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上所述,可以說在明末那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恐怕在有能力的君主也很難振興大明,更何況是能力不足又有性格缺陷的崇禎皇帝呢。崇禎皇帝執政期間,國內由於明王朝政治的腐朽,官員已經腐朽不堪,在小農社會,土地極爲重要,但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官員霸佔,導致官逼民反,全國各地暴動不斷,最爲著名的就是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叛亂直到明朝滅亡也沒能平定。

崇禎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勤奮皇帝,可是卻成爲亡國之君,今天我來分析下他亡國身死的原因。首先我先說明下崇禎皇帝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崇禎皇帝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每天都早起上朝,每晚都批閱奏摺到深夜。崇禎皇帝爲了處理更多的公文經常連續幾夜不睡覺,白天也要接見很多官員而很少休息。有一次崇禎皇帝去後宮中看望劉太妃,結果坐在那裏就睡着了。劉太妃得知皇帝是過於勞累才如此,不由得落下淚水。

崇禎皇帝是一個簡樸的皇帝。崇禎皇帝在生活上,提倡樸素,節衣縮食。說起來,也可算是個很想搞好朝政、懂得節儉的皇帝。崇禎皇帝從來不鋪張浪費,連龍袍都是打補丁的,他不但自己節儉,他還多次批評鋪張浪費的官員。

崇禎皇帝是個胸懷大志皇帝。崇禎上臺前,爲了防止魏忠賢給自己下毒,餓着肚子登基,他一上臺就打掉了魏忠賢,任用忠良,從他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他胸懷大志,一心想振興明王朝成爲一代聖主。

崇禎皇帝的悲慘結局,由如下幾點原因造成:

1.內憂外患

崇禎皇帝執政期間,國內由於明王朝政治的腐朽,官員已經腐朽不堪,在小農社會,土地極爲重要,但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官員霸佔,導致官逼民反,全國各地暴動不斷,最爲著名的就是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叛亂直到明朝滅亡也沒能平定。在政治上官員們官員們大部分都爲自己謀私利不爲國家考慮,當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那些官員明明很有錢但卻不肯爲國家捐款,坐視明朝滅亡。明朝的邊境也極不安定,最大的敵人就是努爾哈赤帶領的女真族。

2.時運不佳

可以說崇禎皇帝是一個非常倒黴的皇帝,如果他接手的是一個太平盛世,他完全可以治理好,可是他偏偏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他當上皇帝后,連年旱災,民不聊生,而國庫被他的上任皇帝弄的極爲空虛,沒有錢只能增加稅收,這樣就導致惡性循環。

3.自身性格弱點

崇禎皇帝心胸狹窄、優柔寡斷而又多疑。他沒有經過過多的調查就中了清兵的反間計殺掉了袁崇煥。柿園之戰,孫傳庭被崇禎逼戰,最終兵敗身亡。在朝廷上他多次更換內閣官員,堪稱明朝更換官員最頻繁的皇帝。當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完全可以遷都南京保全明朝,可是他猶豫再三,錯過了遷都的最佳時機。

4.能力不足

崇禎皇帝雖然一心想振興大明朝,但是他自從登基以來,除了除掉魏忠賢以外,沒有任何一件拿得出手的政績。

綜上所述,可以說在明末那個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恐怕在有能力的君主也很難振興大明,更何況是能力不足又有性格缺陷的崇禎皇帝呢?用崇禎的話來講就是"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最後崇禎皇帝在李自成即將攻入紫荊城的時候自縊而死,這位悲慘皇帝的死實在令人惋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