏家訓(節選)

南北朝·顏之推

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

【注】這句話是強調慎重交友的重要性,文中說和善人在一起,如同進入養育芝蘭的花房,時間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惡人在一起,如同進入賣鮑魚的店鋪,時間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絲的情況,感嘆絲染在什麼顏色裏就會變成什麼顏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須謹慎。

古人教子有高招

12

孟母三遷:

選好環境

孟子的母親爲了孟子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搬家三次,直到搬到了學宮旁邊,孟子學習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認爲:“這纔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12

求封薄田:

自力更生

春秋時期楚國宰相孫叔敖,爲楚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卻沒有給兒子孫安留下什麼財產。臨死前,他囑咐兒子回鄉耕種,不要謀求官職;如果莊王一定要給封地,那就選擇寢丘——那是出了名的貧瘠之地。孫叔敖認爲封地不肥,子孫不得不勤懇節儉,慢慢積累,這纔是孩子成才的好方法。

12

不售烈馬:

誠信是金

北宋時期,諫議大夫陳省華髮現兒子陳堯諮把家裏一匹烈馬賣了。那匹烈馬野性難馴,衆多馴馬高手都拿它沒辦法,賣給別人只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危險和禍害。他訓斥了兒子的行爲,並找到買馬的商人,把真實情況告訴他,退了錢,將馬牽了回來。

12

祖昌教孫:

因材施教

南北朝時期的祖昌,是主管土木工程的高級官員。他的孫子不愛讀書,常常被兒子罵。祖昌覺得兒子的教育方法不對。

從此,祖昌常常把孫子帶去工程現場。孫兒對大山大河、田野村莊和各種建築,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對於天文學知識,特別喜歡。於是,祖昌帶着孫子拜訪了天文學家何承天,學習了很多天文知識。這個孩子後來的成就大大超過了祖輩和父輩,他就是祖沖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