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下沉市场去是近两年许多企业追求增长的重要手段,而在品牌激战的6·18,下沉市场成为当仁不让的主旋律。一边,苹果、戴森等高端品牌纷纷打出降价牌,希望以此满足对价格更加敏感的下沉市场消费者。另一边,更多中小企业凭借C2B、C2M模式,直接针对下沉市场需求定制产品,推出原生于下沉市场的新品牌。

6·18前夕,聚划算公布预测数据称,今年在各品类的TOP成交品牌之中,将有约三成品牌是新面孔——一些不常见的小品牌。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在下沉市场,大公司注定干不过小品牌吗?

大公司的管理人员已习惯于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工作,因此相对于本土公司,他们常常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准备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调查数据,他们很难对公司的产品和市场战略进行决策。缺乏稳定高效的物流和分销系统则使它们很难搭建惯有的商业模型。

反观本土公司的管理者,多年的本土工作经验使他们知道如何在本土环境下运营公司,并且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并满足本土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许多大公司无意为新兴市场制定适合的战略,它们会发现,改进公司产品或服务以完全满足本土口味所需的成本太高,也过于复杂。此外,由于这些公司的组织流程和成本结构,它们很难在本土市场的最优定价点出售自己的产品。

因此这些公司常常最后只能在超高端的缝隙市场挣扎生存。而本土公司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它们运作的地区数量也较少。实际上,本土公司一旦能够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它们就会比跨国公司更好地满足本地的市场需要。

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对企业格调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品牌中网致力于创建一个有助于中国品牌发展的平台,通过对品牌价值的深度挖掘,帮助企业完成对自身品牌的塑造,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引导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