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九層最玲瓏,立身原在鬧市中

  北宋年間建方塔,興聖教寺塔高聳

  歷代精心作修葺,清代塔剎換新工

  解放前夕塔萎頹,七十年代大整容

  唐風宋貌檐翩然,瘦腰杖欄風鈴動

  塔秀園美古意存,文脈久遠可追蹤

  公園《北大門》,古今巧交融

  現代鋼結構,青瓦古味濃

  石牆伸兩側,厚石鋪寬壟

  簡樸連通透,坡頂佑萬衆

  舉步石《甬道》,道路坦且直

  左側花壇曲,右側樹繁枝

  漸然路下展,主景待探知

  豁然至《廣場》,三公街舊址

  《明代照壁》牆,城隍廟前置

  全國最古老,唯此最精緻

  巨獸似麒麟,磚雕貪婪姿

  如意犀牛角,元寶珊瑚枝

  四足踏四寶,寶地長靈芝

  更有神奇樹,生財插雙翅

  錢財飛貪嘴,富貴度日子

  貪心不滿足,欲吞太陽食

  天道有公理,東海淹貪癡

  知府縣老爺,上任先到此

  戒貪做廉官,鏡鑑當曉知

  廉潔有好運,吉祥有圖示

  奉獻好天書,封侯掛印石

  平升達三級,福祿雙全至

  鯉魚跳龍門,八仙過海馳

  圖案滿照壁,繁密分主次

  形態俱逼真,精巧獨一幟

  壁面顯風采,軒昂見氣勢

  壁前水陸地,潤磚護壁峙

  《方塔》形體秀,宛若少女姿

  宋人繼唐風,磚塔唐形制

  磚連木結構,端方塔巍峙

  內樹塔心木,斗拱古木製

  樓梯藏塔中,幹練挺英姿

  斗拱承屋檐,柔木韌勁直

  出檐深又遠,起翹穩又實。

  檐口力剛勁,平欄不奢侈

  塔剎也修長,俊秀鬢盤絲

  鐵製風浪索,飄然雲間詩

  警鈴驅喧鳥,搖弋如掛飾

  君坐南草坪,遙望情更癡

  秀塔映水面,美景最入時

  復登樓閣上,南望浦水逝

  北望見佘山,茸城勝昔時

  婷婷方塔秀,層層向天日

  娟娟九層閣,藝韻長在斯

  《東山》瓊花盛,樹古花素身

  外圈花先開,內圈花叢生

  如開六月雪,亦似無暇魂

  名花聚“八仙”,圓盤繞珠珍

  復有太湖石,分立《五老峯》

  兩老送迎客,高矮瘦三人

  大小《美女峯》,纖瘦是特徵

  湖石園外來,形態皺而潤

  天地師造化,湖石竟似人

  身入《勵廉堂》,教化倡廉政

  常年有展板,反腐警示深

  素心慕先賢,養德正氣存

  漫步《其昌廊》,廊頂似船棚

  臨水有低欄,起伏自延伸

  中有名書帖,文敏手書真

  筆追懷素意,暢酣龍蛇陣

  倚欄《讀錦鱗》,水榭憩遊人

  游魚自接喋,悠然戲水身

  錦鱗如流花,波面湧雨痕

  隔岸眺香樟,樹綠靜氣萌

  高深《蘭瑞堂》,屋主是朱椿

  面闊有氣度,進深雅志存

  樑柱金絲楠,用料堪上等

  舜水紀念堂,蘭瑞稀世珍

  日河親月河,《日月湖》會盟

  古代兩市河,運河興古城

  大師馮紀忠,拓湖立意深

  園景更闊大,秀美方塔魂

  湖畔《鐵笛坊》,素顏對水橫

  風來船不行,旱舟好景增

  雅士性高潔,耿直楊維幀

  石板《望仙橋》,南宋遺孤珍

  橋面石微拱,平橋樸實存

  木肋墊條石,拉力可延伸

  單跨架市河,古時望仙人

  天趣《何陋軒》,大作出名門

  天然茅草簇,毛竹樑架撐

  四坡大屋頂,屋脊彎弓橫

  軒在竹林中,竹軒水作朋

  方磚鋪地坪,弧形圍坪根

  人坐敞軒中,此軒似浮騰

  竹椅對竹几,光彩幻化真

  身處大自然,自在度人生

  品茶聽竹喧,隨意見精神

  遷來《陳公祠》,坐像浩氣存

  曾駐松江府,吳淞勇獻身

  鄉民有情義,建祠祭英魂

  如今硝煙逝,難忘當年恨

  《明代石雕園》,神道列儀陣

  墓冢守護像,亦名石像生

  龜趺石駝碑,羊虎不等身

  石馬佇神道,武將伴文臣

  墓主俱已往,石像仍留存

  高低石《鏨道》,開合無煩悶

  兩壁花崗石,香樟樹蔭深

  如登古道上,如過重重門

  收束曠放間,悄然過山岑

  上海《天妃宮》,滬上得幸存

  市區遷大殿,松江有緣分

  香火供媽祖,大殿俊秀身

  舉架向上聳,梁粗如銅盆

  四廊透靈氣,基座寬又穩

  祈福遂心願,民間信仰恆

  松江方塔園,方塔最引人

  園中文物多,歷史有見證

  文|任向陽 出品|頭號地標人文指導 | 葉開(中國頂級文學編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