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後,活着的人該拿我的微信號怎麼辦?

在網絡流行語中,有這樣一個句式“你想把我笑死,好繼承我的螞蟻花唄/王者榮耀/表情包……”。拋開這個梗的應用環境和表達效果,這句話的後半句——“繼承螞蟻花唄/王者榮耀/表情包”可以延伸出一個關乎你我的嚴肅問題。

命不久矣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處理那些摸不着、碰不到的虛擬物品(藏滿寶藏的雲盤、手機電腦裏的圖片文檔音樂電子書、遊戲世界裏的金幣城堡)?真的可以把它們傳給後代或者指定繼承人嗎?死後,我們的微信、微博、QQ、豆瓣、抖音、遊戲賬號會怎麼樣?

微博熱搜話題#人死後QQ微信號怎麼辦#網友留言

當網絡在人類生活中日益重要,並且快速成爲個人數字檔案中心的時候,數字財產就出現了。數字財產是指以數字形態存在的,包括但不僅限於網站及其內容、應用軟件、代碼、電子文檔、圖片內容、媒體內容、電子貨幣、電子郵件賬戶及其內容、社交網絡賬戶及其關係和內容、雲端服務賬戶及其數據等。(維基百科對數字財產的解釋)

每個人的數字財產都有變成數字遺產的那一天。一直是大數據“算計”人類,也到了人類考慮自己數字財產的時候了。

人類天生就被與財產相關的東西吸引,英國法學家威廉·布萊克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任何一種事物能夠像財產權這樣,令人浮想聯翩、百感交集;沒有任何一種事物能夠像財產權這樣,可由人類以完全排它的方式對外界主張,行使其唯一的、絕對的支配權。”

而且,網絡死亡用戶的數量遠比我們想象的多。雖然沒有人對微博或微信做過統計,但 Facebook 的數據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某種死亡的氣息。

2012 年,在 Facebook 推出僅僅 8 年後,已經有 3000 萬用戶死亡。自那以後,這個數字一直在上升,平均每天大概有 8000 多名用戶死去。在 90 後白髮蒼蒼的時候,他們會見證 Facebook 變成虛擬墳墓的那一天。那個時候,Facebook 的死用戶比活用戶還多。

在 NHK 新聞節目《close-up 現代+》的一項調查中,55% 的日本網友對如何處理數字遺產感到不安。同時,95.2% 的網友不知道該拿數字遺產怎麼辦。

放眼世界,美國特拉華州是近四年內唯一一個頒佈有關數字遺產法律的地方。在當事人死後或喪失行爲能力後,家人可以獲得當事人的數字財產。也就是說,特拉華州的孩子們可以繼承父母的比特幣了。

若是簡單粗暴地給數字遺產做個分類,可以分成物質和精神兩類。物質數字遺產指的是跟錢直接掛鉤的,比如支付寶、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遊戲賬號裏的 money;精神的則是那些社交賬號類、文件視頻圖片類。

保存物質類數字遺產的平臺對用戶死亡的說明做得都比較詳細。

而一旦處理起社交賬號類數字遺產,就不可避免地要和“第三個人”討價還價。因此,所有數字遺產中,物質類的相比精神類的好處理,而精神類中最難處理、處理起來也最尷尬的就是賬戶類。一對德國父母和 Facebook 打了六年的官司。

2012 年,德國 15 歲女生跌落地鐵站臺被撞身亡。女生的父母想通過查看女兒的 Facebook 數據和歷史記錄,來確定女兒是不是自殺。然而,不知道 Facebook 哪來的這個女生去世的消息,馬上鎖定了這個女生的賬號,將女生的賬號頁面變爲悼念頁面,(按照規定,必須由親屬上傳死亡證明,這個功能才能執行)並且拒絕提供這個女孩的相關數據。

這對夫婦在 2015 年贏了第一場官司,法院要求 Facebook 提供女生的相關數據。但在 2017 年,柏林上訴法院站到了 Facebook 那一邊,認爲網絡賬戶隱私受到德國憲法的保護。2018 年 7 月 12 日,德國聯邦法院裁定,Facebook 必須允許死去女孩的父母作爲女兒用戶賬戶的繼承人進入。判決下來的時候,這個女生的賬戶已經被封鎖了五年半。

德國法官 Ulrich Hermann 說:

死後將私人日記和信件交給合法繼承人是很常見的,沒有理由對數字數據有任何不同的處理。父母有權知道他們的未成年子女在網上與誰交談。現在父母接管了這個賬戶,這才意味着他們的女兒正式離開了。

在處理數字遺產方面做得比較到位的還屬谷歌。

谷歌在 2013 年推出了“死亡服務”。按照你的設置,如果谷歌發現你的數字化身在一段時間內(比如半年、一年、你想多久就多久)沒有在谷歌世界的任何角落出現,它就會給你發郵件。一旦你在一個月內沒有回覆,你的谷歌賬戶就會正式進入死亡流程。

谷歌會向你指定的親朋好友發送你的谷歌賬戶數據包。什麼 Gmail 通訊錄、谷歌雲盤文件夾、YouTube 播放列表等等都可以發送到親朋好友的郵箱裏。

如果你不想給任何人發送任何數據,谷歌會幫你刪除它能管得到的賬戶。與此同時,你與谷歌有關的一切都會消失。到那個時候,在另一個世界裏,你就可以和你的幽靈小夥伴們說:“我從未用過谷歌的產品。”

在爲自己的社交賬號考慮身後事之前,你必須仔仔細細、一字不落地閱讀社交平臺的用戶協議。如果你嫌翻看那些社交平臺的用戶協議和服務條款太麻煩,畢竟讀完亞馬遜 kindle 服務條款(英文版,總共 73198 個單詞)需要九個小時,你可以找處理數字遺產的公司幫忙。

日本朝日電視臺就開了一家這樣的公司。這家名叫「dele.LIFE」的事務所專門刪除客戶去世後不想被任何人發現的精神數字財產。

這家公司的運作模式是這樣的:簽約後,他們會在客戶的電子設備上安裝一個軟件。這個軟件和公司的服務器連接。簽約時客戶會規定一個時間限,比如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在這個期限內,如果軟件監測不到客戶手機或電腦的任何操作,軟件就會發出警報聲。

然後公司確認客戶是否死亡。如果客戶確實離開人世了,公司就會遠程刪除客戶生前指定的電子數據。

發明這個軟件、並且主導整個公司技術的是冷麪程序員坂上圭司。他因疾病下半身不遂,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

確認客戶死亡的小助手叫真柴祐太郎,他的性格和程序員小哥完全相反。他是名副其實的暖心小哥。

程序員小哥的律師姐姐坂上舞爲公司提供法律支持。程序員小哥和小助手弄的爛攤子都得她來處理。

該公司的第一個客戶是心懷新聞理想的狗仔。在收集了警察局貪污受賄的證據後,他與「dele.LIFE」公司簽了約,希望自己遭遇不測後,公司幫忙銷燬這些證據,保家人平安。

其實,這個狗仔想刪除的東西還包括他爲了炒新聞,給明星們設下的那些圈套。

第二個客戶是一位二十六歲獨居女子,也是唯一一個在生命最後一刻後悔的客戶。

像很多原生家庭悲劇一樣,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培養孩子--孩子離父母規定的道兒越來越遠--斷絕親子關係,永不來往。小姐姐沒有按照父親的想法成爲一名古典音樂家,而是和朋友們組樂隊,發匿名唱片,做着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

爲了留住這樣的快樂,和父母死生不復相見,她爲自己提前辦了葬禮。

她要刪除葬禮的視頻,以免死後讓父母看到。在倒地還留有一口氣的時候,她用筆在紙上寫下“數據還是別刪了”。公司按照她的意願,讓父母觀看了視頻。

小姐姐這樣的做法既是對父母的成全,讓他們看到女兒的笑容,放下沒有好好照顧女兒的悔恨;同時也是對父母的報復——沒有你們,我也能活得很好。

做了 28 年線人的老爺爺是公司的第三個客戶。他監視了住在對面的理髮店老闆娘 28 年,老闆娘成了他的精神伴侶。在監聽老闆娘的時候,他會露出幸福的笑容,會望向窗戶跟她說話。

在整個情報工作快要結束的時候,爺爺投海自殺,拜託公司把所有的情報都刪除。

說到這裏,你應該猜到了這家公司不是真實存在的。這些全是最新日劇《人生刪除事務所》的內容。

雖然「dele.LIFE」公司是虛構的,但是國外已經有了處理數字遺產的公司。日本數據公司 Data Salvage 可以在硬盤、網盤、社交網絡裏提取死者與家人朋友的合照(此處需要人臉識別技術幫忙)。提取完畢後,死者所有的數據都會被存到一張碟裏。這張碟會被放入粉碎機,變成一堆圖釘。

當我們獨自面對精神類的數字財產時,說白了也就兩種選擇,刪除/保留。

米蘭·昆德拉在《不朽》中提到,人類的靈魂有兩種,一種做加法,另一種做減法。

要培植“我”的獨特性,有兩種方法:減法和加法。阿涅斯減去她的“我”的所有表面的和外來的東西,用這種辦法來接近她真正的本質。洛拉的方法恰恰相反:爲了使她的“我”更加顯眼,更加實在,更容易被人抓住,她在她的“我”上面不斷地加上新的屬性,並儘量讓自己和這些屬性合二爲一。

昆德拉對人類靈魂的解釋也可以用來解釋爲什麼有的人選擇刪除,有的人選擇留下。選擇刪除的人就是阿涅斯,選擇留下的人則是洛拉。

而當我們把家人朋友的感受考慮進來時,讓專業人士幫忙處理遺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或許,對家人來說,打開你的網絡世界就像是打開一個潘多拉盒子。

找公司處理數字遺產就像是爲遺體化妝。遺體原貌會給家人帶來打擊,像睡着了一樣、安詳的遺體對家人是一種安慰。我們的數字化身也需要這樣的“化妝”。

數字遺產不可避免地會牽扯到隱私問題。而解決互聯網背景下的各種隱私問題,技術方法治標,改善人類對數據和自我的認識才治本。

不管什麼時候,人類還是需要隱私,哪怕是一點點去包容自己的不完美。人生總有一些記憶、一些感受、一些事情是必須要留給自己。和閨蜜在微信互罵婊子、在某些微博下艾特男朋友……這些東西會教壞小孩子,還是不要繼承了。

技術不停進化和生長,人類要學會和這個朋友好好相處。不仰視,不蔑視,平常心對待就是了。面對數字遺產也是如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