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軍號稱“第一猛虎軍”,被稱爲陸軍十大王牌集團軍之一。其前身爲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由抗日戰爭中膠東地區的幾支抗日武裝發展而來。雖然成軍時間較晚,但戰功非同一般,參加過淮海戰役、抗美援朝等重要戰役,爲解放軍培養了大批高級將領。

首任軍長聶鳳智

電影《渡江偵察記》講述其故事


“第一猛虎軍”27軍培養了哪些猛將?


1949年2月,9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隨後參加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首任軍長爲聶鳳智,其左眼眉心有一顆痣,所以聶鳳智又被稱爲“黑虎將軍”。

電影《渡江偵察記》講述的就是聶鳳智任27軍軍長時的故事。

1949年3月,渡江戰役前,27軍79師偵察員先行偷渡偵察敵情,用木盆漂渡長江天險。派偵察員過江偵察的這步棋,就是聶鳳智想出來的。

1949年4月20日,27軍第一個突破長江防線,部隊抵達南岸後,聶鳳智給中央軍委發電報:“我們已勝利踏上江南的土地!”收到電報後,毛澤東寫下了《百萬雄師過大江》名篇。

1949年後,聶鳳智先後任華東軍政大學教育長、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中朝聯合軍空軍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2年在北京逝世。

遲浩田

“不費一槍一彈制服一千多敵人”


“第一猛虎軍”27軍培養了哪些猛將?


1949年5月,聶鳳智帶領27軍參加上海戰役時,遲浩田時任27軍79師235團3營7連指導員,曾鑽下水道奇襲敵軍指揮所,立了奇功。2009年,他曾撰文回憶這段經歷。

遲浩田寫到:爲了保護上海人民的生命財產,軍黨委決定不能使用火炮,部隊被攔堵在南岸,真是心急如焚。我焦躁地在地上轉圈苦苦思索,無意中踩到一個下水道蓋,我從前沒有見過這東西,問房東這是幹什麼用的?房東說是下水井,雨水、涮鍋洗碗的水都從這裏流下去,順着排到蘇州河和黃浦江。我想:“能不能從這裏鑽到蘇州河?”

他和三個戰友跳入下水井,“裏面一團漆黑,污水燻得人簡直要昏過去。十幾分鍾後,我們高興地從排水道口鑽出來一看,是蘇州河”。三個人不費一槍一彈,抓獲國民黨青年軍第204師上校副師長,迫使其師部及三個營放下武器。

遲浩田回憶,聶鳳智聽說後,“把這個遲浩田找來,我看看他長得什麼樣的三頭六臂,竟能制服1000多敵人!”見到遲浩田後,聶鳳智哈哈大笑:“噢,原來你沒有三頭六臂呀!頭倒長得不小!”時任27軍政治部主任的仲曦東說:“小老鄉,我看你可以改個名字,叫遲大膽吧!”

1950年至1969年,遲浩田在27軍79師的多個崗位任職,1969年任27軍政治部副主任,1973年任北京軍區副政委、人民日報社負責人、副總編輯。1977年後,遲浩田先後任濟南軍區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彭德清

志願軍中九個“最牛軍長”之一


“第一猛虎軍”27軍培養了哪些猛將?


接替聶鳳智擔任第27軍軍長的是彭德清。抗美援朝時期,他奉命率27軍於1950年11月入朝參戰,參加了多次重大戰役,期間,27軍集中力量全殲新興里美軍第7師第31團級戰鬥隊(加強團),俘虜官兵約300人。這是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志願軍成團建制殲滅美軍的唯一戰例。

戰鬥結束後,27軍在總結材料中寫到:戰役打得異常艱辛,食物和居住設備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這就發生非戰鬥減員達一萬以上,武器不能有效地使用也是原因。戰鬥中,士兵在積雪地面野營,腳、襪子和手凍得像雪團一樣白,連手榴彈的拉環都拉不出來。引信也不發火,迫擊炮身管因寒冷而收縮,迫擊炮彈有七成不爆炸。手部皮膚和炮彈粘在一起了。

麥克阿瑟在後來的回憶錄和西點軍校講課中,稱志願軍中有九個“最牛軍長”,其中就包括彭德清。

1954年,彭德清調入海軍工作,任華東海軍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兼福建基地司令員、政委。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65年調入交通部,任交通部副部長,1981年任交通部部長,同時擔任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香港招商局董事長等職。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尤太忠

曾“抗命”總政治部


“第一猛虎軍”27軍培養了哪些猛將?


文革初期,曾參加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尤太忠,曾任第27軍軍長。後歷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內蒙古自治區革委會主任,成都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1998年7月2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0歲。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尤海濤中將是尤太忠之子。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表的廣州市文聯原副主席、巡視員吳東峯的文章《尤太忠將軍二三事》,提到:某日,上級指令廣州軍區上演某戲。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尤太忠將軍三讀劇本,以爲戲中情節嚴重歪曲歷史,不同意上演,稱我這個司令不當了,也不演。

文中披露:1974年,鄧小平由江西回北京,尤太忠聞訊趕來。當時,鄧小平尚未恢復工作,問他:“你怎麼敢來?”他說:“您永遠是我的老政委。”

閻川野

軍中有名的“聾瞎戰將”


“第一猛虎軍”27軍培養了哪些猛將?


據《首都周圍的八大集團軍》(中共黨史出版社)一書披露:1970年至1983年13年間任27軍軍長的閻川野,是有名的“獨眼戰將”,也是建國後解放軍唯一的“獨眼軍長”。

“閻川野一直在27軍戰鬥、工作,是全軍有名的會打仗的指導員、參謀長”書中稱,抗戰時期,閻川野是膠東軍區有名的“擅長拔據點的模範幹部”,可右耳、右眼先後負傷,變聾變瞎,但閻川野不願離開自己的部隊,一再要求留下來,並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抗美援朝等重要戰役,成爲軍中有名的“聾瞎戰將”。

官方發佈的閻川野生平資料稱:特別是在任(27軍)軍長的13年時間裏,他堅持從嚴治軍,科學施訓,組織實施了許多重大軍事訓練活動,同時在部隊日常管理、基層建設、農副業生產等工作上也傾注了大量心血,部隊的全面建設穩步提升。

官方發佈的生平資料還顯示:閻川野胸懷全局,堅決服從組織決定,1984年6月,任石家莊高級陸軍學校正軍職顧問,積極參加院校建設工作,爲培養新時期現代化軍事人才盡心竭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1987年5月,閻川野離職休養。2005年3月26日,閻川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張海陽

與其父張震成爲解放軍軍史上首對“父子上將”


“第一猛虎軍”27軍培養了哪些猛將?


1998年8月九江長江大堤決口,第27軍200多名官兵飛抵九江,連續奮戰3晝夜,搭起一座鋼木組合結構壩,成功封堵九江決口,創下了封堵大江大河干堤決口的奇蹟,爲決戰長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張海陽時任第27軍政委(1996年至2002年),帶領戰士參加了封堵九江決口行動。

此後,張海陽曆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成都軍區政治委員、第二炮兵政治委員等職,2009年晉升爲上將。2014年12月卸任二炮政委一職。2015年2月起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海陽出身將門,與其父張震是解放軍軍史上的首對“父子上將”。

張震是開國中將,曾任國防大學校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2015年9月病逝。張震有四子,除了張海陽,其餘三個兒子都是少將:長子張小陽,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院長;次子張連陽,曾任總參軍代局局長;四子張寧陽(2015年7月去世),曾任總後勤部軍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此外,張震將軍的女婿壽曉松也是少將。

(一代偉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