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姚玉峯給兩隻眼睛都做過手術的“老阿姨”小心地揭開紗布時,老人脫口而出:“哇。姚玉峯有着豐富的經驗,每次給老人手術都會特別再多考慮一些。

這是春天裏一個美好的光明故事!

4月13日、14日,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附屬卲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峯,爲回鄉務農的開國將軍甘祖昌夫人、江西省萍鄉市南陂小學原校長、96歲“老阿姨”龔全珍,成功實施“5級核”最重度白內障手術。

忘不了:去年冬天,也有一個溫暖人心的光明故事:姚玉峯給四處求醫無果,93歲的黃旭華院士成功實施了高難度的白內障手術。

黃旭華稱姚玉峯真是“妙手神醫”!

再次挑戰世界級難度的手術!他讓96歲老阿姨重見光明!

黃旭華與姚玉峯

但是,這次,96歲高齡,5級硬核、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老阿姨”的手術,難度更大、風險更高、壓力更重。

就在半個月前,“老阿姨”還和黃旭華一樣,被專家會診認定:難手術!不手術爲妥。

姚玉峯又創造了奇蹟:已經兩年不能看書,開始影響生活走路,幾乎失明的“老阿姨”,術後第二天,突然驚喜地發現自己能夠看清楚住院腕帶上的個人信息了。她樂呵呵地對護士說:“我是96歲,馬上97歲啦!不是94歲,寫錯了。”

手術第三天,老人從4樓往下看,開心地拍着手說:“我看見小車的牌號啦。”

這是一臺高難度而完美的手術!

但這又不僅僅是一臺高難度而完美的手術!

再次挑戰世界級難度的手術!他讓96歲老阿姨重見光明!

接受挑戰

4月3日,萍鄉市委給浙江省委宣傳部文明辦發出一封特殊的公函:懇請姚玉峯給龔全珍做眼睛手術。

9天前,“老阿姨”因胸悶、心慌,到萍鄉市人民醫院住院。面對醫院副院長、首席眼科專家何建中,老人再也忍不住,脫口而出:“我想看書!”

“近半年,因爲眼睛看不見,媽媽走路都出現困難。但不能看書,已經兩年了。媽媽一輩子喜歡看書,不能看書,她很痛苦。”女兒甘公榮說:“媽媽一直不讓說。她不願給組織,給大家添麻煩。”

這是一位多麼純粹的老人!

“老人總是這樣說:不要給大家添麻煩。”4年來,一直負責老人保健工作的蓮花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嚴海林充滿歉疚地說:“老人總是說眼睛有點老花,沒關係的。還說年紀大了,不要佔用太多的醫療資源。”

這是一位多麼崇高的老人!

早年西北大學教育系畢業的龔全珍,1957年8月,隨甘祖昌回家鄉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務農,並一直從事鄉村教師工作。她把工資的70%都奉獻給家鄉,扶貧助學,又用自己10多萬元的離休工資,幫助社區困難人員……

2013年9月26日,龔全珍被評爲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並赴京領獎,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讚揚。

“老阿姨”牽動了衆人的心。

醫院立即就近請省內外的眼科專家會診。

會診結果:老人左眼幾乎失明;右眼視力不到0.1,患有最重度的“5級核”白內障。儘管視力這麼差,但考慮到腎功能不全、慢性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又是96歲高齡,手術風險太大,還是不做爲好。

怎麼辦?

“‘老阿姨’是我們萍鄉的寶貝,也是全國人民的寶貝!”聞訊,萍鄉市委領導說,“還有辦法嗎?!”

何建中的腦海中迅速跳出一個人——姚玉峯!

再次挑戰世界級難度的手術!他讓96歲老阿姨重見光明!

姚玉峯

去年,姚玉峯給93歲的黃旭華成功實施了“5級核”最重度的白內障手術。

姚玉峯1962年出生,大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20世紀90年代,他成功主持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獨創的角膜移植術,解決了困擾世界眼科醫學的百年難題——眼角膜移植的排斥反應。

美國眼科科學院譽之爲“該領域治療方法的一個突破”,寫進美國醫學教科書;國際眼科界把姚玉峯創造的技術,命名爲“姚氏法角膜移植術”。

1995年,登上世界眼科角膜移植高峯的姚玉峯,婉拒了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美國哈佛大學眼科研究所的高薪邀請,選擇回國。20多年來,他治療過30多萬例病人,經他手術復明的病人有3萬多人。

作爲“全國道德模範”,姚玉峯也曾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接到公函,一如去年應邀給黃旭華實施手術,內心再次無法平靜的姚玉峯,很清楚給96歲的“老阿姨”做手術,難度、風險、責任、壓力會有多大。

但是,英雄,在姚玉峯心中重逾千鈞!

邱少雲、雷鋒、麥賢得、焦裕祿、李四光、錢學森、陳景潤……這些不同時代的英雄模範人物,讓一代又一代人讀懂了什麼纔是偉大的人生。

在姚玉峯心中:甘祖昌、龔全珍也是真正的英雄。

姚玉峯毅然決定:再次接受挑戰!

“大戰”前夕

考慮到團隊的配合、硬件、軟件的完備和熟悉程度,姚玉峯提出:能否請“老阿姨”和黃旭華一樣,到杭州手術?

“到杭州?!這……”面對何建中欲言又止的難處,姚玉峯陷入沉思:老人血壓波動很大,經常達到200毫米汞柱以上。如到杭州,路途勞頓,環境陌生,會進一步加重心理壓力。萬一途中發生心腦血管意外,怎麼辦?而且,老人因爲腎功能不全住院,現在情況好轉。如因路途等原因,加重腎功能不全,會不會耽誤白內障手術的時機?

崇敬英雄,也不乏英雄情結的姚玉峯決定:4月12日,帶上自己的得力助手許葉聖博士,從杭州到萍鄉給“老阿姨”做手術

知悉姚玉峯的決定,何建中感慨不已。

就在剛纔,還有同行勸他:這臺手術,不做,不會失去什麼。做了,或一失萬無!絕對不要自找麻煩啊!

姚玉峯想的是什麼?

他請何建中提供老人的詳細病情,包括全身情況的細節;他要把能夠想到的手術細節做一番透徹的思考,做好所有的預案。

姚玉峯還做了什麼?

爲將風險係數降到最低,姚玉峯聯繫了美國一家公司,請對方將一臺世界上最先進的白內障超聲乳化儀設備,在11日前運抵萍鄉醫院,並裝機試用,手術當天有專職工程師保障機器不出任何意外……

爲了手術更順暢,他在杭州還準備好自己順手的手術器械;針對老人特殊情況,以備萬一的特殊器材和眼科用藥……

12日晚上,姚玉峯踏上征程。

剛走出高鐵站,一個情況就讓姚玉峯心裏“咯噔”一下。

接站的何建中介紹:想到明天要手術,老人血壓波動很大。晚上檢查時,血壓是170,才過了兩三分鐘,就變成了190,剛剛又上升到200多。

顧不上休息,姚玉峯立即趕往醫院。

“請允許我也敬稱您爲‘老阿姨’!我們這代人是讀着甘將軍和您的故事長大的。”姚玉峯握着老人的手說,“我深深崇敬甘將軍和您!給您老做手術,是我的榮幸!我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要把我的敬意,通過這次手術傳遞給您。一定讓您實現看書的願望。”

“我只是做了點微不足道的工作。大家這麼關心我,愛護我,我真是當不起!”老人說。

姚玉峯攙扶着老人在裂隙燈顯微鏡前坐下。細細檢查後,姚玉峯用心再三安撫老人。

“白內障手術切口小,恢復快,明天手術,我們會做好萬全準備。您一定會很快重見光明!”

面對姚玉峯的話,老人笑了,孩子般純真地笑了!

再次挑戰世界級難度的手術!他讓96歲老阿姨重見光明!

其實,她無法明白姚玉峯心內的凝重。

因爲老人白內障是最嚴重的等級。她現存的視力,只是從重度混濁,已呈棕褐色的白內障間隙,才勉強模糊看見一點東西。如果白內障的混濁板塊進一步融合,老人將很快完全失明。

21時30分,一場特殊的多學科會診在萍鄉市人民醫院舉行。

醫院領導來了、醫院眼科所有的骨幹,麻醉科、心血管內科、腎病內科、護理部主任都來了。大家圍坐一起,就術前各項指標進行認真的解讀、分析。

“剛纔,我透過老阿姨渾濁的眼睛,看到老人對光明深切的渴望。”姚玉峯動情地說,“老人思路清晰、應答敏捷。在這種狀態下,無論如何,這個手術必須做,否則,就意味着讓老人放棄光明,也意味着我們醫生放棄了自己的責任!我們不能放棄!”

姚玉峯堅定地說:“必須手術,而且要儘快做。否則,一旦失明,對老人的心理打擊太大了!那時,老人心理、生理的狀況無法預測,手術難度會更大,更加無法挽回。”

這是真正的戰前動員!

麻醉科主任說:“我們一定保障術中監護、用藥,以及意外的搶救!”

心血管內科主任說:“我們會做好血壓大幅度波動時,最安全的藥物調控和可能的急救準備!”

腎內科主任說:“對腎功能不全,我們會繼續做好管理和調控!”

醫院領導表示會調動醫院所有的資源提供保障!

……

這一切,讓姚玉峯深深地感動。

“我爲黃旭華等多位老科學家手術過。我很明白接受這樣的手術,我有壓力,何建中副院長有壓力,大家都有壓力。”姚玉峯激動地說,“今天,我看到了革命老區的擔當,看到了老區人民在用自己的方式,傳遞總書記對‘老阿姨’的關愛和尊敬。對我,這是最大的激勵!更堅定了我對手術成功的信心!”

於無聲處

深夜11時10分,大會診結束。

姚玉峯、何建中、許葉聖繼續對老人眼睛各方面的檢查結果進行前後對比;對檢查前後誤差的可能性進行反覆推敲。當手術設計的總體方案和備選預案定下來時,13日,零時的鐘聲已經響起。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困擾着他們:老人的白內障太老,太渾濁了,光學智能測量儀無法用光穿透白內障完成測量;幾次超聲波檢查的前後數據誤差又比較大。

怎樣才能給老人選擇最合適的人工晶體?既能滿足看遠、看電視的生活需求,又能滿足不借助任何眼鏡就能夠看書的需求?

根據超聲波測量數據,根據經驗爭取把誤差降到最低限度。再根據老人的生活習慣、眼睛條件,在反覆比較覈對數據後,他們又對幾個方案進行反覆推算和比較,終於設計出兩個眼睛植入不同人工晶體的手術方案……

這時,已是13日凌晨2時。

驚心動魄的手術,將在5個小時後拉開序幕。

正常手術,瞳孔要放大到7毫米或更大。

老人散瞳非常慢。7時,老人提前一個多小時就開始散瞳,但到8時,瞳孔才從最初的2毫米不到,一點點擴大到4毫米。

每間隔5分鐘再滴一次,嚴密監測。

呼吸機、搶救車等依次推進手術間;各專科主任、醫生都到達了,一切有條不紊。

但是,又一個小時過去,9時,老人的瞳孔仍然只有4毫米多一點。

“不要再等了,”姚玉峯說:“我們準備開始吧!”

9時40分,老人被推進手術室。

再次挑戰世界級難度的手術!他讓96歲老阿姨重見光明!

手術前,姚玉峯與老阿姨耳語,幫助老阿姨緩解壓力

姚玉峯一邊給老人點藥水,一邊說:“‘老阿姨’,別緊張,放心、放鬆!”他給老人帶上氧氣罩,問老人:“吸點氧,舒服嗎?”

“姚教授,開始了嗎?”老人問。

“‘老阿姨’,還要稍等一下。別急,您放心!”

就在談話時,9時56分,老人血壓從推進手術室時的160汞柱血壓,一會兒就上升到175,接着再到197。

如果血壓繼續升高,各種風險就明顯加大。

大家的心都懸起來了!

“‘老阿姨’,您是一位老大學生,當年,隨甘將軍回來當農民,真是不容易啊!”貼着老人的耳朵,姚玉峯輕柔地說。

“是啊!老甘不容易!”老人說,“我這麼做,是應該的。”

“您以前喜歡看什麼書啊?”

“我喜歡看巴金、茅盾、魯迅的書。”

“那您現在閉上眼睛,想想他們小說中的人物、故事。”姚玉峯說,“我的家鄉離魯迅的故鄉紹興很近,等您看得見了,我陪您去魯迅的家鄉看看。”

“好的,好的!”老人舒緩地笑了。

細心的疏導,再配合降壓藥,5分鐘後,10時02分,老人的血壓慢慢降到了165。

10時03分,姚玉峯說:“好,開始!”

他親自給老人打麻藥,再耐心囑咐護士給她滴上表面局麻藥,細緻確認眼藥水能夠覆蓋整個眼睛表面。他要確保手術時,老人沒有任何痛點。

洗好手,又換上綠色的手術服,戴上乳白色的手術手套。

10時16分,險情環生、驚心動魄的“惡戰”正式開始。

所有人屏住呼吸!

姚玉峯神色堅毅。

鬼斧神工

這真是一場“惡戰”!

沒想到手術開始後不久,老人的瞳孔從4毫米,又縮回到2毫米。

“手術難度太大了!”現場觀摩的眼科醫生倒吸一口冷氣。

但是,姚玉峯很快進入“無我”的境界。他全神貫注地在老人眼睛裏插入白內障超聲乳化頭,十分嫺熟地對白內障核進行刻槽。

只見老人的眼睛表面,冒出了一陣陣青煙一樣的乳液。

何建中輕輕地感嘆:“老人的核,像小石頭,實在太堅硬了。”

姚玉峯左腳控制着超聲乳化器速度的踏腳板,右腳控制着顯微鏡。他的眼睛像雷達一樣,追蹤着老人眼睛裏面的變化,雙手如鬼斧神工般地操作着精緻的器械。

只見他沉穩地把白內障的硬核掰開,精準地分成兩半,再一小塊、一小塊地喫進超聲乳化頭裏,逐步吸除掉、吸除掉。

太精湛、太漂亮、太優美了!

突然,老人的頭開始挪動。

“‘老阿姨’,痛嗎?”姚玉峯問。

“不痛,放心。”老人回答。

不痛!說明麻藥覆蓋沒問題。老人不配合,頭部的移動,是因爲年齡太大,自我控制力變弱了。

然而,這無意識的挪動,對手術卻是極大的挑戰。

“‘老阿姨’,不動,好嗎?”姚玉峯說。爲了跟隨老人的節奏,他的反應必須敏捷準確。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速度、位置的不準確,發生意外!

隔着遮住面部的手術布,感覺老人在屏氣,姚玉峯又問。“現在血壓多少?”

屏氣,也會引起血壓的升高。

他一邊手術,一邊安慰:“‘老阿姨’快了,快了,手術馬上就要好了。”

這種手術,太需要患者平靜地配合。姚玉峯有着豐富的經驗,每次給老人手術都會特別再多考慮一些。

這次,他從杭州特意帶來頸枕給“老阿姨”枕上,就是爲了保障老人的頭部枕着舒服些,減少無意中挪動的次數,挪動的幅度也更小些。

但是,畢竟超高齡,老人的頭還是無意識地移動,有好幾次都要超出顯微鏡的視野範圍。

挑戰,巨大的挑戰!

爲了保障吸氧質量,術前給肺功能也較差的老人戴上了吸氧面罩。鋪蓋在老人臉上和麪罩上的消毒鋪巾,隨着老人頭部的移動,開始擋住了手術中姚玉峯的視野。

眼科手術,需要精細到微米級啊!這臺精細、高難度的手術,老人的頭移動一點點,手術的難度都會增加10倍、20倍……

姚玉峯只能依靠腳控調整顯微鏡頭,配合老人頭的移動,不停地調整焦點,追蹤着堅硬核塊。

既要保護虹膜,又要照顧老人頭部的挪動;一邊要關注老人的血壓、心跳;一邊還要穩妥有序地把白內障吸除,這一切,都是同步進行,必須瞬間作出調整反應。瞬息萬變中,任何一個環節的銜接,都在剎那間完成。

挑戰,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又一個意外情況發生了:因爲白內障太老、核太硬,無法充分超聲乳化的核碎塊,突然把機器管道堵住了。老人剩餘的白內障核塊,怎麼吸都吸不動,機器無法正常工作了。

“這怎麼可能?!”專職負責機器的工程師難以置信:目前,這臺世界上最先進的超聲乳化儀器還從來沒有發生被堵塞過啊!

如果堵塞情況下繼續盲目操作,很有可能會導致眼睛角膜的嚴重損傷。這樣,即使白內障被摘除了,也會留下角膜不可逆的渾濁水腫,無法實現復明的願望。

如果有任何毫秒,毫釐之間的動作偏差,手術出現意外讓白內障的核塊掉入眼內,或者術中眼睛發生大出血等都可能,後果都不堪設想。

手術似乎難以推進了。

驚心動魄

時鐘“嘀嗒嘀嗒”地走着。大家彷彿都能聽到彼此的心跳。

此時此刻只見姚玉峯一邊非常果斷、冷靜、麻利、準確地先把超聲乳化頭拔出,暫停手術;一邊沉着吩咐、指揮助手、工程師沖洗套管。

然而,當管道再通暢,又把超聲乳化頭插入時,老人已經很小的瞳孔,進一步縮小到只有1毫米了。

1毫米的瞳孔,太小,太小了,意味着幾乎接近盲區的情況下操作。

緊張氣氛驟然上升,幾乎又要讓人窒息!有人受不了了,悄悄地離開了手術室。

但是,姚玉峯依然鎮靜從容、平穩有序。他小心地把剩餘的核塊,一點點,一點點往視野中心區域撥移、乳化、吸除。

終於,最後一塊核塊被吞入超聲乳化頭,消失了。

“乾淨了!終於乾淨了!”大家的眼睛亮了。

姚玉峯從助手手上接過藍色的注射器,對着切口,把一個捲起來的透明人工晶體注入老人的眼睛裏,它在“老阿姨”的眼睛裏舒展開來。

這是世界上一朵最美麗的花朵!

停了一會兒,觀察一下後,姚玉峯緩緩地掀開蓋在“老阿姨”頭上的手術布,輕輕地說:“手術結束了。”

10時29分,13分鐘,一臺驚心動魄的手術結束了!

此時此刻,手術室裏沒有掌聲,沒有歡呼聲。

許多人一直沉浸在緊張氣氛中,還沒反應過來。

姚玉峯問:“現在血壓多少?”

“160/80!”

“好,成功了!”姚玉峯說,“我們慢慢扶老人起來吧。”

這時,大家開始輕輕地拍着手,用心在歡呼!

姚玉峯慢慢地扶起老人,扶她坐上推椅。

陪伴並推送“老阿姨”到了手術室外面,姚玉峯說:“‘老阿姨’,手術很順利,您放心!”

老人微笑着,向着姚玉峯發出聲音的方向揮手,直到電梯門合上。

因爲經受了太大的壓力,肩膀幾乎僵硬的姚玉峯,此時閉上了眼睛,深深地舒出一口氣。

但是,壓力紓解,只有一口氣的間隙。萍鄉市上栗縣雞冠山蘆下村,一位眼睛已經爛穿的農民老人又等着姚玉峯趕去會診。

術後次日,下午3點。當姚玉峯給兩隻眼睛都做過手術的“老阿姨”小心地揭開紗布時,老人脫口而出:“哇!好亮啊,我看得清清楚楚!”

手術非常成功!

4月27日,姚玉峯利用週末專程再赴萍鄉,在何建中陪同下,給老人做術後兩週的眼睛複查。走到“老阿姨”家院子門口,大家聽見“老阿姨”在唱歌。

“媽媽一早就等待着姚教授。重見光明,她太高興了!”老人二女兒甘吉榮說,“媽媽已經很久不唱歌了。”

歌聲、掌聲、笑語聲……大家都沉浸在美好的喜悅氣氛之中。

檢查結果顯示:現在“老阿姨”看遠、看近的視力都達到了0.8,接近年輕人的正常視力。

“手術太成功!太完美!太值得慶賀了!”何建中有感而發:眼睛手術,是以毫釐計算,又以毫秒把控。這臺手術的操作,無論是時間跟空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姚玉峯主任經受了極限的挑戰!

面對這番感慨,記者腦海裏突然閃現一年前,中船重工集團719研究所黨委書記曹明江專程來到杭州,祝賀黃旭華手術成功時說的那番話:“我們將銘記姚玉峯主任爲黃老揭開紗布的那個神奇時刻!我們感謝姚主任頂着巨大壓力,主動承擔起黃旭華院士的治療責任。這充分展示了姚主任的精湛醫術、人格魅力和一位優秀醫學科學家的擔當!”

這次給“老阿姨”做手術,一如去年面對黃老的手術一樣,當決定接受挑戰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姚玉峯已沒有任何退路!

他只能萬無一失!

有時,比醫術、比技術更珍貴的是這份情懷、責任、勇氣和這份擔當!更艱難的是這種心理的無比強大!

這是時代的需要!

這是時代的呼喚!


本文來源:光明日報(記者 嚴紅楓 姜奕名 劉宇航 胡曉軍 通訊員 葉芹)

圖片來源於浙江大學頭條號網期推文

本文編輯:周亦穎

責任編輯:周亦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