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9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各地符合條件的臺胞紛紛申領,希望早日拿到居住證享受“同等待遇”,媒體鏡頭記錄下了這歷史性一刻臺胞的欣喜。然而,海峽對岸的臺灣民進黨當局卻放話要“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領取大陸居住證者採取必要管制,甚至限縮其在臺灣的相關權益。

多年來,爲了回應廣大臺胞臺企的訴求和期盼,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真心實意、想方設法增進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逐步爲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從年初“惠臺31條”出臺到取消就業許可,再到發放居住證,都是大陸“把同等待遇逐一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對大陸不斷釋出的善意與利好,臺灣民進黨當局非但沒有相向而行,反而花樣翻新地不斷出言恫嚇臺灣民衆,推出以管、卡、堵爲主的所謂“因應策略”。凡此種種,無非是想以寒蟬效應阻嚇臺灣同胞“登陸”,限縮臺灣同胞到大陸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全然不顧廣大臺胞臺企的利益和福祉。

可笑的是,不久前臺灣民進黨當局還有人引用“北風和太陽”的寓言故事,希望大陸方面扮演“太陽”,不要扮演“北風”,對待臺灣應該像“太陽”一樣溫暖。有臺灣學者指出,從“惠臺31條”到居住證,爲了讓臺灣同胞優先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大陸推出“同等待遇”的各項措施,正如和煦的陽光照射着臺灣民衆。究竟誰是“太陽”誰是“北風”,臺灣老百姓心裏有桿秤。

恫嚇也好,限縮也罷,都阻止不了臺灣民衆“用腳投票”。上臺兩年多來,臺灣民進黨當局醉心於政治追殺,施政荒腔走板,經濟持續低迷,年輕人薪資過低,老百姓不敢消費、企業不願投資,民衆對現狀與未來的不滿情緒高漲。兩岸關係方面,蔡英文口口聲聲“維持現狀”,卻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爲了一黨之私逆歷史潮流而動,企圖遠離大陸市場。兩岸關係的惡化實質緊縮了臺灣不少產業活動,嚴重衝擊島內民生經濟。而大陸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成就有目共睹,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臺胞創業就業,兩方此消彼長形成的磁吸效應,恐怕非臺灣民進黨當局的限縮策略可以阻擋。據統計,近年在島外工作的臺灣人近六成在大陸工作,而且不斷呈現年輕化、精英化的趨勢。“惠臺31條”公佈後,民調顯示,臺灣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有六成表示願到大陸發展。各項到大陸實習交流活動受到臺灣青年學子熱烈追捧,從大陸各金融機構到媒體行業,都活躍着臺灣實習生的身影。

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認識到,大陸對臺灣來說是滿滿的機遇。民進黨當局應當積極回應臺灣民衆訴求,尊重兩岸民衆渴望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願望,尊重市場規律,尊重臺灣同胞的選擇。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只會讓“北風”凍僵了自己的臉。

原標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

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09月13日   20 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