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哪梁爽哪喜庆(ID zheliangshuang)

  作者:庆哥

  1

  不自律的人只能享乐

  自律的人更加追求享受

  我常写自律题材的文章,不少读者给我留言。我从中发现自律与不自律的人,快乐的状态和程度大不同。

  有个男生说,他在游戏中段位很高,但现实中成绩挂科,四级没过,怕毕业就失业,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有个新手妈妈说,晚上孩子睡后,她看手机小视频看到夜里一两点,白天没精打采,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留言的字里行间,都是后悔。

  一边喜欢打游戏、刷视频带来的快感,一边却讨厌打游戏、刷视频后的空虚和自卑。尤其是“管不住自己”,是他们最深层的无力感。

  我去年发起过自律的打卡活动。

  有个上海的女大学生,坚持晚上微博打卡,或做了套模拟题并把错题更正,或先看无字幕美剧再看文本讲解,或读了某本书认真做了笔记,或跑步时闻到跑道旁合欢树的香气……

  我猜她做错题时会沮丧,没听懂英语时会气馁,摘录笔记时会手酸,跑步时喉咙会热辣难受。

  但从她的打卡图文中,我没感到焦虑或茫然,更没察觉后悔或拧巴,而是过程苦乐参半,事后余味回甘。

  自律的习惯,让她获得稳固的自信和持久的欢喜。

  2

  蔡康永区别过“享乐”和“享受”:

  享受和享乐是不一样的事情,很多人享受的东西并不是快乐。

  如果你只懂得享乐或只愿意享乐,那你的人生会比较辛苦一点,因为人生并不全然都是快乐。

  可是一个可以享受各种情绪的人,除了享受“快乐”之外,还可以享受“克服困难”,享受“失去之后失而复得”,他的人生会充满各种可能。

  如果叫这种人放弃这种感觉,逼迫他只能享乐,其他东西不能享受,他一定觉得损失巨大。

  由此看来,不自律者上瘾的是即时快乐,属于“享乐”阵营;而自律者上瘾的是延迟满足,属于“享受”阵营。

  我觉得,享受包含享乐,更远远高于享乐。

  3

  以为自律的人很苦

  自律的人其实乐在其中

  很多人习惯拿着自己感觉的游标卡尺,去衡量别人的感受。

  有人以为饮食清淡很苦,仿佛只有重口味才能唤醒味蕾。

  我妈以前爱吃香喝辣,去年开始清淡饮食,不碰辣椒花椒,饮食以炖、煮、蒸为主,饮食变化带给她的身体变化很明显。

  她曾是扁桃体发炎大户,体检也常年扁桃体肥大,还以为是作为教师,每天大声讲话的职业病。

  但吃得清淡后,虽然免疫力不如从前,但喉咙发炎或头疼脑热的频率锐减,而且她越来越觉得食物本真的味道比调味料好吃多了。

  有人以为跑步很苦,回到家只想躺着不想动。

  村上春树从33岁跑到现在,每天10公里,多次参加马拉松。

  说起坚持跑步,总有人向我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说老实话,我觉得跑步这东西和意志没多大关联。

  能坚持跑步,恐怕还是因为这项运动合乎我的要求: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械和场所。

  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4

  很多人总觉得自律是苦哈哈的,是反天性的,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局部。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自律有三个阶段,前期兴奋,中期痛苦,后期享受。

  清代学者王国维提出读书三境界,在我看来,自律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为了达成目标,不得不适当地勉强自己。

  正如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的,“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第二重境界是在坚持中面对诱惑和惰性,用意志力去克服。

  正如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的,“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但是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

  第三重境界是在自律的过程中发现趣味性,在自律的结果中获得成就感,深挖并放大趣味性和成就感,渐渐地对自律上瘾到停不下来。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给自己一个对自律上瘾的机会吧,自得其乐的同时,说不定人生还能超常表现。

  作者简介:庆哥,独立水瓶女,爱读书写字,变美干货总结癖,玩转广式煲汤、智慧皮囊两不误。(本文已由作者授权推荐,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编辑:唐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